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露
作為老師的我們,在讀本的選擇上,整本書的閱讀方法上,我們應該給予一定的指導,在這里,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來談談低年級整本書閱讀策略。
一、激趣導讀
誘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是語文老師能否讓學生喜歡讀書、持久讀書的關鍵。教師可通過多條途徑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我爸爸》的繪本教學時,我介紹作者安東尼·布朗,2000年國際安徒生大獎的獲得者,一位被英國《衛報》譽為“天才”的超現實畫家。讓學生對安東尼·布朗產生崇拜的心理,去看看這樣偉大的一個人寫的書是什么樣的呢?
教師也可以通過大聲讀、角色體驗、設計閱讀學習單、制作人物卡片等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
二、獨立閱讀
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也不一定會自由不羈去閱讀,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獨立性和持久性相對差些,在他們自由閱讀階段,教師應當充當一個忠實的助跑者,要不斷在旁邊指指路,鼓鼓勁,和學生一起進入文本體驗讀書樂趣。學生可以根據情況采取精讀、略讀或瀏覽的方法一天讀10至20頁,長期堅持下去,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養成,閱讀的目的就能達到。
在學生自由閱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內容拋給學生一些懸念,引誘學生一直掛這些“懸念”,充滿閱讀期待,進而能夠熱情飽滿地讀完整本書。《綠野仙蹤》的閱讀過程中,我向學生拋出了這樣的幾個問題:
閱讀初期:美麗善良的多蘿茜,她遭遇了一個什么樣的事情?
閱讀中期:多蘿茜與稻草人、鐵皮人和獅子,他們這幾位好朋友在回到自己家鄉的途中遇到了什么事情?他們是怎么度過危險的?
閱讀后期: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那么這些愿望是如何實現的呢?是偉大的奧茲幫助實現的嗎?這樣幾個簡單的問題串聯起來,讓學生在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濃烈的閱讀興趣。
三、交流探討
一本書讀至最后一頁,并不意味著閱讀的結束。它還需要進一步地消化吸收。在班集體中還可以實現成果分享,問題共研。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上的特點,他們交流的內容也很淺顯,怎樣既能讓學生說出來,還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呢?
故事講述法,例如:在學生讀完了《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特務足球賽》,我在組織學生交流時思考,因為這本書是由幾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組成的,故事上沒有連續性,交流的時候可以挑選其中的哪個故事,雖然不能面面俱到,但也不能顧此失彼,怎樣才能抓住一條主線,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討論交流呢?最后,我緊抓整本書的一個“趣”字,從“有趣的名字——有趣的人——有趣的事”以這樣的一種形式,組織學生交流,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讓其他同學也分享閱讀的感受,并且由其他同學對自己的講述進行評價,適時地提醒和鼓勵。在這個學生講故事環節中,學生添加了自己的語言、動作,甚至還有很豐富的表情,這就是他們在整本書閱讀之后通過自己的講述說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在講述中,孩子們感受著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之間的喜怒哀樂,和同學們分享著閱讀帶給他們的愉悅。
讀書方法的交流,作為教師的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去讀書,更要讓他們會讀書,交給他們一些簡單的讀書方法。中國有句古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時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勾畫,畫出本課生字詞,并注上音;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以及自己喜愛的詞句;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號。通過閱讀,在課本上留下自己“鉆”過、“爬”過的痕跡。當然,閱讀時也要對必要的詞句等做適當的摘錄,如麗詞佳句、難詞難句、文章主旨等,逐步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默讀法:默讀是語文學習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之一。默讀跟朗讀不一樣,朗讀講究“三到”,即眼到、嘴到、心到;默讀只講究“兩到”,即眼到、心到,默讀時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著字一個一個讀,更不能讀出聲來。
四、讀后延伸
推薦學生閱讀同類作品的書籍,或是閱讀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在《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這本書交流的最后,我推薦學生課后閱讀梅子涵爺爺的另外幾本書,這幾本書與《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是一個系列,講的都是發生在戴小橋和他哥們兒之間的趣事。
讀寫結合,《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閱讀的最后,我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小兔子還會做哪些動作來表達自己對大兔子的愛呢?自己可以畫一畫,寫一寫。最后把他們的作品裝訂成冊,一本新的《猜猜我有多愛你》就這樣誕生了。
引導學生讀書,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責任。對于整本書的閱讀指導,方法很多,重要的是我們要引領孩子們走進文本,并從中體會語言的無窮魅力和讀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