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曉玲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9.141
摘 要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微課設計,為在創設教學情境、引導課程教學、突破重難點、構建課堂實驗等方面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高中生物;微課;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9-0141-02
微課程,簡稱微課,是信息時代全新的教學模式,是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利用視頻等授課形式開展的課堂教學活動。它具有時間短、內容精悍、教學效果突出和交流互動性強的突出優點,成為當前我國開放式課堂教學亮點。高中生物知識點瑣碎,理論抽象,實驗教學比較困難,利用微課輔助課堂教學能夠很好地克服這些困難,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
1 高中生物微課的特點
作為教育領域全新的教學模式,微課采用豐富多彩的視頻動畫的形式,給學生營造出身臨其境的音像效果,而其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模式都有鮮明的特點。
教學內容短小精悍 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高中生物微課教學是基于教材的專題知識點,通過微視頻將一個章節的課程教學內容分化成若干個小專題微課程,既突出各個專題的獨立性,也保持了課堂教學的連貫性。在教學內容設置上,微課程的教學目標簡單明了,課程內容短小精悍。根據高中生的認知特點和生物課程的教學規律,微視頻內容大約控制在10分鐘以內。因此,微課教學內容更加集中,主題更加突出,更有利于展現高中生物教學的專業性和科學性,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形式形象具體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微課的教學設計者和實施者是教師,學生是微課教學的受益者和反饋者,改變了過去單純依靠教師灌輸的局面。教師需要充分解析教材中所傳導的知識、思維和專業技能,經過分析總結、提煉制作,就可以使得微課充分結合課堂教學的需要,而二次加工使得教學形式形象具體,提高了教師自身的理解和感悟[1]。此外,教師利用微課參與課堂教學,可以沿襲課堂教學的主線,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指導課堂習題的講解,突出習題講解步驟、思路,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利用微課教學指導實驗操作,突出實驗原理、步驟,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教學模式創新性 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課程,主要側重生命系統的學習和理解,需要教師通過系統分析和理論學習來傳授各模塊的教學內容,揭示生命科學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引導學生構建完整的生命系統學習體系。傳統教學模式基于教師的板書、模型和掛圖來講解和分析,課堂教學拖沓無序,學生學起來費時費力。微課大多采用的是微視頻的直觀教學,學生運用電腦、平板等智能終端在課前就可以進行知識的預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視頻來傳導課堂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立體化,實現靜態教學的動態化、虛擬事物的寫實化,從不同角度調動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降低專業知識的認知難度,提高教學模式的創新性。
2 高中生物微課的設計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微課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搭建完善的實驗平臺和體系,提高微課在生物教學方面的效率。
創設教學情境,引導課程教學 在高中生物課堂中,微課的教學目的是要提高學生對生物專業知識的領會。因此,微課教學必須服務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專業性和互動性,側重創作迎合課堂教學需要的情境,通過微課連貫課堂教學環節,詮釋和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便于學生通過瀏覽微課程實現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通過課程教學的開展,讓學生在統一的學習節奏下集中學習微課的教學內容[2]。
如在講授“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時,可以先播放微視頻《豌豆雜交實驗》,引入純種和雜交的專業知識,同時引出課堂問題:為什么每一次結出來的豌豆花顏色都不一樣?如何通過雜交實驗來反映顯性性狀與隱形性狀?分離現象與分離比的特點?通過讓學生預習微視頻內容,可以提前理解基因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相關知識,減輕學生對于枯燥知識的生疏感。
搭建教學平臺,突破專業難點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主要圍繞生命系統開展,具有抽象概念多、微觀知識點多、記憶知識面廣、教學體系龐大等特點,而當前高中生已經熟練掌握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移動工具。因此,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把微課內容傳輸到學生終端,讓學生充分了解到生物課程獨有的微觀世界,有助于培養其微觀想象力,突破高中生物的專業教學重點和難點,達到知識的淺顯分析和透徹講解,充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
如在講授“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時,學生很難理解微觀世界里細胞與外界的跨膜運輸,通過教師的板書、掛圖很難呈現微觀世界的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微視頻制作關于細胞內壁和外壁物質交換的動畫,標注知識的難點和重點,組織學生在課上和課下反復觀看,認真領會其中的要義。
構建課堂實驗,提高實踐能力 生物是一門建立在生物研究和生物實驗基礎上的自然學科,學生想要提高對于高中生物的認識,就必須認真加強實驗教學的課堂實踐。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受制于實驗室規模、環境和實驗器材等諸多方面的限制,在生物實驗只能做到點到為止,有些實驗內容僅限于教師的口頭講解和學生的理解想象[3]。在新教學模式下,教師借助微視頻,可以運用動畫的形式來充分展現生物微觀世界里的化學反應和生物現象,有效填補了傳統實驗教學的不足,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實踐。
如在講授“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時,課堂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植物如何通過光合作用實現二氧化碳到氧氣的轉變,傳統的教學需要教師組織足夠的實驗器材,需要不斷講解化學反應和注意事項。有了微課,教師就可以把實驗現象放到視頻課件中,通過投影儀投放到大屏幕上,可以快進、倒退和放大實驗現象,再現水的光解和氧氣的產生,學生做到學習和實踐同步進行,實驗結果清晰可見。
3 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更加常態化的教學方式,讓高中生物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微課作為一門新型的教學模式,自從應用到教育領域就廣受好評。高中生物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微課的教學特點,充分挖掘課堂教學的閃光點,將課堂教學資源熟練運用到微課教學中,實現高中生物教學的人性化、科學化和智能化,這才是開展微課教學的根本目的所在?!?/p>
參考文獻
[1]盧碧珍,吳佐建.高中生物微課中應用問題情境的設計與實踐[J].學苑教育,2016(4):16-17.
[2]侯鳳霞.例談“微課”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生物學,2015(10):22-24.
[3]岳增光.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創新運用[J].中華少年,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