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福林
摘要:舉例是政治課堂中不可缺少的“項目”,分層舉例的重要性也逐漸被廣大一線教師所重視,具體的落實措施也各有“打法”,面對的困惑也多種多樣。總之,政治課堂分層舉例已經引起廣大教師的思考。
關鍵詞:分層舉例;原因;落實;困惑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056-01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普遍存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對因材施教認識不到位,落實不夠細的情況,沒有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因此,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個人認為:我們政治課堂所例舉的事例也應該“因材施教”,從而做到分層舉例,本文擬就此問題談一點自己的認識,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貼近自己教學的實際
由于自己在從教過程中,經歷了不同層次的學校:有一般高中、有重點高中;不同性質的學校;有私立學校、有公立學校,有不同地域的學校:縣城中學、城市中學。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自己面臨著不少的問題和困惑,如:
1.同樣的事例,縣城的學生很容易理解,但城市的學生卻面面相覷,如集體經濟,新農村建設……等,而有些事例,卻恰恰相反。這主要是地域或生活的環境造成的。
2.同樣的事例,層次高的學生很容易理解,甚至可以舉一反三的自己舉出相關的列子,二層次低的學生則顯得困難許多。這主要是由于學生的能力決定的。
因此、面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我們在政治學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分層舉例就顯得尤為必要。
二、分層舉例的落實
(一)堅持四個原則
1.準確性原則:政治課堂所舉事例材料本身不論是國事、家事、大事、小事都必須是確有其人,確有此事。一定要準確無誤,決不可胡編亂造、道聽途說或者是經不起推敲,否則就有悖于思想政治課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對一些非正式刊物上的事例,或是道聽途說的“花邊新聞”應堅決回避;對引用的數字要核實準確,引用名人講話要盡量使用原話,這樣才能增強事例本身的說服力。
2.新穎性原則:政治教材的特點就是時代性強。而教材從編寫、出版、印刷、發行直至最終到達學生手中,必然有一個較長的周期,其中的事例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滯后,讓學生學習起來感覺索然無味,這就要求政治教師能夠及時的對教材事例進行合理補充,從廣播、電視、網絡或是書刊雜志上獲取最新的知識信息,并與教學有機結合。國際局勢的風云變幻,經濟和科技的日新月異,社會的變化發展,都為思想政治課提供生動而豐富的素材,所以思想政治課應與時事政治學習結合起來,將其融于課堂教學之中,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如有源頭活水。
3.方向性原則:政治課堂舉例必須始終把握對學生的正確政治方向引導,積極的傳遞“正能量”。具體到課堂舉例來說,就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的關系。比如,對腐敗現象的評價,只看到少數干部貪污腐化,看不到大多數干部無私奉獻;講起販毒兇殺等社會陰暗面,滔滔不絕,說到見義勇為、舍身為公的事例卻一帶而過。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得到一種世風日下、前途渺茫的感覺。甚至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大講黑色幽默,如“大腐敗作報告,小腐敗聽報告,小腐敗帶手銬”等等。這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教師應有的作法,其后果也是嚴重的,必須堅決杜絕。
4.接近性原則:政治課堂的舉例要接近學生,貼近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即我們經常提到的要“接地氣”,要能夠引起學生共鳴、而不覺得離自己的生活很遠。由于教材是針對全國學生編寫的,其中的事例對我們面對的學生來講不一定是最合適的,這就要求教師務必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在想什么,愿意聽什么,這樣在講課時才能講到學生心里,使學生對政治課產生認同感和信任感,從而順利掌握所學知識。實踐證明,這種學生自己身邊發生的事,對學生的觸動非常大,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面向不同層次
1.層次較高的學生:自己舉例。比如我在講價格的影響的時候,面對層次較高的學生,我就拋出價格變動這個話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去舉例生活當中的變化。
2.一般層次:教師舉例可以適當的帶有一定的抽象性。當面對層次一般的學生的時候,同樣的能容,我就有針對性舉了春運期間,火車票價的調整,從而帶動學生去思考價格帶來的相關影響,從而領悟出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學道理,在無形中達到我們教學的目的。
3.對層次較低的學生的時候,同樣的內容,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例子就有針對性的把觸角放到了學生的周圍,就以學生平時喜歡的學校周圍的蛋烘糕,引導學生思考,假如蛋烘糕的價格變化了,你自己會有什么影響呢?這樣的事例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一下子思維調動起來,而且理解的難度不大,讓學生感覺學習起來有興趣,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也達到了自己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分層舉例的困惑
通過分層舉例,自己的課堂相比較以前氣氛明顯感到輕松起來、學生的積極性和配合度也進一步得到了提高。實踐證明:分層舉例是可行的、必要的。
當然,分層舉例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時,自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少的問題和困惑:
1.教師備課的內容加大了,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在教師工作任務日益繁重的今天、分層舉例意味著教師需要收集、積累比以前更多的材料,花比以前更多的時間,要求自然就更高了。
2.教師對學情的了解的針對性更強了。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有針對性的采用恰當的事例,就需要我們教師對學情有一個十分清醒的認識:自己的學生屬于哪個層次?適合什么層次的事例?都需要我們更加有針對性。
3.對教師隨機應變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分層舉例的前提是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但學生的層次也不是固定的一層不變的;而且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有領域、興趣點等側重,這就要我們教師能過隨機應變、不斷的與時俱進。
(作者單位:&成都石室中學)
參考文獻:
[1]張熊飛.誘思探究學科教學論[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
[2]孟祥林.分層教學與教學過程最優化:從中日美對比論我國的策略選擇[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