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本信息加工,屬于信息素養中信息加工范疇的內容,是信息素養中極為重要的內容。當前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如何利用其優點為及學生自主學習服務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信息加工;信息技術教學
學生對這一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小學開始學,考察過學生掌握情況,根據學生已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以及掌握Word基本知識,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于提高學生運用Word知識的能力,使其能更生動形象的表達信息。
一、范例選取要生動、豐富、夠吸引學生
第一次上課是展示優秀電子小報作品,請同學們來分析其構成,然后自主學習合作來完成一個電子作品,但是,后來發現,小報的主題不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僅僅用獲獎的電子小報作品不能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最后我靈機一動,自己創作了一份自己的電子小報,結果學生非常感興趣,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課堂上來。所以用來舉例的電子小報的選取一定要生動、豐富,夠吸引學生,并且很好的表達主題。
二、“雙主”模式一個不能少
在這一個過程中強調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確定主題,學生創作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放手學生自己去創作,在這個過程中則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樣既避免了“一言堂”的方式,給學生灌輸信息技術理論,導致學生學習熱情不高,也沒有采用完全由學生獨立完成,利用網絡的巨大知識資源來自學課程要求,這樣會導致完成情況不佳,知識系統不全面,有的學生還會沉迷于游戲。
三、收集素材既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又避免盲目性
一遇到上網,學生的注意力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學習任務之外,為了避免學生上網搜集素材的盲目性和過多的浪費時間,我規定學生從我列出的幾個網站上搜索資料,避免有些學生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去哪查詢素材,同時也節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學生自主創作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解惑
采用的“雙主”模式,并不是在學生自主創作過程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過程,研究性課題適合探究活動,像本節綜合實踐課,在學生的自主創作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引導,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解答,要多種教學方式并用,個別問題個別指導,共性問題可以通過電子教室及時解答。在學生選取主題時,不能隨意的想當然學生會做。主題是整個作品的靈魂,主題的確定是整個創作的開始,所以教師需要給予必要的指導,為學生的整個制作過程奠定良好基礎。
五、評價方式多樣化
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的主體是多元的,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等。教學評價不再是評價者對被評價者的單向刺激反應,而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雙向互動的過程。對于綜合實踐課的評價,不能一味的用考試來考評學生的掌握情況,對于小組協作的綜合實踐課,評價方式更應該多樣化,不僅對小組創作的作品有評價,而且使每個學生都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有一個合理的評價,所以,要明確學生的分工,在對作品評價時,讓學生也參與進來,對作品的評價其實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通過主動參與評價活動,隨時對照教學目標,使評價成為學生自我教育和促進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總之,教育活動只有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學生才會愉快的學,主動地學,積極地學,這樣的教育教學活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六、感悟不足
本課不足之處在于,本節課的內容是文本信息的加工,對于文本信息的加工,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軟件,在本綜合實踐課的時候,就有學生不喜歡用word來制作,他喜歡用ppt做,而且同樣也能達到好的信息加工的效果,那我們為什么要選擇word?
七、結束語
由于分組是采用自主結合的方式,結果出現了有的小組整個依賴一個核心成員,成員之間的差異,導致有些小組基礎差的學生幫不上什么忙,自主分工,分工任務的輕重,導致某些學生無事可干,沒有積極性和小組融入感。最終導致兩極分化,基礎好的更好,基礎薄弱的仍然沒有得到鍛煉。怎樣合理分組,怎樣合理分工和怎樣協調組內成員的合作,這不僅需要教師在今后的實踐中多多思考,也需要培養學生養成這樣一種合作的意識,真正的團隊合作。
參考文獻:
[1]李芒,徐曉東,朱驚曦.學與教的理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0(8).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張承芬主編.教育心理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
[4]謝幼如,李克東.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基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6]侯英杰.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軟件導刊,2011(10)
[7]黃海濤.中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初探.中小學校長,2009(4).
[8]張梅淺.談高中信息技術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理科愛好者,2013.
作者簡介:
林四海(1988~),男,湖北省武漢市人,工作單位:武漢市建港中學,職務:教師,任教學科: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