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裕河
摘要:在新課改下,論文結合作者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搞好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教學實踐;策略探索
一、轉變教師觀念
要構建一個“好課堂”,首先就要鍛造錘煉出一個“好老師”?!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以人為本,教師尤先。因為“好老師”是“好課堂”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思想認識提高了,業務素質增強了,教學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也才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角色的轉變,并不是要削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是對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在促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業務素質,提升教學技能水平,促進教師快速成長,快速實現“角色轉變”,快速成為新課程改革的生力軍和主力軍。
二、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薄罢Z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毙抡n程把教學定位為師生交互、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我們應該在教學中非常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從而高效實施教學。通過開放、合作、探究式的教與學,學生們既體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學會了怎樣學語文,也體驗到了主動學習后成功的喜悅,為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確立了保障。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這個學習過程是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是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獲得了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捏拿好有效提問的時機
學生的智慧潛能如寶藏一樣需要開采、需要激發,“知識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泵绹饍和逃龑W家尼普斯坦說:孩子的表現不如父母的意,老師覺得孩子教不會,其實這是因為大人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激活孩子的智慧潛能,只要用對方法,即使最頑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課堂提問要想成為有效提問,同樣得講究方法。
在導入新課之前提幾個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往往這堂課能在課堂氣氛和學生的主動參與等方面牢牢地抓住學生。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時,我引用法國雕塑家羅丹的一句話開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現?!比缓蠼又f:“那么同學們說說,春天美在哪兒呢?”學生興趣盎然,紛紛舉手發言,之后我介紹說:“春天的美,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于繞梁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卻是美的綜合,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春究竟是如何表現這種美的?!睂W生的積極性很高,整堂課就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度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觀察學生聽課的表情,是精神飽滿、興趣盎然,還是心不在焉、無精打采的。當發現學生疲倦和松懈的時候,如果教師還是滔滔不絕的講下去,那只會是徒“講”無功。此時要進行課堂節奏的調節,最好的辦法是進行課堂提問,以喚起學生的注意。
四、開展靈活豐富的語文活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背踔袑W生好動,可以根據學生發展的特點,設計一些適合初中學生的語文活動,在語文活動中,學習語文,提高能力?;顒涌梢造`活多樣,豐富多彩,不一定只指課外活動,課內也可以開展一些小型的活動。比如課前5分鐘的講故事比賽,演講與口才訓練,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課堂的查字典比賽、書法活動、仿句練習、網絡資料搜尋、網頁制作等活動。專門開設語文活動課,分小組開展各種語文活動,比如自我介紹、家庭介紹、寵物介紹、家鄉介紹、民居介紹;自創相聲小品表演、自創詩歌朗誦、課本劇表演、節目主持、社會熱點評論、小辯論……
通過語文活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淡化某一活動的具體目標,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大目標,在活動中重探究,重應用,讓學生在課內學到的東西到實際生活中馬上能夠應用,獲得鍛煉的機會,也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興趣。重過程,重參與,要求全體學生主動經濟參與其中,善于與他人合作。重方法,重體驗,不需要講太多的大道理。
五、設置充滿生命力的語文課程
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動的課程體系,是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建設上,倡導要有大視野,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所謂大視野,即語文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教育要有時代氣息,世界胸懷,超前意識,無論從觀念、內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時代的需要,成為名副其實的21世紀的語文課程。
所謂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是要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在大語文教育觀的指導下,實行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的根本變革,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上,不僅語文教科書增加選學、選讀、選做的內容,教科書給地方、學校留有補充鄉土教材的空間,而且鼓勵教師開發、利用取之不盡的語文教育資源(如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在課程實施上,既要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學走進自然、走向社會,探索形式多樣的、與自然社會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教學形式。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語文課程內容,由于地方、學校、教師參與開發,將成為源源不斷、經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語文課程體系,由于打破了學校與社會、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壁壘,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性學習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語文教育相結合,將變得開放、創新,充滿活力。
教無定法,生命有限,探究無限。作為新課改下的一線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把自己打造成一專多能的綜合性教師,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我們的學生才會學而得法,我們才能立于教育教學的收獲之地。
參考文獻
[1] 《走近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家出版社,2002.6.
[2] 《有效教學的基本功》歐陽芬 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