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蕓
摘 要: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智力的發展無一不與發散思維的創造緊密結合,換句話說,思維的發展程度是智力形成的標志。針對地理這一學科,更多的是利用學生的思維能力,把抽象的地理知識變為具體的能力。地理學科的思維能力,主要是把對地理的認知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緊密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全思維方式。在掌握豐富知識的基礎上,把思維、直觀的感性知識和課本的理論知識進行有效穿插,教師授課過程中要及時對有關知識點進行一定的歸納、綜合、比較,形成一定有序的地理結構知識,以便學生理解知識框架,發散思維。
關鍵詞: 地理教學 思維能力 培養策略
為了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在當前地理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應試教育真正轉化為素質教育,注重趣味性帶動知識性的授課方法,在進行有關地理活動時授課內容要緊跟學生的知識水平,促進其思維的擴散和對知識潛能的挖掘。只有學生對枯燥的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智力水平,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下面我結合個人經驗,基于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闡述有關策略,以期幫助學生發散思維,使之靈活有效地學習。
一、轉變授課方式,打破思維定式
新課改之前,地理課堂被眾多同學認為是枯燥無味的一門學科,課堂上激不起半點漣漪。落實新課改后,地理教學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未來改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傳統的授課方式只是一味地授之以魚,學生把精力放在了一味地聽與記的層次,而不會真正學習,新課改對教師的授課方式有了新的要求,轉變角度,打破傳統思維定式的教學方式勢在必行。對于地理授課過程來說,其牽扯的事物之廣闊和存在的現象之驚奇,以及其涉及的自然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之廣博,同時這門學科又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個學習階段都是一個使思維閃光的基點。為了學好地理知識,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應充分將日常的生產生活和學科之間緊密結合,明確學科之間的因果關系和主次之分。在具體內容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思維可能的發散方向,結合具體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概括、系統化等,并設計出新穎鮮活的思考問題供學生探索。例如:在學習俄羅斯的氣候、海陸位置和分界線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讀圖,找出世界上地跨兩大洲的國家有哪些,導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并通過提問:誰能說出俄羅斯海陸具體位置,以及讓學生說出俄羅斯所跨經度,隨著問題的深入,逐步打開學生的思維定式。這種在圍繞具體基礎知識的同時,運用多種模式向學生提問,增強授課的新穎性的方式,能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敢于打破思維定式。
二、轉化角度,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主要偏于單向思考,對于遇見的問題總是無法突破思維定式,不能把思想性的核心寓于知識中,此時,教師引導他們積極轉換問題,變換角度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在學習中國的農業“種植業”一課時,首先將學生的思維帶到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日常生活中,這是教師圍繞授課內容,提出幾個問題,同學們認為北方和南方的主食是什么,氣候的變化對一些種植物的影響,生活中常見的水果蔬菜都生長在什么季節等,這樣可以有效將學生的思維引到一定高度。接著進行重點內容的講述:“我國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異和農作物的分布規律”,授課過程可以展示一些農業分類的圖片,并請同學讀出各業的主要產品,分析其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系,同時特別補充農業生產的內容,擴展我國農業不僅種植糧食,還種植棉、菜、油、糖等。這樣,不至于將學生的思維禁錮在枯燥的理論知識,并且把授課的角度先放在大家熟悉的生活常識,這樣換一個角度,學生的思維就能緊跟教師的思路,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利用網絡教學,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是對同一信息從不同信息渠道獲得并進行不同角度的理解。古人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的,有時,獲取知識的方式不同,學生對其知識的見解也不盡相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方式無疑是教師授課的首選方式之一,它能有效調節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成效。例如:在“地理知識與生活”一章,教師利用網絡多媒體找出幾張圖,讓學生自由討論圖中的活動與地理的關系,然后學生據圖積極自由發言,教師在講述地理與生產建設的關系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找出荷蘭風車轉動的圖片,問學生,風車的動力是什么,學生經過思考討論回答是風,最后教師講述:生產建設包括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等方面,人類的生產活動不能隨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與制約。利用網絡進行教學,其教學內容具有時代性,教學方法具有多樣性。這種教學手段可以以超鏈接的形式集音、文和圖片于一體,利用動靜結合的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外部學習機會,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思維度能大大得到拓展。這樣,利用網絡教學可以更好地快速打開學生思維,有效培養學生全方位思維能力,密切地理與生活的聯系,同時網絡對學科知識具有極強的滲透力。
思維是人類智力的核心,青少年正處于思維發散的關鍵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有關知識水平的提升,其思維逐漸由感性邁向理性。地理知識的主要特點是具有抽象性,教師在地理授課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教學手段具有深刻性、多樣性和靈活性,對學生不要授之以魚,要授之以漁,從根本上開發學生的思維,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成績,并且將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童云華.辯證思維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培養與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13.
[2]蘇龍劍.培養學生地理邏輯思維能力的微課程學習有效性評價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3]晏煽.高中地理教學依托下的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
[4]張瑞娟.基于地理思維能力培養的中學地理圖形教學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