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世東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發現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是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因此,我始終把養成教育作為心中的一面旗,把如何培養學生具有愛心、充滿自信、文明做人放在班級工作的首位。但在實際工作中,我發現有不少學生今天表現優秀明天有所懈怠,這段時間表現良好過段時間有些敗壞。面對學生的反復無常,特別是行為習慣方面的問題學生,我知道教師不僅要付出汗水、精力、愛心,還要有耐心,做到持之以恒,讓我認識到接力式的持續教育對問題學生的轉化及長期發展尤為重要。
“家訪”
作為班主任的我,每每接手新班,首先要做的就是快速了解學生情況,特別是行為習慣方面的問題學生。就像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每個孩子在思想觀念、感情、感覺、快樂、不安、憂愁方面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教師應當認清并熟悉自己學生的這個精神世界。”走訪前任班主任是我了解問題學生不可或缺的環節。這樣的“家訪”,可以使我更多地獲悉問題學生在思想、行為等方面的表現,是問題學生轉化的良方,我會繼承并更好地延續下去;對效果一般的方法,我們會一起探討產生問題的根源,找到癥結之所在,開出有效的“藥方”。
新學期開學時間不長,一名學生急匆匆趕來報告:“李冰將某某同學打哭了!”經調查了解,李冰和班里一個同學鬧矛盾,那位同學罵了李冰,李冰就把那同學給打了,并揚言出了校門還要打。我嚴肅批評了他們,挨打那位認了錯,承認不該罵人。可李冰一直倔得很,掉著淚也不肯認錯,兩眼直勾勾地盯著那位同學,還有點不解恨的樣子。我單獨給他做了兩節課的思想工作,講同學之間要友好,講動手打人是野蠻人的行為,講做人要寬容等道理。盡管最后他表示不再找那位同學打架,但能看出來他仍心存氣憤。我有些后悔,遲了幾天的“家訪”竟導致班里發生這樣的事情。一刻也沒等,我馬上聯系了李冰的前班主任。
原來,家庭原因造成李冰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離了婚。父母離婚后,李冰再沒見過媽媽,爸爸沉迷于賭博,很快本就拮據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生活上的吃穿不如其他孩子,讓他有些抬不起頭,看到人家的孩子在媽媽懷里撒嬌,更讓他感到自卑,導致很少與同學交往。缺少家庭溫情,長期心理受到壓抑,當有人譏笑他、辱罵他時,他便常用暴力對付。在與前班主任交談中,我了解到李冰同學表現出的缺點雖然不少,但他講衛生、喜歡勞動、有集體榮譽感。在他擔任衛生委員期間,他能身先士卒,帶領同學們積極勞動,班級的衛生工作屢屢得到學校夸獎。他也從中感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信任,與同學們的交往也漸漸增多。
取經回來后,我與李冰進行了長談,秘密策劃競選衛生委員的事宜。不幾天,上任的他漸進角色,與同學們走到了一起。之后,他又身兼副班長一職,對同學更是關愛有加,與同學們一起勞動一起歡笑。
“探親”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慣養成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的。面對問題學生,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切忌操之過急,要時時關注他們,讓轉化教育持續下去。耗費大量精力、重點改造的“大人物”現在怎么樣了?進步的勢頭是否仍在?與新班主任關系是否融洽?帶著諸多問題,我會時常探訪那些問題學生的現任班主任,相互“切磋技藝”、交流經驗。
鞠成是上學年我班里一位問題學生,我與他的新任班主任坐到一起,“最近鞠成同學給你添麻煩了吧?”開始了我的“探親之旅”。從前的他,課堂上毫無紀律可言,老師在臺上講他在下面講,經常用小動作招惹其他同學,有時拽女同學的頭發;課間,不是捅捅這個就是拽拽那個,班級里沒有同學愿與他交往。查其原因,是他從小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只關心他的吃、穿,教育幾乎為零,有時甚至包庇他的壞行為,這些縱容導致可以在他身上找到男孩子的所有缺點。我為他制定了幫教措施,有了好的表現及時給予鼓勵表揚。經過了我無數次的提醒、鼓勵,基本的規矩懂了,但好景不長,他的一些惡習又原形畢露。找他談話根本不管用,當著我的面表現得很老實,但過后仍我行我素,屢教不改。
幫教措施用了很多,卻總不見成效,但偶然之間的一個小插曲,改變了我們之間的敵對狀態。在一次學校組織的清理白色垃圾活動中,我驚奇地發現平時偷懶的鞠成竟然干得滿頭大汗。我攬著他的肩膀,說:“老成,你真棒!”并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接下來的清理活動中,他干得更加賣勁。見他喜歡,之后我總以“老成”稱呼他,看到他的點滴進步,我也總是高調表揚,看著他的變化,心想是我親切的稱呼“老成”起的作用?還是高調的表揚使他改變?細細想來當然不是,之前所做的都是在積蓄能量,而今天的親切稱呼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高調的表揚更加促進了他的進步。但是面對他的改變,現在就談成功與否還為時過早,但我相信經過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他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倫敦奧運會上,中國男子游泳接力取得突破,由郝運、李昀琦、蔣海琦和新科奧運冠軍孫楊組成4X200米自由泳接力隊在比賽中史無前例地奪得了一枚銅牌,這是中國隊在奧運會男子接力比賽中的首枚獎牌,書寫下新的歷史。其獲勝的原因不言而喻,除每個人的速度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交接棒”好。接力棒的移交轉接好,因而技壓群芳。體育比賽如此,問題學生的轉化教育何嘗不是這樣呢?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學生的養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不能奢望短時間就把學生身上的壞毛病統統改掉。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共同努力,熟練“交接棒”技術,“與眾不同”的花朵定將開得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