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田
摘要:新課程改革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素質教育;貫徹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初中物理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采用多種措施落實素質教育。
一、改變教育教學方法,創造條件
素質教育強調必須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參與和實踐感悟科學方法,學習科學知識。素質教育不僅僅是教師做給學生看、講給學生聽的過程,教師要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利用學校的實驗器材和學生自己擁有的材料設計實驗,盡可能讓學生動手,進行觀察和探究,教師講、學生聽的舊教學模式必須改變,教師應積極探索以學生活動為主的多種課堂教學形式。例如:在學習“電是什么”時,我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并且引導學生利用銅導線、塑料瓶、鋁箔紙自制驗電器,在教學中學生用自己的儀器進行實驗,教學效果非常好。學生學習的多數物理知識都是通過歸納和理論推導得出的,僅僅通過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歸納和講解引入概念和規律是不夠的,教學中必須強化學生自身參與的歸納和推導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例如:在學習“電阻的串聯和并聯”時,我讓學生到黑板上來利用歐姆定律理論推導實驗結論,通過這堂課,學生知道了理論推導并不可怕,只要掌握好了基礎知識,自己一樣可以推導。
二、優化物理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每個學生都有自我實現,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時,會情緒高昂,興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敗時,會產生畏難情緒,影響積極性的發揮。教師應重視優化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人人參與的課堂氣氛,從而啟迪學生的創新思想。教師應運用物理學科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同時要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求知欲和對物理由衷的熱愛,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物理課堂教學過程,就是要求教師充分信任學生,使學生做到多動口、多動手、多動腦、多聯系實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實驗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習興趣,因此要積極創設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自動手去做、用腦去想、用口去說的實踐機會。例如,在進行物體浮沉條件的實驗時,老師讓學生親自動手,先把雞蛋放在濃鹽水中,觀察它的漂浮;然后在濃鹽水中加清水,觀察雞蛋的懸浮和下沉;再加入濃鹽水,觀察雞蛋的上浮。這樣的實驗操作,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物理教學的效果。
三、根據物理學科特點,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是一個人不斷發展的對終身都起作用的科學態度和科學品質。包括對科學的興趣、科學的思維方式、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科學品質。教師要引導學生關心最新的物理科技進展,關注科技發展給社會帶來的進步和產生的負面問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讓學生明白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科學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造成了環境污染和資源匱乏等問題,鼓勵學生依靠科技的進步,解決面臨的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在教學中,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例如,在教學聲的現象時,通過講述物理原理,讓學生明白神奇的回聲是建筑師的杰作,使學生相信科學不迷信。
四、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師要挖掘物理課程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學中滲透德育,通過講述物理學史的人文知識,培養學生頑強的科學精神;通過物理實驗等科學探究,培養學生探索真理嚴謹的科學態度;通過講述教材中涉及的環境污染和能源危機等問題,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引導學生將所學科技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增強學生科技興國的意識。教師應多向學生介紹國內外與物理學發展有關的新技術成果在社會生產生活方面的應用,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科技創造精神;教師要注意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的社會生產和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把所學的物理知識用到實際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例如,結合慣性、摩擦力等知識,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結合電學知識,對學生進行安全用電教育等。
五、著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和與人共事能力,這是從事現代實驗科學的研究者不可缺少的素質,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對合作素質的培養,加強師生間、生生間的信息交流及思維碰撞是關鍵,在教學中可采取三種方式:一是實驗方案設計的合作,二是學生分組實驗的合作,三是學生參與教學的合作。首先是實驗方案的合作,要強調每個學生在分組實驗前都要自己設計方案,到實驗課時,同時要求他們把方案拿出來,共同研究探討,從中進行方案擇優,再補充優化方案。其次是抓分組實驗時學生動手實驗時的合作,這是關鍵點。要學生講究團隊精神,重視彼此間的經驗交流和探討,要手、腦、眼同時工作,合作者之間要目標一致,步調協調,分工操作,共同完成實驗。實驗完成后,還可以就實驗過程進行研討,交流經驗信息,提高合作效能。此外,還要利用學生參與組織教學。在做演示實驗時,輪流邀請同學到講臺輔助教師組織實驗。這既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實驗的熱情,又有利于上臺的同學達到最佳的觀察實驗的效果,更有利于師生的相互溝通,使教學氣氛更和諧。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是一個大課題,我們應科學地認識和實踐它,不能以偏概全,從而為素質教育就是轟轟烈烈地搞活動,學生能歌善舞、能寫會畫這么簡單。作為物理教師,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素質教育在物理這門具體學科中的實施途徑、教學中的體現及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具體教學行動中,而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
參考文獻
[1] 康璽.《對初中素質教育的有關問題思考》,載《語文學刊》,2013(11).
[2] 王雪梅.《有效實施創新教育,優化初中物理教學》,載《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