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含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9.122
摘 要 立足教學工作經驗,結合市場實際情況,總結出市場濫用電腦效果圖給高校教學帶來主客體的藝術內涵削弱、設計思維僵化、教學評價失衡、學習動力不足四大負面影響,提出高校教員力所能及的改善方案,希望對市場、高校起到提示作用。
關鍵詞 電腦效果圖;室內設計;高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9-0122-02
隨著時代的發展,設計行業的效果圖表現方式早已由人工手繪轉變為電腦制圖。由于電腦制圖速度高效和繪圖精確的特點,儼然成為當今甲方乙方在溝通洽談中最重要的橋梁。因此,掌握3DMAX、Sketch-up等設計繪圖軟件成為當下設計師的必備技能,傳統徒手繪制圖的方式似乎成為迂腐的過時行為。
這種市場背景驅使高等院校紛紛開設設計軟件課程,在長沙的高校中,設計專業無一例外將繪圖軟件培訓列進教學大綱。然而結合教學工作經驗,筆者發現電腦效果圖的盛行給設計人員帶來便利的同時,亦給高校教學衍生不少值得深思的負面影響,著重體現在學生越來越側重于學習應用性強的繪圖軟件課程,而對于素質養成的理論學習、繪畫訓練課程缺乏應有的學習熱情。下面從四方面展開來談。
1 藝術內涵削弱
在沒有電腦效果圖的年代,老一輩設計師均具備繪制出優美且嚴謹的手繪效果圖紙的能力。如天津大學彭一剛教授的手繪設計圖,無論尺度比例還是畫面構圖,均能讓大眾感受到其深厚的美學內涵及認真的工作態度,這些素養的形成有賴于能夠提高審美、造型能力的傳統繪畫練習。
以室內設計為例,室內手繪效果圖的表達依托于長期辛苦卓絕的訓練,除了具備基礎繪畫能力外,還要掌握“應用透視”“色彩構成”等專業知識,才能夠在白紙上呈現一幅真實合理的手繪效果圖紙。學生通過對設計表現手法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對設計思維的感受力、新鮮領域的探知力,從而達到“通過繪畫,認識物象,發現設計”的目的。
而利用電腦軟件繪制效果圖,則提供了一條急功近利的道路,它在帶給人們高效快速體驗的同時,也否定了這種基礎的長期手繪訓練,無形之間削弱了對在校學生提升個人藝術美感的要求。
2 設計思維僵化
電腦效果圖的制作之所以高效快速,需要認識到是因為軟件內含有許多模塊化的便捷操作,最典型的例子如3DMAX
軟件中的模型模塊,大到庭院、小到陳設,甚至成套出現的室內電視背景墻,都可以找到成品。這些模型的傳播和共享形式如同操作Windows系統的復制、粘貼一樣簡易,導致這些固定元素反復肆意地出現在各種電腦效果圖畫面中。
在利用這種模塊化元素進行電腦效果圖創作的同時,固定造型限制了學生創意的發揮,學生時代許多天馬行空的模擬方案因繪圖軟件模型的限制而囿于平庸。長此以往,學生因為缺少對室內空間細節的思量而拓展不到自我的設計思維,最后產生對電腦繪圖軟件的依賴心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上交的電腦效果圖作業中常常會發現不同的學生作品中含有相同的模塊造型。
室內設計包含了從大腦構思到現場搭建的全部過程:二維空間中虛擬設計圖紙最終要通過三維空間的搭建完成最后成果,并在建造中不斷地完善原有的設計方案。由于高校課堂無法實施室內設計項目建設的局限性,許多在校學生將繪制出電腦效果圖作為整個設計過程的終結,不去了解后續的裝飾材料及施工工藝等相關知識,創作出來的圖紙往往缺乏可行性,可謂當今的紙上談兵。
3 教學評價失衡
由于上述原因,原本只屬于設計過程一個部分的效果圖,卻變成決定設計方案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據調查,除了少數如中央美術學院《裝飾》雜志舉辦的“中國環境設計學年獎”要求參賽的設計方案提供含有構思過程的評審圖冊之外,其余各大賽事的評價體系大多構建于參賽人員所提供的電腦效果圖畫面。與此同時,高校室內設計專業中的主流課程也常以學生提交電腦效果圖作為教學成果的驗收,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評價同樣以學生上交的電腦效果圖作為最后基準。這種簡單直觀的評價模式是導致學生過于注重電腦效果圖的呈現而忽視對設計過程做深究的直接原因。
完整的室內設計含有“調研→取材→構思→展示→施工”等步驟,做完設計效果圖的同時,不僅要考慮到后續工作的可行性,還要對設計對象的使用功能、審美功能進行全面深入的剖析。許多學生以及教師沒有認識到設計效果圖的展示僅僅是設計的一個中間環節,單從學生所提供的電腦效果圖畫面來評價整個勞動過程以及課程學習情況,是片面且不合理的。
4 準入門檻降低致使學習動力不足
由于電腦效果圖的繪制無需過多的理論準備和繪畫基礎,表現出簡易快餐化的制作模式,讓設計行業的準入門檻降低。富余的勞動生產力給設計行業在就業上帶來難度增加、薪資降低兩大實際問題。如學優網公布的新聞數據顯示,根據截至2015年3月31日各高校公開發布的2014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藝術類的就業指數已經達到“低就業率”的標準范圍。惡劣的就業環境導致該專業學生在校學習熱情不高。調查表明,在C學院室內設計專業121名畢業班學生中,只有1/3的人表示以后會從事設計相關專業。正是群體中一些學生缺乏學習動機的不良心理,在校表現出虛度光陰的狀態,影響到整個班級的學風、班風建設。
5 結語
綜上,市場過于重視電腦效果圖給高校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理應引起社會的注意。
首先,重塑傳統手繪的市場地位,讓市場認識到隨性的手繪是構思的源泉,是思維的流露,程式化的計算機不可能完全取代充滿藝術的手繪表現。與電腦制圖相比,手繪效果圖約束性小、表現力強,在草圖構思過程中特有的方便和靈巧是電腦軟件所不能代替的,是設計人員不能丟棄的職業技能。
其次,高校教員需要反思部分課程出現的偏頗,適當開展主題班會、手繪講座、技能大賽等系列活動,引導學生重視內涵養成、理論積累,發現傳統手繪及理論研究課程的重要性;適當調整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創新傳統手繪和理論研究課程的上課模式,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習動機,培養有內涵、有思想、懂手繪、能制圖的全面人才。
一個好的設計市場行情,應該處理好電腦效果圖和手繪效果圖之間的關系,要在電腦效果圖合理運用的同時,使得手繪技法也得以繼續保持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夏燕靖.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本科專業課程結構的探討[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7.
[2]李曉.淺談環境藝術徒手表現畫的設計性特征[M]//全國高等學校建筑與環境設計專業教師美術研究論文集,2012:
287-288.
[3]叢龍強,王雁燕.淺議手繪效果圖與電腦效果圖的比較[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8):45-47.
[4]肖錕.淺談當代手繪效果圖的價值及應用[J].美術界,
2009(2):66.
[5]吳小華.關于手繪和電腦室內設計效果圖的探討[J].美術大觀,2012(4):166-167.
[6]曠萬潔.環境藝術設計手繪效果圖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4(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