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樹偉
摘 要: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是語文知識和其他知識全面綜合運用的過程,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綜合反映。搞好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
閱讀是“一種從印的或寫的語言符號中取得意義的心理過程”(《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閱讀的過程實際上是閱讀者用大腦進行認識、想象、聯想、判斷、分析、歸納、推理及創造的思維過程。閱讀是人們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的精神動力,是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它能使學生全面提高素質、獲得知識并發展智力,從而有效地訓練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文能力。
一、閱讀的作用
閱讀是借助感官,通過對文字或材料進行思維活動,從而提煉出其中所包含本質的思維過程。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我們的知識更迭較快,要靠什么方法來獲取知識,閱讀就是一種好方法,而閱讀的時候就要懂得如何去區分重點和次要的東西。
閱讀應該具有的第一個功能就是獲取知識。我們的知識獲取主要靠間接的方式,而書籍正是這個方式的最好承接,它將祖先的生產經驗進行記錄,讓我們得以學習,同時也對我們的知識經驗進行記錄和保存。“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類社會要進步,靠的是知識,而知識的獲得要靠閱讀能力的提升來實現。
閱讀能促進技能的形成。雖然人的技能是通過實踐來達成的,但離開了理論支撐,技能的形成也將成為一個空殼。
閱讀能增長知識,拓寬視野。從本質上來說,閱讀就是讀者通過文本去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是文本中所蘊含的讓讀者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于是,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會有意無意地得到其他方面的知識。而就初中生而言,拓寬閱讀的范圍,不但能使他們增長知識,還能提高教學效率。從近幾年的高考分析來看,課外閱讀的比重越來越大,如何讓學生正確地把握材料中的信息,如何讓他們根據問題去尋找答案,一系列的問題擺在我們教師的面前。
二、拓展閱讀教學空間,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古人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曾有人推算,如果讀書以“卷”為標準的話,語文課本材料只相當于六卷,顯然要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功夫,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還應將閱讀教學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課外閱讀可以有效地彌補課內閱讀教學的不足。面對當前學生的“閱讀危機”,我們必須將“課外閱讀納入到語文教學的軌道上來”。只有讓學生博覽群書,廣為汲取,才能開闊視野,才有可能下筆如有神。如果課外閱讀再拓展一下,還應包括學生對社會的閱讀,對生活的閱讀。社會生活是一本巨大的讀不完的無字書。無論是社會中的人、事、物乃至思想感情,教師都應指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細觀察,處處留意,吸取到更加豐富的營養,從而全面地觸動學生的寫作動機,讓學生在無限的“閱讀”中去寫作、去提高。正如有人所講:“現在我們對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問題研究很不夠,還沒有完全解開閱讀與寫的關系之‘迷?!庇秩缫郧暗南壬鷤兯v:“寫作是一個信息輸入、加工、再輸出的過程?!边@其中的復雜,豈能是以上這些粗淺認識所能敘清的。不過,“應當說書讀得越多,寫作才能越有靈感”,我們語文教育者只有認識到這一點,加強閱讀教學,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三、培養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
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源自于內心深處對某種事物的認同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不失為一種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與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只有置身于良好的閱讀環境中,受到外界環境與氛圍的刺激才能激起內心強烈的閱讀欲望。一是教室布置。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室環境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心態。我發動學生來布置教室,如展示一些與閱讀有關的名言等,使學生置身于富有書香氣息的環境中,時刻能感受到濃郁的閱讀氛圍,產生讀的渴望。二是教師示范。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很少聽到學生與教師的朗讀聲。為了能夠讓學生置身于良好的閱讀環境中,教師應做好表率,充分發揮示范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進行課文的范讀,給學生以強烈的聽感,并鼓勵學生進行閱讀。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師的帶動下積極地進行閱讀。三是閱讀評比。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贊賞,針對高中生的這一特點,我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閱讀,并進行閱讀評比,分別評出最佳閱讀者、進步最大者等,細心發現每個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優點,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在閱讀中的成功,享受到閱讀所帶來的樂趣。
注意培養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訓練。要想提高閱讀能力必須注意閱讀方法的培養。閱讀方法有很多,比如常用的結構法,比較法,探究法等。所謂結構法就是弄清楚所閱讀的文章的結構層次,理清楚思路。例如《祝?!返膶W習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探究:祥林嫂是誰逼死的?通過對不同階層人物的分析,我們能探索出魯迅先生寫作的目的-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閱讀方法掌握了,還得進行相應的寫作訓練。比如,學完對王熙鳳出場的描寫,我們就可以進行“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出場方式的寫作訓練了。要求掌握閱讀方法,并且會使用這種閱讀方法,我們才能更好的去掌握閱讀方法。
拓展閱讀范圍,課內課外缺一不可。傳統的閱讀教學都是圍繞著高考進行的,限定篇目,所以學生的閱讀視線變得狹窄。我們應該打破這種錯誤的觀念,課堂內外的閱讀都得重視,還可以借助報刊雜志或是互聯網等等,讓學生在豐富的閱讀環境里,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審美體驗,在閱讀中形成健康、豐富、積極的情感世界,發展他們的個性,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鉆研、探索,尋找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熱愛閱讀,學會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浩瀚的書海中搜尋有價值的書籍進行閱讀。要讓學生知道“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可以改變人生。
參考文獻:
[1]曹茂海.研究性學習與高中語文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