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淞
摘要:詩詞的情感分析是語文高考的一個常見題型,我們在分析詩詞情感時有一些常見的途徑,如抓作者、抓題目、抓注釋、抓文本等。而在這些常見途徑之中,卻有著一些例外的情況,我們熟知了這些“例外”,就能相對容易地避開命題人給我們設置的陷阱,準確地分析出作者的情感。
關鍵詞:詩詞情感;題目;作者;注釋;文本;例外
中圖分類號:h0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042-01
在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的考查常見的有三個方面:其一是藝術手法的考查,其二是煉字題的考查,其三是詩歌情感的考查。而詩歌情感的考查,有顯性的,即在題干中明確要求分析詩詞情感;同時也有隱性的,題干沒有作分析情感的要求,但在答題時會涉及到對情感的解答,例如考查藝術手法和煉字題,在分析上述二者作用時,常常會落實到表達了作者的某種情感這一點上面。
由此可見,抓住詩詞的情感,是我們在分析詩詞時的一項重要工作,另外,所謂“詩言志”,詩詞的核心就是情感,只有準確掌握了情感這一方向,我們才能準確地分析一首詩詞。
但我想指出的是,我們要注意命題人所設置的一些陷阱,也就是在慣性思維之外的一些例外情況。
第一,我們來看一看題目的提示作用和要例外的情況
有些詩詞的題目具有明顯的提示情感的作用。
那么,例外情況是什么呢?我們來看2009年江西的高考題:
喜外弟盧綸見宿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問:此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個題,如果我們單純地抓住題目“喜外弟盧綸見宿”中的“喜”字來分析作者的情感為“對盧綸的來訪感到高興”的話,我們的答案就是不完整的,因為在文本當中,有這些句子值得我們的注意,就是“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和“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在雨中,枯黃的樹葉飄零,燈下有我白發老人。因我長久地孤獨沉淪,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從這幾個句子我們可以分析出,作者面對表親盧綸的來訪,不僅有喜,還有一種悲情在里面,他的情感應該是“悲喜交加”。這個題引起我們注意的地方是:題目可以在我們分析情感的時候起到一定的指示或引導作用,但我們不能因此忽略了對詩詞文本的分析。
第二,我們再來看一看“作者”在分析情感時的提示作用和例外的情況
我們在利用“作者”分析情感是要例外的情況。同樣是杜甫的詩,我們來看2013年福建的高考題。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銜死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這些描寫既凸現了燕子的可愛之態,又生動傳神地表現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昵。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閑之情。同樣的道理,作者在一生中可能會有不同的經歷,所以我們不能用慣性思維去分析作者的情感,否者就會出現偏差。以上題為例,我們知道杜甫在成都的這幾年是他生活相對較穩定的幾年,所以詩歌風格相對其他時候的沉郁來說較為輕松與愉悅。但就是在成都草堂時期,也有和這段時間“輕松愉悅”不一致的,典型的例子就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可謂例外中的例外。那么我們分析情感事的依據是什么呢?——還是文本,“作者”可以作為一個參考,而能夠提供給我們最準確信息的還是詩詞文本。只有去深入分析詩詞文本,才能獲得最準確的信息。
第三,我們再來說注釋對于詩詞情感分析的作用和例外的地方
對于注釋的提示作用,需要我們注意的例外的地方。有些時候,注釋提供給我們的信息,不見得就一定是表達我們所熟知的那一種感情。例如: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①[宋]辛棄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②,且休休③。一丘一壑也風流④。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注]①此詞是作者罷官閑居上饒期間所作。②《晉書·殷浩傳》載殷浩熱衷富貴,罷官后終日以手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③《舊唐書·司空圖傳》載司空圖淡于名利,隱居中條山,作《休休亭記》,“休休”即閑適之意。④《漢書·敘傳》載班嗣書簡云:“漁釣于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于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
問:下闋連用三個典故,表達了什么情感?請簡要分析(3分)
這個題,如果我們根據注釋三與注釋四來判斷作者情感是悠閑與閑適,那就錯誤了。因為“休休”雖為閑適之意,但其前面有一“且”字,“且”為“姑且”之意,空間作者并不是甘心于這種散淡閑適的生活,我們在根據辛棄疾的人生經歷和注釋一及注釋二,可以判斷出作者運用這三個典故,想要表達的感情為:看似向往安閑的隱居生活,看似曠達,實際上曲折地抒發了作者“英雄江左老”的悲憤之情。作者并不想做一個隱士,其中蘊含的是功業難成的深沉憂慮。
由這個題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除了參考注釋之外,還應該關注詩詞文本本身。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幾個注釋之間相互有沖突的話,我們也應該依據文本來判斷作者的情感。
第四,文本在分析情感是的作用及例外的情況
文本是分析詩詞情感最準確的一條途徑,那我們從文本來分析詩詞情感時,有沒有例外的情況呢?我們來看一首詩:
溪居柳宗元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問:這首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學生在分析這首詩時,從文本出發,常常會抓住這幾個詞句:“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的“幸”、“閑”、“長歌”等,然后判斷出作者的情感是閑適之類。但這個答案是有問題的。因為有兩個詞句很很重要,一個是“來往不逢人”它除了表達幽靜外,還表達了孤獨的感受,而“偶似山林客”意思為:有的時候就像個山林中的隱士。可見,作者并不是真心實意在此隱居的。所以,作者的情感應為:詩中表達了作者謫居時的抑郁之氣,“閑依”其實是不能為世所用的無聊賴,“偶似”則表明詩人并非真有隱士的淡泊心境,“來往不逢人”則寫出詩人的孤寂。
由此可見,即便我們以詩詞文本作為分析情感的最終依據,我們除了去找那些顯眼的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之外,還應該去關注一些看似平常卻蘊含深意的詞句,這樣我們才能準確地分析出作者真實的情感。
(作者單位:成都七中萬達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