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友善用腦是新西蘭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用最新的心理學、神經學研究成果,與她一生的教育經歷結合,提出來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友善用腦在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這與新課程標準中的變教師的主導地位為指導地位不謀而合,也十分符合課改的核心理念。筆者在友善用腦理論的指導下,設計了如下公開課。
一、分析教材,確定課堂三維目標
本節課為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七第一單元的Project環節:making a list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本課通過講述過著傳統生活的阿米什人,對不使用個人電話所持的觀點,讓學生學會羅列事物的優缺點。筆者結合Project板塊的特點和要求,設計三維目標如下:
1.Learn the lifestyle of Amish and their points on using personal phones.
2.Make a list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hones by performing.
3.Form our own opinions on whether to use personal phones or not.
“知識與技能”目標設定為了解阿米什人的生活方式及對于使用個人電話所持的負面觀點,讓學生在學會閱讀中把握文章的重點后表演出來,從而深刻體會阿米什人古樸的生活方式。在“過程與方法”目標上,通過學生的表演與辯論,學會開動腦筋羅列電話的優缺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設計為升華性目標,讓學生在舉手表決環節仔細思考并形成自己是否使用電話的觀點。
通過這樣的設計,一節課的目標就有知識有技能,有過程有方法,還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一個完整課堂的內在邏輯性便初見雛形:先理解課文,在閱讀中訓練能力,積累知識,為活動做鋪墊,再設計好活動,要激烈、碰撞、好玩,以此調動學生的參與,最后回歸于沉靜與思考,實現課堂情感的升華。
二、研讀課文,確定教學流程
課堂教學目標確立以后,筆者開始思考,如何實現三個目標,到底通過怎樣具體的形式,實現三維目標,以及課堂的生動化及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課文來來回回看了很多遍,友善用腦的6M理念在心中不停琢磨,終于某一個晚上忽然靈感乍現,于是課堂環節及具體活動形式浮出水面。以下是筆者的課堂教學步驟:
Step 1:Lead in(以visiting Amish friends為題,表演英文短句,體現Amish人的生活特點)。
Step 2:Reading comprehension(通過快速閱讀中的查找優缺點環節,引導學生留意文中電話優缺點;通過仔細閱讀總結文章每一個部分的大意,從而整體把握文章,完成整體閱讀與細節閱讀兼顧的能力訓練)。
Step 3:Activity Amish vote on whether to accept personal phones(以正反兩方辯論使用電話優缺點的方式,試圖說服評審的活動方式,促進學生充分思考,羅列電話的優點或缺點,并對他人的觀點進行思考與反駁)。
Step 4:Mind-map(在音樂中,通過冥想與思維導圖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完成一節課內容的回顧)。
在本課的導入部分,筆者通過布置預習任務“了解阿米什人的生活方式,并用英文短劇的形式表現出來”,促使學生自己尋找課文中關于阿米什人的介紹,并開動腦筋,把書上的簡單介紹變成對話與情景,鍛煉了他們的思維及語言。課堂上直接呈現,又很好地激發其他同學的興趣。看著昔日自己的同學走上講臺,扮演阿米什人,加入搞笑的元素,使用流利的英文,學生從一開始就被深深吸引,課堂進入輕松愉快的狀態。
學生興趣高漲之后,課堂進入活動的醞釀環節,安靜閱讀。首先快速閱讀,讓學生學會查找信息,找到文中所提到的電話的優點和缺點,為第三步活動環節做鋪墊。緊接著仔細閱讀,學生通過仔細揣摩與整體閱讀課文,學會概括每個部分的大意。這個環節迫使學生在閱讀中把文章看成一個整體,前后聯系,而不是孤立的句子或段落堆砌。繼而通過小組合作加分制,激發學生主動舉手回答問題,課堂氛圍又一次推向了更高的熱度。在比賽與競爭中學習,適度的緊張感,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大家學得投入又高效,都被調動起來。
第三步的活動環節,每位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完善自己的觀點,最后組內進行正反方辯論。只見大家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爭得面紅耳赤,時而有學生一時駁倒對方洋洋得意,時而有學生被反問得啞口無言,急得不知道說什么才好,課堂氣氛又一次推向了高潮。小組內部辯論完畢,就到了全班公開展示的環節,只見幾位自信的同學率先走上講臺,自選正反代表,或是評審團,或是村主任(即辯論會主持人),一場精彩的辯論很快各就各位。英語流利的學生大膽自信,口語暫時后進的學生偶爾夾雜一點中文,有的學生不但用上了語言作為武器,還煞有介事地用上了肢體語言,很是帶勁,還有個別同學帶有濃濃的地方口音,逗得大家不時哈哈大笑,又時而陷入思考。最終,正方學生在全體隊員的齊心協力下,贏得了過半數的評審團投票,取得了辯論的勝利。而學生是否應該使用手機,以及在什么場合下使用手機,相信每位學生一定有屬于自己的答案與思考。
最后一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課堂再一次沉寂下來。若有若無的輕音樂中,每位學生專注地畫起了思維導圖,總結一節課的收獲。有的畫了孔雀開屏,填充關鍵字,有的畫成一朵花,把課堂的幾大部分巧妙點綴在花瓣上。不由地感嘆,學生們真是潛力無窮啊,你給他們一個舞臺,他們就精彩得讓人目瞪口呆。
在一片歡聲笑語與愉快氛圍中,下課鈴打響了,大家都帶著滿足又快樂的笑容,筆者的心中也是分外甜蜜。
三、課后總結,學生們反饋喜愛這樣的課堂
這節公開課后,筆者讓學生用英語寫下感想,最后集結成冊,發給大家。從學生的語言中,不難看出他們非常喜歡這樣的課堂。原來快樂的學習,就是最好的學習,原來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才是高效的學習。一節課很快就結束了,但它帶來的快樂與影響,卻久久回蕩在我們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