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鳳琴
摘 要: 結合現代學徒制的發展現狀、發展需求,提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對現代學徒制發展的教學改革策略,就教學教法改革、課程體系改革、課程管理系統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踐教學改革進行研究與實踐,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課堂教學、校企合作、學生就業等問題,探索了高職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 高職實訓 考核方式 創新
所謂現代學徒制,就是通過學校、企業、行業的深度合作,通過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以培養學生技能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通常情況下,學校與企業、行業要簽訂合同,用好資金,解決好實際問題,尤其是人職匹配問題,既能提高應聘者的收入,解決自我價值的實現問題,又能解決企業招聘到符合崗位需求的勞動者的問題。其本質是以學徒的實踐技能培養為中心,以學校和企業的合作為媒介,以師傅的言傳身教為載體的一種新型育人模式。
一、關于職業能力的界定與研究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職業的多種能力的綜合,即學習者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形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職業能力的強弱可以通過職業能力測試來體現。進行職業能力測試,能更好地確定一個人是否適合并能勝任自己所從事的職業類型。職業能力測試,又稱為職業能力傾向性測試,是通過某些測試量表、問卷、實操技術來預測人的職業定位,以及適合的職業類型、職業性格、職業人格等傾向性測試。
二、現代學徒制對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促進
高等職業教育要把握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方向,關鍵在于樹立正確的人才質量觀,突出“高”、“職”兩個特色。“高”字不是指狹義的專業技術能力,而是針對特定職業崗位或崗位群所必需的“全面綜合的職業能力”;“職”字是以職業能力為本的教育,也就是職業教育的特色。
1.知識經濟對學生職業能力素質提出了迫切要求,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必然要接受知識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各種挑戰,這一點毋庸置疑。知識經濟時代對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高職學生要學會學習;要具備較強的職業適應性;還要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職業教育也是一種創造性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欲和創造能力,也是職業教育和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內涵所在。
2.實施現代學徒制模式,是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必然選擇。我國職業教育的奠基人黃炎培先生曾指出,職業教育“一為謀個性之發展;二為謀生之準備;三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四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因此,職業教育不僅僅是育人,而且在于培養人的綜合職業能力。多年來,中國的職業教育一直沿用以知識為基礎、以學科為本位的三段式學科教學模式。伴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導致高職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和較低的職業能力。當前的高職教育專業課內容與企業崗位需求脫離、滯后,部分高職院校仍沿用以往的“填鴨式”與“滿堂灌”的傳統理論教學方法,講的多,實操訓練少,學生無法掌握崗位需求的專業技能,長此以往,便形成了重理論輕實踐的嚴重后果。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有效規避這類問題的發生,同時,可以使得受教育者獲得可持續性發展和終身發展。高職學生只有具備了較高的職業能力,才能盡快熟悉和適應本職工作崗位,從而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
三、現代學徒制在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策略
1.實施“校中廠”、“廠中校”的形式,實現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貫通。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工作,就是通過“校中廠”、“廠中校”的形式,將學生的專業理論教學過程和實踐教學過程相互融會貫通,企業能夠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提供工作崗位并安排師傅進行“師帶徒”的技能培養,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工作推進的關鍵。因此,實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工作的前提,就是行業、企業能夠積極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實施,所以教學環境和社會支持是沒有問題的。有效的教學環境是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的關鍵。
2.樹立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目標。在英國傳統學徒制中,學徒只能習得本企業某固定工作崗位所需的技能,所培養出的人才是缺乏問題解決能力和與人溝通合作能力的“機器人”。英國的現代學徒制則較好地實現了“綜合職業能力本位”的思想,注重學生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溝通協作等團隊素養的培養和塑造。綜合能力本位思想所強調的“能力”是勞動者知識、技能和態度等要素的整合,是廣義的概念。能力必須與一定的職業情境相聯系,而且具有復合性、職業性、拓展性、人際協調性等多種特征,包括技術實踐能力和職業關鍵能力。
3.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傳統的“藝徒制”文化,傳承民族特色工藝。在德國的宗教文化傳統中,職業是一種“天職”,如今在德國古老的市街巷井中,依然保留著最傳統的技藝。中國古老的“藝徒制”是集技能操作和德育素養于一體的全方位人才培養方式,師傅向學徒傳授安身立命的技能和生活方面的知識,雖然中國古代“師徒”文化帶有明顯的封建色彩,但中國古代傳統的“藝徒制”深刻地影響了今日中國的兩種現代學徒制發展形勢,更重要的是其傳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的技藝文化。
綜上,教育要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解決當前理論教學中諸多問題的關鍵所在。要實現我國“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長效發展機制,全社會,包括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都要積極支持配合,同時借鑒我國傳統“藝徒制”文化的精髓和西方現代學徒制的成功案例,積極推動我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可持續發展,培養出大批具備綜合職業能力的高職畢業生。
參考文獻:
[1]謝俊華.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職教論壇,2013(16):24-26.
[2]李祥.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的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