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饒黎+亓祥晨
摘要: 當前我國公務員管理過程中存在諸多倫理失范現象,這嚴重影響我國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質量。為此,從我國公務員管理倫理失范的表現入手,分析其失范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公務員管理;倫理失范;改進對策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4.065
2012年由我國多位專家學者共同出版的《中國倫理道德報告》顯示,在“你對哪些人的倫理道德狀況最不滿意”這一問題上,結果令人唏噓。超過75%的被訪者對政府官員的倫理道德狀況最不滿意。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我國公務員系統管理倫理失范嚴重。目前,我國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加強公務員的倫理道德建設,提升公務員隊伍的形象,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并指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推進法治隊伍的思想道德建設。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分析了我國當前的形勢,指出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繼續深入推行黨風廉政建設,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在會上提出:“領導干部要做到‘權為民所用,就必須法德并舉,既要依法用權,又要以德用權,歸根到底用權要講官德”的要求。這表明在政府治理的實踐中,執政者越來越重視道德理念和倫理精神。但是由于官本位思想和制度不健全等原因,目前公務員管理倫理失范現象依然嚴重。
1我國公務員管理倫理失范
我國公務員倫理失范實質上就是執政者權力的濫用。公務員在行使職位所賦予的權利過程中,常常超越行政倫理規范,嚴重損害公眾的利益。這不僅與公務員自身的道德素質相關,還與制度、歷史、經濟與環境等因素有關。筆者認為公務員管理倫理失范是指在行駛公共權利的過程中,為了以權謀私,政府部門在招聘、培訓、激勵和績效考核等環節中偏離倫理道德與規范的行為。目前,我國公務員管理倫理失范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1公務員招聘的腐敗行為
我國脫胎于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受到濃厚的官本位思想的影響,而且政府作為決策的主體,掌握分配稀缺資源的權力,在選拔用人方面處于主導地位,致使在選拔人才上容易出現不平等、不公平。另外,中國傳統的人事管理人治色彩較濃,存在諸多違規操作行為。當前,公務員招聘的腐敗行為主要表現在:“蘿卜招聘”、近親招聘、收受賄賂、買官賣官等。一些政府官員沒有顧及社會公平正義,沒有把國家的人才選拔當成一種公共資源,而是以招聘為幌子達到以權謀私的目的。這不僅不會有損社會和國家利益,而且破壞了科學選拔和擇優錄用的人才選拔機制。
1.2公務員培訓有悖倫理建設
公務員培訓有利于提升政府管理服務水平,增強政府在公眾心中的公信力。但現實中我國往往把培訓看作是得到領導重視或者晉升的直接因素。因此,誰是參與培訓的候選人?候選人如何產生?由于缺乏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致使一些員工因與領導的裙帶關系而得到培訓,甚至進行重復培訓,浪費了個人精力和公共資源,甚至有些人為了得到培訓,不惜鋌而走險,采取送紅包或者采取行賄等違規手段,造成公務員隊伍的不良風氣。另外,由于培訓的盲目性和功利主義明顯,領導缺乏責任意識,致使培訓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使員工把培訓看成是“走過場”,甚至也有些人的借出國考察學習,揮霍公款,嚴重損壞了政府的形象。
1.3績效考核缺乏客觀公正
我國行政管理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由于上級對自己的下屬工作能力和素質水平相當了解,所以在公務員考核中無疑占到較大的比重。在這種情況下,公務員考核大部分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完成,也就是說主要由領導來完成,這時,受到感情親疏和好惡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使得考核不全面、不公平。另外,這樣的考核程序缺乏民主參與,考核不客觀,致使往往也是走過場,考核結果不與公務員獎懲和升降機制相掛鉤,未能達到績效考核的真正目的。
2我國公務員管理倫理失范的原因
我國公務員管理倫理失范導致政府公信力嚴重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傳統人事管理的弊端
由于受到計劃經濟遺留詬病的影響,當前我國公務員管理仍帶有很強的人治色彩,特權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組織文化嚴重。因此,公務員招聘方面不夠有失公平和透明,存在“近親招聘”等腐敗行為。其次,競爭激勵機制作用的不明顯,沒有形成公平競爭上崗的職務晉升機制。另外,傳統的人事管理缺乏彈性靈活的薪酬制度,缺乏激勵機制?,F實中,干部的升遷、加薪問往往由領導“一把手”說了算,不僅不利于公務員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也助長了不唯成績大小只唯與領導是瞻的歪風邪氣。最后,缺少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考核主體單一片面,績考核標準模糊不清,績效保證體系不夠嚴密,導致考核結果不科學。
2.2倫理法規建設的滯后
在呼吁減少公務員的腐敗行為,提高政府的廉潔程度和公信力的背景下,美國、日本和韓國等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官員的道德倫理立法,已經走在世界倫理立法的前列。不僅如此,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上,新的領導班子特別強調了反腐的決心。針對多年來的反腐敗工作,雖然反腐的力度有增無減,但是腐敗似乎并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在很多反腐工作經驗或者學術成果中,制度性反腐一直是反腐的核心,而且其中的法制建設最為重要。但是現階段我國沒有對行政倫理進行專門的立法,而且相關的規定也只是散落在其他部門法或者黨紀條例中,這樣制度體系不夠系統,缺乏明確指引,更缺乏操作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倫理法規的影響力。
2.3公務員管理監督的乏力
“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所以對公務員的行為必須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才能防止出現損害公民合法權益的腐敗行為。公務員管理倫理失范實際上就是公共權力的異化,它是缺乏有效監督機制的必然結果。由于受“官本位”思想的影響,甚至官大一級壓死人,致使監督者畏于監督上級,長此已久也會出現“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集體腐敗。其次,面對公務員管理失范的行為,由于監督主體缺乏責任心,存在各監督主體各自為政,互相推諉扯皮的現象,致使監督的缺位。最后,就是監督的滯后,不是在失范行為出現之前進行防范和制止,而是起到“馬后炮”作用,失去了監督的實質意義。
3我國公務員管理倫理失范的改進對策
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首要任務必須解決我國公務員管理倫理失范問題,樹立政府良好形象。
3.1加快倫理立法,實現倫理制度化
黨的十八大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決定。當前要真正實現依法治國,政府應轉變傳統“人治”的觀念,使“法治”觀念漸漸深入人心。加強倫理立法、重視倫理道德的規范作用,逐漸在行政管理領域實現依法行政。一方面,加強倫理立法,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倫理監督,有利于減少減少公務員管理倫理失范行為。要想制約權力,關鍵是要規范公務員倫理行為。所以要防止濫用行政權力,必須強調對權力實施和運行的過程進行動態監控,使其規范化、法制化。另一方面,賦予制度和法規在公務員管理領域的權威性和約束力。根據制度和法律,實施公務員管理,崇尚其的權威。而且其這種約束力不因領導意志的轉移而無效,從而形成了一套嚴密的權力制約機制,防止權力的異化,體現了法律制度的權威地位。
3.2加大倫理文化建設,強化行政倫理教育
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強調,任何人沒有法外絕對權力。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就必須加強制度建設;要徹底根除腐敗問題,更要從公務員的自身行為習慣入手,形成廉潔從政文化。公務員倫理應該成為一種日常的行為習慣,形成了一種注重廉潔的倫理文化和政治文明。要減少公務員管理諸多環節的失范行為,一方面,要加強倫理文化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行政文化氛圍,提高公務員的自律水平,增強其現代行政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表現為一種行政良心,也表現公務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強化公務員行政倫理教育。首先要做好行政倫理教育宣傳,廣泛傳播傳統優良德政文化,加強公務員的自律意識,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同時,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公務員綜合素質,掌握抵制和克服各種腐朽思想的武器,真正把廉潔奉公和執政為民當成職業操守,從而不斷掌握新知識和新本領,長久立足于改革的浪潮中,為人民謀福利。
3.3改善行政環境,培育高尚的人格
嚴于律己、廉潔奉公是公務員真正實現為人民服務的前提。要提供一種良好道德約束和自律的氛圍,主要依賴社會群體的精神狀態和道德態度,依靠社會的風俗習慣、社會教育、社會輿論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不言自明,社會環境能夠熏陶人格,啟發人的心智,提高思想覺悟。同樣,倫理道德氛圍也會對行為主體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特別是能夠影響行為主體做出的判斷,從而為行為的選擇提供依據。因此,必須在公務員系統營造一種優良而濃厚的行政倫理氛圍,以引導公務員在行使權力時作出最合理判斷,避免道德缺失,產生行政倫理失范。另一方面,引導公務員認識行政道德的重要性,自覺養成良好的行政道德習慣,培育行政道德情感,真正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價值觀,最終指導公共權力的執行。
總之,要建立高素質、廉潔奉公的公務員隊伍,就必須加強公務員隊伍的科學管理,不僅要加大法律等外部制度規范的力度,而且更要注重行政倫理規范的建設,從外化的他律轉化成內化的自律,防止和減少公務員管理倫理失范現象,提高公務員隊伍的思想素質和能力素質,最終提高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我國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狀況調研報告發布會.報告稱政府官員倫理道德最不讓受訪者滿意[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7552237.html.2012331.
[2]百度百科.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EB/OL].http://baike.baidu.com.2015.
[3]廉昕朦.習近平反腐觀盤點:千萬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財[EB/OL].http://news.xhby.net/system/2012/12/03/015416144_01.shtml.2012123.
[4]楊振海.轉型期我國公務員行政倫理失范的原因及其治理對策[J].中國行政管理,2008,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