齊靜+齊鋒
摘 要:能源行業不屬于輕資產行業,但從轉型升級的角度看,能源型國企仍然可以開展輕資產運營。首先,從化解過剩產能和發展清潔能源兩方面,說明能源型國企輕資產運營的重要性;然后,利用資源基礎理論和價值鏈理論,分析能源型國企采用業務外包、“互聯網+”模式、戰略聯盟、兼并重組、混合所有制等方式開展輕資產運營。
關鍵詞:能源型;轉型升級;輕資產
中圖分類號:F27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0-0011-03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企業輕資產運營越來越成為一種重要的商業模式,不少國企已經開始積極探索與實踐。而理論界關注的研究對象相對有限,更多集中于科技型企業的輕資產運營,沒有對能源型國企進行專門研究。本文從國企轉型升級的角度分析,認為輕資產運營是企業基于價值創造驅動的經營戰略,在自身資源有限的條件下,集中自身資源于價值鏈中的高附加值環節,擴大可利用的外界資源,以實現能源型國企轉型升級的戰略意圖。
企業輕資產的資本回報率較高,顯得輕便高效,經營上通常指無形資源,包括企業品牌、管理經驗、治理制度、客戶關系、企業文化等。相反,企業重資產的資本回報率較低,顯得沉重低效,經營上通常指有形資源,包括廠房、設備、資源儲備等。不同行業涉足輕資產運營的程度不同,能源行業不屬于輕資產行業,但能源型國企仍然可以開展輕資產運營,提高企業的資本回報率。
一、化解過剩產能要求輕資產運營
能源型國企大多屬于周期性重工業,在行業高速發展時期,很多問題即使出現了,也能夠在企業的發展中得到解決;在行業低速調整時期,企業經營難度加大,長久積累的問題急需解決,化解過剩產能已經刻不容緩。在實踐中可以發現,重資產運營是制約過剩產能化解的重要原因,而輕資產運營能夠減輕能源行業的重負。相應的解決辦法是提高輕資產運營的程度,以實現提質增效目標。
(一)重資產運營制約過剩產能化解
在一些人看來,過剩產能似乎變成了能源行業的專用名詞。但事實上,很多輕工業和周期性重工業一樣,也存在嚴重的過剩產能問題。比如國內的彩電業和冰箱業,都曾經歷無序競爭,引發激烈的價格戰,行業內大規模兼并重組,一些企業破產重組。時至今日,代表科技發展水平的智能手機業的產能利用率愈來愈低,競爭者既有國際產業巨頭、國內先進制造企業,也有互聯網創業公司。因此,不能說過剩產能是能源行業的特有問題,只能說解決能源行業的過剩產能問題關系全局成敗。
能源行業在國民經濟生產中處于上游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果解決了上游行業的問題,就能夠帶動中游行業,從而影響下游行業。如果上游行業一直產能過剩,行業產品價格被壓得很低,對中游行業和下游行業來說,原材料價格便宜,生產制造成本很低,很難抑制投資沖動。必須承認,上游行業的問題最難解決,因為上游能源行業以重資產運營為主,重資產的特點是投入加量時容易,等需要減量時就困難重重,解決能源行業過剩產能問題的一個辦法是調整輕資產和重資產的比重。
(二)輕資產運營減輕能源行業重負
輕資產運營重視開發無形資源,不但在企業內部充分利用無形資源,而且在外部市場中發掘無形資源。輕資產的特點與重資產不同,投入時可以緩慢加量,需要減量時也容易撤出。比如下游的手機業,雖然行業競爭激烈,但并沒有引起全社會普遍擔心。手機業很大程度上已經實現了輕資產運營,手機制造商并不生產全部部件,很多部件是模塊化組裝,手機制造商更多的是比拼品牌運營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以及產品銷售能力,歸屬于對無形資源的開發能力。
化解能源行業的過剩產能要求企業做減法,減得越多越受市場歡迎。從生產函數講,減少產能意味著減少生產設備、人員配置和資金投入。減掉的落后設備可以淘汰,減掉的資金將節約財務開支,但是減掉的大量人員需要合理安置,不能簡單推向社會。因此,能源型國企只做減法很難徹底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在重資產上做減法,在輕資產上做加法,向輕工業企業學習輕資產運營的方法,將企業的一部分業務交給其他企業共同合作完成。
二、發展清潔能源要求輕資產運營
清潔能源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按照國土資源部網站上給出的定義理解,狹義的清潔能源指水能、生物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這些能源消耗時很少產生污染;廣義的清潔能源包括天然氣、清潔煤和核能等,這些能源在生產、消費過程中,對生態環境低污染或無污染。由此可知,化石能源在清潔化生產、消費時,屬于廣義的清潔能源范疇。本文討論發展清潔能源,包括化石能源的清潔化,以及清潔能源的規?;?/p>
(一)化石能源清潔化需探索輕資產的新路
隨著我國由生產型社會向消費型社會轉型,如何對待化石能源的發展引起社會關注。我國作為一個能源消費大國,在一個較長時期內,主要能源消費還需要依靠化石能源。根據中國能源研究會近日發布的《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6)》,化石能源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仍占有絕對高的比例。如果化石能源實現了清潔化,那么就屬于技術先進的產能,不再是落后產能,應該被提倡和推廣。
化石能源要實現清潔化,必須要有資金投入。企業進行資金投入面臨不同的選擇:第一種是采購清潔化設備,相當于增加重資產投入,仍然是重資產運營的思維;第二種是研發清潔化技術,從而制造清潔化設備,或者對外轉讓銷售清潔化技術,屬于輕資產運營的思維。化石能源清潔化已經成為能源業發展趨勢,能源型國企應該布局長遠,將資金投入清潔化技術研發,提高輕資產運營能力。
(二)清潔能源規?;杼剿鬏p資產的新路
清潔能源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占比在逐年提高,絕對規模目前還不大。在清潔能源的早期發展中,非國有企業貢獻了很大力量。傳統能源型國企的主營業務大多是化石能源,清潔能源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新業務。既然是新業務,就應該有新的發展思維,探索輕資產運營的新路,降低對重資產的投資,發掘企業無形資源的價值。
清潔能源的發展伴隨著人類的技術進步,清潔能源代表了先進的產能。能源型國企具備研發實力,不應該把高端技術低端應用,不能僅是進入清潔能源生產行業,同非國有企業爭奪生產市場,這樣國內的清潔能源技術也會發展得比較緩慢。能源型國企應該堅持高端技術高端應用,做清潔能源技術方案的提供商,推廣清潔能源技術。
三、資源基礎理論對輕資產運營的啟發
資源基礎理論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在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上都已經成果豐富。該理論從企業擁有資源的角度,對企業競爭優勢進行了新的論證。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沃納菲爾特(Wernerfelt)、魯梅爾特(Rumelt)和巴尼(Barney),三位學者為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們通過對該理論提出的資源特性分析,可以發現能源型國企開展輕資產運營的一些具體操作方式,如業務外包和“互聯網+”模式等。
(一)資源的稀缺性思想啟發
如果說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是稀缺的,很容易被人理解。一塊土地或一個礦在被一個企業擁有后,就不被其他企業所擁有,擁有土地或礦的企業相比其他企業就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優勢。能源型國企過去對資源的認識往往局限于這種有形資源。但是,資源基礎理論認為,企業用以構建和實施其戰略的資源既包括有形資源,也包括無形資源。有形資源用于使企業維持正常運行,無形資源用于使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無形資源也具有稀缺性。
在能源行業繁榮時期,能源型國企在市場中爭奪有形資源,利用較多的有形資源構建較強的競爭優勢。但在能源行業困難時期,有形資源占有越多,資金沉淀越多,能源型國企開始重視開發無形資源,利用無形資源的稀缺性,抓住輕資產運營的先機構建優勢。能源型國企需要重視“互聯網+”模式,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幫助企業發展。通過對外建立更廣泛的聯系,搶先占領信息優勢地位,提高合作中對資源的控制力。
(二)資源的難以模仿性思想啟發
資源的價值各不相同,從對企業貢獻來講,資源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資源,容易在市場中交易獲得,競爭對手容易模仿;另一種是特殊資源,很難在市場中交易獲得,競爭對手如果要模仿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在種種困難下競爭對手會選擇放棄模仿。資源基礎理論認為,企業競爭優勢不是根源于所有資源,而是根源于難以模仿的特殊資源,存在供給剛性的特殊資源能夠為企業創造經濟租金,給企業帶來持續競爭優勢。
對能源型國企來說,需要識別出存在供給剛性的特殊資源。比如,一般操作性勞動力不存在供給剛性,容易在市場中交易獲得,但高技術人才存在供給剛性,企業在培養人才時花費了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競爭對手難以模仿,企業應該把人才留在企業內部。在主營業務必需的、關鍵的、重要的崗位上,企業適合采用勞動合同制用工。而在其他一些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輔助崗位、服務崗位上,企業適合采用勞務派遣用工或者進行業務外包。
四、價值鏈理論對輕資產運營的啟發
價值鏈理論由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85年在《競爭優勢》一書中首次提出,波特將企業的設計、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活動比喻在一根鏈條上,稱為“價值鏈”。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只是單個環節的競爭,而是整個價值鏈的競爭。價值鏈理論作為分析企業競爭優勢的理論框架,已經被廣泛應用。我們通過分析價值鏈概念,以及分析與此相關的產業鏈概念,從中發現能源型國企開展輕資產運營的更多操作方式,如戰略聯盟、兼并重組,以及混合所有制等。
(一)從基本活動到輔助活動的啟發
波特首先將企業的所有價值創造活動進行拆分研究,可以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大類?;净顒又苯觿撛靸r值,包括原料供應、生產加工、成品儲運、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等;輔助活動通過保證基本活動的運行,間接創造價值,包括采購管理、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結構等。然后,波特又將這些價值創造活動進行整合研究,價值創造活動之間相互聯系,形成一個完整的生產經營體系,動態演繹著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
能源型國企的管理者將這種思維應用于實踐,可以從價值創造的角度對企業活動進行梳理,將整個生產經營體系進行拆分,發現企業在哪些價值創造活動上具有明顯優勢,又在哪些價值創造活動上處于相對劣勢。如果企業選擇依靠自身力量彌補劣勢,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費用,不符合輕資產運營的特點。而換一種方式,企業可以選擇對外合作,與別的企業共同建立戰略聯盟,利用合作伙伴價值鏈中的優勢活動,彌補自己在這些活動上的劣勢,在短時間內優化企業的價值鏈,快速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從價值鏈到產業鏈的啟發
產業鏈是各個產業部門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形態。價值鏈概念和產業鏈概念來源于不同學科,但從思維認識角度分析,兩個概念存在著聯系。價值鏈是在企業內部,考察整個企業鏈條上的活動,企業之間的競爭是價值鏈和價值鏈的競爭,或者說是企業管理價值鏈能力的競爭。產業鏈是跳出企業內部,從外部行業角度,考察整個行業鏈條上的活動,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局限于企業對自身資源的管理,而是體現為企業整合產業鏈資源的競爭。產業鏈分析特別適合研究大型企業集團,探討企業集團如何在產業布局上構建競爭優勢;價值鏈分析則比較適合研究子分公司,探討子分公司如何在生產經營上取得競爭優勢。
能源型國企的轉型升級是從產業鏈低端向高端轉型,從落后低效產能向先進高效產能轉型。如果國企推行重資產運營模式,繼續保留一批低效和無效資產,那么國企的資本回報率將逐年下降,失去行業領導地位。能源型國企集團有必要對資產進行全面梳理,以獨資或控股方式保留核心資產,集中資源于產業鏈利潤最高的部分,并且借助資本市場對行業進行整合,兼并重組其他企業,鞏固行業領導地位;同時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方式吸引社會資本,轉讓輔助資產的部分股權,以杠桿原理利用外界資源,投入較少的國有資本來完成國企的戰略任務。
五、結語
從國內資本市場的運作情況來看,輕資產運營的企業越來越受到投資者歡迎,市場中已經出現國企之間兼并重組的很多案例。資本市場是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平臺,大量資金正在涌向擁有先進技術、先進產能的公司。能源型國企要在資本市場中具有較強吸引力,需要及時更新商業模式。能源行業不屬于輕資產行業,但能源型國企利用業務外包、“互聯網+”模式、戰略聯盟、兼并重組、混合所有制等多種方法,完全可以逐步開展輕資產運營,減少對重資產的投入依賴。能源型國企應該布局長遠,既做清潔能源的供應商,也做清潔能源技術方案的提供商,繼續引領能源行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本文從能源型國企轉型升級的角度出發,根據能源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要求,以及發展清潔能源的需要,論證了能源型國企開展輕資產運營的重要性。在戰略實施上,本文依據資源基礎理論和價值鏈理論,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操作方式。在深化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能源型國企面臨重資產運營帶來的諸多問題,輕資產運營是一種解題思路,國企管理者已經引起重視,還需要企業上下強化輕資產運營的意識,將理念付諸于實踐。
參考文獻:
[1] 戴天婧,張茹,湯谷良.財務戰略驅動企業盈利模式——美國蘋果公司輕資產模式案例研究[J].會計研究,2012,(11):23-32.
[2] 郭青.能源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并購研究[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6,(4):52-54.
[3] Barney J.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99-120.
[4] Porter M.E.Competitive Advantage[M].New York:Free Press,1985.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