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民崔海華/.平泉縣黨壩鎮食用菌技術推廣站 .平泉縣平泉鎮食用菌技術推廣站
?
玉米種子產業的現狀及建議
羅 民1崔海華2/1.平泉縣黨壩鎮食用菌技術推廣站 2.平泉縣平泉鎮食用菌技術推廣站
【摘 要】目前玉米種子產業的狀況不容樂觀,存在很多問題,我們要從種子創新入手,解決玉米種子產業發展中的某些問題,推動玉米種子產業的健康發展,以跟上時代與科技的發展步伐??梢源罅ν茝V玉米新品種金聯華619。
【關鍵詞】玉米種子;產業;現狀;建議;金聯華619
隨著世界經濟和國內經濟的發展,玉米生產和育種研究正面臨著需求壓力的挑戰,下面就此問題談一些我們的看法。
我國玉米育種和應用技術在發展中國家處于較先進水平。但產業進一步發展遇到的主要障礙是商業化程度低,結構不合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落后。經濟發達國家和少數發展中國家已經在種業發展的適當階段完成了育種體系的商業化轉移,而我國雜交種普及率已接近90%,卻仍然施行帶有計劃經濟特點的管理方式,種子產業遲遲未能進入迅速發展階段[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業科研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尤其是玉米優良新品種的選育發展更為突出。由于國家重視農業的發展,鼓勵并支持股份、民營、個體單位進行科學育種,所以大大加快了科研的發展,形成現在的國有科研院所、種子公司、民營與個體所組成的多層次、多點次的育種格局。不斷有玉米新品種審定,玉米單產也在不斷提高。政府投資玉米育種和補貼種子生產經營,幫助農民降低風險,促進了新品種的普及和推廣。即使在經濟條件落后的農村地區,玉米雜交種普及依然非???,創造了科技進步的奇跡,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隨著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科研管理和產業結構已不適應商業育種的要求;種子產業發展困難;企業缺少自我發展能力,抑制了資本積累過程,很難形成在國內外有相當競爭實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大型企業。大的科研院所也在生產、經營,種子公司又紛紛發展科研育種,使科研、生產、經營融為一體,更促進了科研育種的發展[2]。
多層次、多點次的育種格局擴大了科研隊伍,促進了試材的相互交流,增加了優良品種的育成機率,整體試材更為豐富,優良品種的區域性更強,提高了不同區域的單產,同時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總產,大大提高了社會經濟效益。
農業科技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是科技發展的必經之路,它有利于提高知識和技術的社會價值,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也有利于種子產業的發展。體制改革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健全的市場體系和平等競爭機制,還需要技術保障,使科研系統在改革中向著商業和公益2個方向調整結構。商業公司不可能從事技術創新和種質創新的開拓性研究,因此在玉米育種向商業化轉移的過程中,國家要重點支持種質擴增、改良、創新等非競爭性研究領域,在一定時期內還應支持品質改良和生物技術研究。國家公共投資支持的非競爭性研究的成果社會化,支持競爭性的商業育種和產品研發。一般來說,商業育種封閉運作,只進行產品創新,企業之間重復設置,公益研究屬于非競爭性的政府行為,只能由國家支持,開放運行,不應重復[3]。
(1)品種通過審定的多,能夠廣泛推廣的少。因農民看重的是產量的提高,區域品種單產的提高使其他審定品種在生產上沒有優勢。
(2)培育創新能力是當務之急。種子生產單位介入科研的多,重視科研投入的少。很多種子企業都看清了科研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介入的時間短,人才與試材的缺乏限制了科研的發展,不能對科研進行充分投入。
(3)民營與個體科研單位育成區域性品種多,審定的少。區域性很強的品種不能審定,不能進入市場經營,限制了區域性強品種的發展。
(4)育成品種血緣相近的多,遠緣的少。一旦有新品種或自交系育成,那么一系列相近的品種就會以各種形式投向市場,個性品種的研究受到限制。
(5)選育稀植大穗型品種的多,密植中穗超級玉米品種少。現代的尖端育種技術不能廣泛應用,農業生產的集約化程度不夠完善,農民生產習慣還是稀植大穗品種,對超級玉米品種的選育影響很大。
(6)企業發展到較大規模之后,必然向現代化企業過渡。多數企業的管理方式陳舊、落后,只適應小規模運作。我國種子企業發展到接近10億元規模,就再難取得突破,難以實現自我超越,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是主要障礙。今后若繼續用落后的模式進行管理,企業的安全沒有保障。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將成為競爭因素。成功的企業不僅需要優秀的科學家,更需要有高水平的經理人員和高素質的管理團隊。
(1)科學育種、科學試驗,嚴把育種、試驗、審定關,使審定玉米新品種的各種性狀能穩定利用。
(2)優良玉米新品種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也是種子企業的命脈,任何致力玉米育種的企業都應加大科研投入,廣集人才和試材資源,引進先進的育種技術,科學育種。
(3)在大力推廣廣適品種的同時,對區域性強的品種在適宜區域內允許推廣種植,推動優良區域品種的選育[4]。
(4)在利用試材交流的同時,選育出自主創新的玉米品種。
(5)提高農業生產的集約化和機械化程度,加大對超級玉米的選育力度,大幅度提高單產,實現玉米單產的飛躍。
根據上述建議,我們認為可以大力推廣玉米新品種金聯華619。該品種的主要特點是:幼苗葉鞘深紫色。成株株型半緊湊,株高310cm,穗位106cm,全株葉片數20片左右,生育期130天左右。雄穗分枝9~15個,花藥淺紫色,花絲綠色。果穗筒型,穗軸粉色,穗長20.9cm,穗行數18行,禿尖2.3cm。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千粒重343.0g,出籽率84.6%。2014年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粗蛋白質(干基)10.65%,粗脂肪(干基)3.33%,粗淀粉(干基)73.31%,賴氨酸(干基)0.29%。該品種有很好的抗病性:高抗絲黑穗病,抗莖腐病,中抗大斑病。該品種的產量也比較高: 2012年承德春播中熟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849.5kg。2013年同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775.4kg。201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904.2kg。
總之,我們要從種子創新入手,解決玉米種子產業發展中的問題,推動玉米種子產業的健康發展,推動農業生產,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于曉陽,張林,王德新,等.我國玉米種業市場現狀淺析及發展策略[J].種子世界,2008(12):10-11.
[2]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玉米種業[J].農產品市場周刊,2009(45):1.
[3]粱淑紅.對張掖市玉米種業實施標準化模式的思考[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8(21):18-19.
[4]戴景瑞表示應依靠科技創新發展我國玉米種業[J].北京農業:中旬刊,201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