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楠+朱秀云+尹彩云+徐繼偉+李夢雅
摘 要:昆蟲學是高等生物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文結合高等素質教育對昆蟲學的要求,將多元化教學應用于昆蟲學教學的實踐經驗進行了歸納,并著重從教學背景、教學目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途徑等多方面進行了探索與總結。
關鍵詞:昆蟲學;多元化教學;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20-0108-03
The Practice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Applied the Entomology of Normal Universities
Zhang Yanan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 235000,Anhui)
Abstract:Entom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er biological knowledge. In the study,we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high quality education for entomology,generalized the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application in entomology,then we explored and summarized emphatically from many aspects,including the teaching background,teaching purpose,teaching ideas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Entomology;Diversified teaching;Teaching concept
1 昆蟲學教學背景
近百年來生物學無論從國內還是從國際上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與成就。可以毫不夸張地說21世紀是生物學的時代。昆蟲作為地球上數目和種類最為龐大的群體,與其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分不開。因此,昆蟲學作為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生物界乃至人類社會都有著重大意義,因而廣泛受到學術界的關注。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教學模式自然不能一成不變。在這個多元化的信息時代,教學創新顯得尤為重要。本著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與新世紀的教學理念相結合的態度,結合高等素質教育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我們致力于將多元化的教學理念運用于昆蟲學的教學實踐。無論是何種教學模式,其本質都是為我國培養一批真正具有高素質的科研人才。然而我國在傳統昆蟲學教學模式下所培養的人才與當代高等素質教育對人才的需求有所出入。究其根本則是陳舊的教學模式所導致。因此,當代新興的教學理念的注入將更有助于培養一批新型的高素質人才。我們所強調的教學理念是在教學當中時刻以學生為主體,在盡可能地規避學生個體差異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將提高學生總體素質水平作為核心要素。昆蟲學教學以其研究對象的普遍性以及個體差異性而有別于其他生物類學科。因此如何讓學生切身掌握昆蟲學這門課程,又不拘泥于理論知識的禁錮,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則顯得尤為重要,顯然這是傳統的昆蟲學教學很難做到的。近年來,為服務地方經濟,向用人部門提供農林類相關專業的人才,很多非農林類院校也開設了諸如園林園藝、動植物檢驗檢疫等專業。與傳統的農林類院校相比,在這些非農林類院校中開設昆蟲學課程,無論是教學經驗、教學方法以及課程體系,還是實驗、實習的設備材料等方面,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1]。而筆者所在的淮北師范大學近年來一直致力于突破傳統昆蟲學教學中的短板,克服非農林大學的重重挑戰,充分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和從教多年的教學工作者的寶貴經驗,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將多元化應用于昆蟲學教學實踐上的這一新型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
2 昆蟲學教學目的
昆蟲學是農林類院校中農學、植物保護、園林園藝、林學以及動植物檢驗檢疫等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主要向學生講授昆蟲學的基礎知識,包括昆蟲的外部形態及內部結構、昆蟲生物學、昆蟲分類學、昆蟲生態學,以及危害方式、發生發展規律、預測預報、種群動態和害蟲綜合治理等知識,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均較強的學科[2]。昆蟲學作為生物學的重要領域,是高等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園藝及相關學科的專業課程之一。昆蟲學教學則是以在校大學生為主體,教授生物界中種類和數量最為龐大的群體。昆蟲分類小到肉眼不可見的蜱螨、薊馬,大到超出手掌大小的甲蟲、蝴蝶。不同的昆蟲從習性、食性、形態特征上都各不相同,研究起來確實難以著手。但其實昆蟲學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小到普普通通的蚊蟲叮咬,大到駭人聽聞的“蝴蝶效應”。當前,昆蟲廣泛應用于臨床醫學、航空航天等科學甚至包括科幻文學,其成果數不勝數,為全人類謀福祉。因此才促使我們不斷培養昆蟲學相關人才,這就要求昆蟲學教學改革要與時俱進。
3 多元化教學理念
孔夫子座下不僅有著名的七十二賢,弟子門徒更是遍布數千人之多,并留下“因材施教”4個字,這是每位教師都渴望做到的。然而,在當下大環境下,對每一位大學生堅定不移地實行“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實際是行不通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背棄“因材施教”的理念,相反,我們所提出多元化的教學理念正是從側面對“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延伸,是“因材施教”教學理念在當今社會的縮影。多元化的教學理念是在教學當中以學生為主體,盡可能規避學生個體差異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通過多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總體的素質,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目的。我們大膽的假設將多元化的教學理念應用于使我們頗為棘手的昆蟲學教學實踐中來,并打破以往的固有思維,將更多地嘗試有利于人才培養的各個途徑。
4 多元化教學途徑
多元化的方式眾多,但其要點基本是一致的,要求合理采用有利于學生的視、聽、感覺來加深所學的知識,并盡可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3]。通過反復總結自我昆蟲學教學及昆蟲學教學前輩的豐富經驗,并有效結合教師、學生及學校三方的能力條件,我們初步制定了信息教學、一教一驗、移動學堂、野外實戰4種途徑。
4.1 信息教學 如果說21世紀是生物學世紀還尚存爭議,那么信息時代肯定是不二選擇。研究表明人類大腦對圖片、影視的印象要遠遠深于簡單的文字說明。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知昆蟲學,我們采取了“信息教學”的模式。教師在課前要認真備課,并把上課內容做成圖文并茂的課件供學生上課時學習以加深印象,課后再分發給學生,以便學生及時復習鞏固。信息媒體的強大使得制作一些精美的課件并不困難。這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收到的教學效果又是令人歡欣鼓舞的。在教師及“信息教學”的幫助下,不出課堂就能欣賞到蝴蝶翩翩起舞的身姿,蜜蜂辛勤忙碌額的背影,大甲蟲求偶間的角逐,一幕幕呈現在學生眼前。相信這些新奇的圖片、視頻會有助于學生打開關于昆蟲學世界的大門,從而不斷培養出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
4.2 一教一驗 “一教一檢驗”與“一教一實驗”雙管齊下。“一教一檢驗”,我們都知道學生的自覺度是有限的,尤其是對大學生而言,過度的放縱和不管不顧成就不了幾個人才。現如今,尤其是大學期間,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與互動本就匱乏,唯一的聯系也就在課堂,而這顯然是不夠的。作為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去督促學生,主動增加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機會,及時了解學生的動向。因此我們每教授一節新內容前要抽少許時間,有助于檢驗已授課程的教學效果,并根據學生掌握程度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一教一實驗”,眾所周知,再精彩的理論講課缺乏了具體實踐總是難免過于空洞乏味。“實踐出真知”,我們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心觀察,直接接觸實體昆蟲才是使昆蟲學真正形象化、具體化的不二法門。作為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態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實驗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規范實驗操作,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尤其要重視一些學生習慣性不規范的操作,教師要耐心地示范和指導。通過嚴格要求,正確引導,使學生養成嚴謹、求實的科研工作態度[4]。而教學和實驗同步進行既保證了學生對課程的新鮮度,也能確保學生及時復習鞏固昆蟲學知識。
4.3 移動學堂 “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課堂上教師能教授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學習從來就不應該是教師的“獨角戲”。但學生能獲取知識、涉取養分的地方還遠不止于課堂。圖書館昆蟲學相關的書籍琳瑯滿目,可惜借閱率較低。圖書館不能搬走,但書可以帶走。“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這樣的“移動學堂”不容錯過。在圖書館學生可以讀懂法布爾筆下的《昆蟲記》里每一個鮮活的小生命,從而引發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對自然的熱愛。“網絡是工具,不是玩具”,這是我們希望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分清,但學生卻常常分不清。我們應該看到,隨著手機、電腦的越來越普及,信息載體能為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通訊的方便,更重要的是資源的利用,成千上萬的昆蟲學書籍、刊物可以隨時供學生翻閱。這無疑是座巨大的知識寶庫,也是學生私人的“移動圖書館”,能夠時刻準確地為學生傳遞信息。
4.4 野外實戰 每當昆蟲學教學進展到一定程度時,淮北師范大學生科院都得進行“野外實習”活動,而我們更傾向于稱之為“野外實戰”。畢竟對于將來從事昆蟲學相關工作的學生們,這場實習也可以算是他們的戰場。在我們看來,實習更像是一場考驗、挑戰甚至是探險。不僅關乎學生,也關乎教師和學校。野外實習不同于簡單的理論學習,也有別于大多數實驗中所接觸的昆蟲標本;野外實習更多的是給予學生直接接觸活體并且親自制作標本的機會,它考核的是學生對昆蟲學系統知(下轉114頁)(上接109頁)識的認知程度,也是教師和學校檢驗自己教學成果和人才培養計劃的直接途徑。在為期1周的野外實習過程中,教師則從培養學生動手和觀察能力,調動學生對昆蟲學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答疑解惑等多方面踐行人才培養策略。
5 結語
將多元化教學應用于昆蟲學教學實踐,取得了一些成效,培養了一批熱愛并立志于從事昆蟲學相關研究的人才。但是凡事皆不可一蹴而就,“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教學改革也非一朝一夕完成。本文所倡導的多元化教學理念在短期內不可能完全成熟,但正因為多元化的教學理念的精髓在于一切有助于培養昆蟲學相關人才的方法、途徑都能夠加入并幫助我們完善多元化教學在昆蟲學教學實踐上的應用。因此,多元化教學應用于昆蟲學教學實踐從長遠來看是當前最具活力的人才培養方式。
參考文獻
[1]門秋雷.非農林類院校昆蟲學教學的改革[J].安徽農業科學,2015(10):380-381.
[2] 彩萬志,龐雄飛,花保禎,等.普通昆蟲學2版[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1.
[3]顧松東,張振芳,趙川德,等.“2+3+1”式多元化教學在農業昆蟲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效果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5(24):310-311.
[4]鄭穗平,杜喜翠,王進軍,等.普通昆蟲學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施[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