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梅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藥物在治療胃體部及十二指腸潰瘍時的治療效果, 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方法 180例胃體部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根據患者自主意愿分為甲、乙、丙組, 各60例。甲組采用雷尼替丁進行治療, 乙組采用奧美拉唑進行治療, 丙組采用泮托拉唑進行治療, 比較三組患者胃體部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恢復狀況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甲組總有效率為83.3%、乙組為91.7%、丙組為95.0%, 甲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3%、乙組為10.0%、丙組為5.0%, 丙組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略優于乙組(P>0.05), 但明顯優于甲組(P<0.05)。結論 服用泮托拉唑的患者療效明顯優于服用傳統藥物雷尼替丁, 略優于奧美拉唑, 不良癥狀少, 應在臨床應用上逐漸推廣。
【關鍵詞】 十二指腸潰瘍;胃體部;藥物;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151
胃體部及十二指腸潰瘍是在消化內科常見的疾病, 其發病率高, 經過治療康復后也易復發, 疾病發展嚴重時, 會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進食, 損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據調查, 近些年來胃體部及十二指腸潰瘍在我國成人中的發病率日漸增高, 其癥狀也有逐漸嚴重的趨勢[1], 故急需一種在臨床上較為有效并且沒有不良癥狀或者不良反應較輕的藥物。為指導臨床上胃體部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合理用藥, 本科進行了如下實驗, 研究雷尼替丁、奧美拉唑、泮托拉唑三種藥物在治療胃體部及十二指腸潰瘍時的療效及不良反應。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治療胃體部及十二指腸瘍患者180例, 其中男101例, 女79例, 年齡22~69歲。根據患者自主意愿分為甲、乙、丙組, 各60例。
1. 2 方法 本科室在收治這三組患者后, 均給予相同的基本醫護措施。甲組服用雷尼替丁, 2次/d, 每次依照患者病癥的嚴重程度給藥150~200 mg, 乙組患者服用奧美拉唑, 1次/d, 在早上9:00前服藥, 400 mg/次, 丙組患者服用泮托拉唑, 服用劑量及時間同乙組, 以2周為1個療程, 在6個療程后, 對三組患者的胃體部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恢復狀況進行比較, 再統計出現不良反應的癥狀及數量。
1. 3 療效判定標準 將患者胃體部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恢復狀況分為四個等級:完全治愈:在經過6個療程的藥物治療后, 患者胃體部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癥狀完全消失, 上消化道部的炎癥反應完全被治愈, 患者完全恢復健康, 效果顯著:患者胃體部及十二指腸部潰瘍基本恢復, 惡心、反酸的癥狀基本消失, 炎癥反應面積減小明顯, 至原來1/3以下, 有效果:患者胃體部及十二指腸部潰瘍有所恢復, 惡心、反酸的癥狀有所緩解, 炎癥反應面積減小但未到達原來的1/3, 無效:患者胃體部及十二指腸部潰瘍恢復不明顯, 甚至有病癥加重的現象發生, 惡心、反酸的癥狀沒有得到緩解, 炎癥反應面積無明顯變化或者炎癥反應面積擴大。總有效率=(完全治愈+效果顯著+有效果)/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①療效評價:甲組60例患者, 完全治愈10例, 效果顯著23例, 有效果17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83.3%;乙組60例患者, 完全治愈13例, 效果顯著30例, 有效果12例, 無效5例, 總有效率為91.7%;丙組60例患者, 完全治愈14例, 效果顯著28例, 有效果15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5.0%。②不良反應:甲組60例患者, 有11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3%, 其中3例患者便秘, 6例有口腔干燥的癥狀, 2例患者失眠;乙組60例患者, 有6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 4例患者出現腹脹腹瀉, 2例患者出現頭痛失眠的癥狀;丙組60例患者, 發生不良反應有3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 不良反應均為較為輕微的腹瀉失眠。丙組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略優于乙組(P>0.05), 但明顯優于甲組(P<0.05)。
3 討論
胃體部及十二指腸部潰瘍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 由于現代生活中大量人員的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律、晚上睡眠時間少、吸煙量大等原因, 使該種病癥的患者呈現日漸增長的狀態, 對現代人的健康造成危害[2, 3]。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藥物通常是雷尼替丁、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藥物, 奧美拉唑是一種高效的特異性質子泵抑制劑, 可以選擇性的抑制胃部壁細胞的質子泵的活性, 減少胃酸的分泌量, 降低胃部及以下消化道的酸度, 緩解呼吸道的潰瘍胃炎等癥狀, 可以從病因上緩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癥狀。泮托拉唑同樣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 其作為一種較新型的藥物, 相比于奧美拉唑, 具有更為準確的作用部位, 只與質子泵上具有活性的部位相結合, 而奧美拉唑還會與質子泵上不相關的部位結合[4-6];從本實驗結果上可以發現, 丙組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略優于乙組(P>0.05), 但明顯優于甲組(P<0.05)。說明服用泮托拉唑的患者療效明顯優于服用傳統藥物雷尼替丁, 略優于奧美拉唑, 對胃體部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效果好, 在服用泮托拉唑后患者出現的不良癥狀數量較少, 程度較輕, 藥物毒副作用少, 可以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應在臨床應用上逐漸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泓, 王珍珍, 張雨辰, 等. 電針“小海”與“下巨虛”穴對十二指腸潰瘍大鼠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及十二指腸高遷移率族蛋白B1表達的影響. 針刺研究, 2015, 40(1):35-39.
[2] 區衛林, 尹合坤, 李啟祥. 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與埃索美拉唑針劑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的臨床分析. 河北醫學, 2011, 2(11):223-225.
[3] 李志, 何明順. 雷貝拉唑聯合潰愈顆粒治療Hp陽性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重慶醫學, 2013, 5(15):520-522.
[4] 綻永華, 彭娜娜. 大蒜素、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四聯療法治療Hp陽性十二指腸潰瘍效果觀察. 山東醫藥, 2013, 10(3):63-64.
[5] 鄧石峰, 張泓, 張雨辰, 等. 電針小海與下巨虛穴對十二指腸潰瘍大鼠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及十二指腸核因子-κB的影響.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 34(4):36-40.
[6] 楊海斌, 周賢斌. 雷貝拉唑鈉腸溶片在幽門螺桿菌陽性十二指腸潰瘍中的療效、安全性及優勢分析.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5, 23(9):2123-2126.
[收稿日期:201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