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筠
有這樣一個人,從年輕氣盛到成熟干練,從企業專員到自主創業,從北京到廣州,他的生活與工作始終離不開互聯網培訓。他曾經打趣道:“我對互聯網培訓可謂日久生情。”他,就是廣州博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日)的總經理趙俊輝。
隨著互聯網時代下學習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培訓從PC終端發展到手機平板,除了降低企業成本、提升效率外,還大大改變了人們學習與工作的方式,其形式仍在不斷演變。多年來,趙俊輝帶領著博日致力于培訓與軟件咨詢、開發及服務,凝聚了一批經驗豐富的研發人才和專家顧問,為企業搭建了網絡培訓與評價信息化模型,并且提供了網絡培訓、網絡考試、在線監控和電子課件開發與管理等全面解決方案。
視“價值與體驗”為核心
《培訓》:作為博日的創始人之一,您見證著博日的成長。在這一過程中,您認為博日是如何基于客戶的需求不斷改進自身的?
趙俊輝:最初,我和5個創始人從北京來到廣州創業,發現客戶每年的需求、企業的管理流程和不同的業務發展都要求平臺不斷地迭代,所以在2009-2010年,我們只專心做好一件事——開發平臺。不僅如此,我們還對此進行了細分,針對不同的人群設計不同的平臺體驗,例如為電網人員建設了作業考試平臺系統。很快,我們又延伸出了素質測評系統,除了管理系統和應用模式外,還涵蓋了數據分析系統、題庫管理系統、題庫的更新與迭代等內容。
博日雖然幫助客戶開發了許多不錯的平臺,但之后仍然有客戶向我們提出反饋:平臺中實用性的內容并不多,倘若找其他咨詢公司開發內容,卻存在著價格昂貴、開發速度慢,且效果不佳的問題。怎樣才能幫助客戶保質保量地發出更多實用的課件?從2011年起,我們實施了長達兩年的布局,最終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課件開發團隊。
原以為有了平臺與課件就足以做到“全面”,可大部分客戶還是提出了兩點困惑:第一,企業內沒有足夠的學習部門和機構;第二,平臺和課件都是通用的,無法滿足學員個性化的需求。
我們對此進行了精細化與差異化的匹配,從中發現,客戶之所以不愛看平臺內容,很有可能在推廣、宣傳、體驗設計、學習管理環節中出現了問題。于是,我們免費修改了平臺和課件,以滿足客戶實實在在的個性化需求。我希望博日所開發的課程與平臺都極具生命力,“打造在線學習的全面運營,讓在線學習更有效”也正是博日長久以來所追隨的業務目標。
《培訓》:您怎樣定義互聯網思維?它在博日的產品運營中又是如何呈現的?
趙俊輝:對于互聯網思維的理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一直深深記住了兩個詞:價值與體驗。
第一個關鍵詞是價值。我們曾在2014年開發了幾門軟課題,運用大數據分享培訓的作用,尋找在線學習的價值,即培訓能為企業解決哪些問題,分別解決到怎樣的程度;若不能解決企業內部的問題,那么培訓能夠為促進問題的解決提供怎樣的輔助。
第二個關鍵詞是體驗。好的學習體驗一定具備了四點特性:第一點是全流程,包括了解知識內容、接觸內容、學習過程、吸收內化、反饋和評價等一系列行為過程;第二點是全渠道,學員可以通過e-Learning平臺、移動學習平臺、微信、OA等多種渠道獲取學習內容,培訓管理者需思考如何通過不同的媒體渠道,構建不同的學習體驗;第三點是精準,當學員遇到陌生的知識點,或面對棘手的困難時,供應商應提供怎樣的幫助及體驗以對癥下藥,而不是照搬他人的方式;第四點是O2O,無論是轉化學習成果,還是實現學習價值,都會與線下體驗緊密關聯。
運用六步法組織微課大賽
《培訓》:博日前不久剛成功舉辦了一場微課大賽,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您認為,微課的學習運營模式有怎樣的特點?為何會產生創辦微課大賽的想法?
趙俊輝:博日所創辦的微課大賽起源于某客戶向我訴說的一大困惑:“我們公司有平臺,卻缺少內容,然而,購買成百上千的課程需要很大的一筆資金,我們暫無購買力,對此您是否有好辦法?”我沉思了一會兒,便想到了微課。
近兩年,因為具有碎片化學習直接、有效的特點,微課學習越發引起大家的關注。然而,要想在未來更大地發揮微課的優勢,需要加強微課的體系化建設。所以,我們創辦了第一屆微課大賽,即微課大賽1.0版。
在第一屆微課大賽中,我驚奇地發現:原來在企業的一線員工群體中,隱藏了太多樂于分享的高手,一旦借助合適的工具或渠道,其寶貴經驗紛紛浮出水面。另一方面,員工普遍更樂于學習同公司技術達人所開發的課件,因為對課件開發者較為熟悉,對其經驗也會抱有較大的興趣。
經過三年的不斷迭代和更新,我們開發了從1.0到4.0版本的微課大賽,幫助企業形成內部分享的學習氛圍。在微課大賽3.0中,我從內容上將微課分為五大類:知識概念類、操作流程類、問題解決類、典型案例類和應用場景類。我希望通過微課大賽,發現員工的閃光點,幫助其梳理、呈現學習內容,并讓其掌握經驗分享與教授的簡單方法。
《培訓》:博日舉辦的微課大賽流程有怎樣的特色?在微課大賽中,您采取了哪些方式來全面推動運營?
趙俊輝:在1.0到4.0版本的微課大賽中,有超過2萬人參與課件開發,分析自己寶貴的經驗;我們在企業內部發動了10萬多人參與投票,讓員工真正成為內訓師的粉絲;此外,還有1000萬的微課訪問人群,通過大賽的專區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瀏覽課件。
在微課大賽的組織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六步法以全面推動項目運營。第一步是宣傳,通過線上與線下的宣傳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微課大賽;第二步是關注,在大家初步知道有微課大賽這一活動后,我們提煉出活動的亮點以繼續吸引他們的眼球;第三步是引入,告知參賽者微課大賽與自己有何關聯,并提供其參賽途徑;第四步是行為,很多人了解微課大賽,但不一定會參加,我們會在此步驟中告知參與方式,鼓動參與行為;第五步是反饋,當學員產生了學習行為后,我們提供了相應的激勵措施一“只要課件做得好,我來告訴你領導”,當學員提交了優秀課件后,我們會給其領導發一封郵件,寫明該學員參加了微課大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幫助企業發現人才;第六步是持續推廣,數據分析表明,學習群體中有10%的人會對新鮮事物產生天然的接受能力,一旦有了成果,另外20%的人會參與進來,再度取得成果后,另50%的人也會跟風加入,但最終有20%的人仍無動于衷。因此,我們以1:2:5:2的比例進行活動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六步法的推廣中,我們大量分析了學員的行為模式和行為偏好,在設計體驗路徑場景時采取不同的策略。除了六步法外,博日還推出了學習內容庫、素材庫、電子化講師、模板庫、工具庫,打造了一支運營團隊,為微課大賽提供了有力支撐,真正實現融入式學習。以融入式學習創造價值體驗
《培訓》:您所提到的“融入式學習”是一種怎樣的學習概念?其表現形式具有哪些特點?
趙俊輝:2013年,很多企業熱衷于研究嵌入式學習,即將學習加入實際操作場景。然而,有一名企業大學校長和我這樣說道:“嵌入式學習雖然好用,但比較費時間,比如當我對某個知識點不了解時,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停下工作去學習。如果能在學習新知的同時完成工作,那該有多好。”
我將這一席話牢記于心,帶領團隊潛心研究融人式學習,將“怎么做”精確匹配到內容或項目中,并著重關注兩方面內容:形式和體驗。在形式上,我們將內容打碎,根據不同的階段中有可能出現的需求,為學員提供了一個快速渠道——根據不同的問題點尋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法,實現即學即用;在體驗上,我們將知識與內容融入實際場景,打造“融入式體驗”,提升學員的“被代入感”。
之外,我們還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有效工具,挖掘出更多智慧化決策。例如,分析每一個學員的學習行為,研究他們當前的知識結構記錄以及與未來崗位的匹配度;同時結合績效,運用數據去追蹤、主導、預測其能力發展情況,根據不同的特性,為其匹配課程和工具,降低學習難度,以快速達成目標。
《培訓》:未來,在您的帶領下,博日將繼續為企業創造出哪些更有特色的價值與體驗?
趙俊輝:我們將繼續從產品層面出發,做好在線學習運營。我將學習運營產品分為了四大類:內容運營、活動運營、平臺運營和項目運營。
在內容運營中,各種各樣學習形式的發展都需要內容更加碎片化、更精準,這對于內容結構的設計和呈現形式、開發技術的要求也都有所不同。我們將繼續不斷地迭代內容,進行專業的研究。
之前提及的微課大賽便屬于活動運營,不僅包含了內容,還能將內容與一群人建立聯結,引發學習運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平臺運營中,我們將重點解決一些在線平臺無法使用或活躍度低的問題,將重點放在如何吸引客戶關注,及如何幫助客戶養成每天使用平臺學習的習慣等問題上。
在項目運營中,博日推出的許多項目在內容與氛圍上廣受好評,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回到工作崗位后,學習內容往往不能落地。為此,我將項目運營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內容,即培訓的內容是什么;二是需求,培訓需分別針對怎樣的人、事和層面,滿足怎樣的需求;三是價值,我們將從運營的角度出發,幫助企業測量、定位與構建價值鏈,讓學習這件小事情變得更有趣、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