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艷超
【摘 要】探究式學習也叫做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立足于學科內容,選擇和確立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設立類似于學術研究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即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傳統的被動式學習方式不同,探究式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探究式教學方式實施的意義,從高中生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探討了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一起培養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實踐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主要目標包括: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效率,同時,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集中學生注意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更注重對學生詞匯內容和語法技巧的教育,采取教學方式也大部分沿用傳統的講學式教學方式,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局面中,逐漸喪失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探究式教學的實施意義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開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策略,體會異國文化,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1]。基于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式學習的引入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對英語閱讀教學產生學習積極性。在英語學習中,探究式學習目標包括:語言規則學習和語法知識掌握,同時還包括一些其他語言之外的知識。由于傳統的閱讀模式會讓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學生學習熱情逐漸消散后,缺少自主探究學習的欲望,創新精神的發展受到限制,這個時候,利用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自主探索,可以有效解決以上問題。
二、高中生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詞匯積累量不足
在高中英語學習過程中,閱讀文章中有很多新的詞匯學生并不清楚含義及其使用方法,對其在文章中起的作用也不甚清楚,一方面,這對于教師進一步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形成了阻礙,另一方面也容易影響學生學習熱情,降低學生學習效率。另外,學生對于詞匯量的積累意識并不強,在遇到新詞匯時只是稍微了解其含義就直接跳過,教師并未強調詞匯積累的重要性,時間一長,就造成學生詞匯量不足的情況,這對于學生的發展十分不利。
2.忽視了對英語閱讀的教學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考試技巧的教育和重點知識、難點知識的講解,對英語閱讀教育起了忽視之心。有部分教師甚至將閱讀教學課直接合并在了語法知識講解中[2]。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不僅讓學生從閱讀材料中學習相應的英語知識,主要還是讓學生體會閱讀材料中的深層含義,養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閱讀習慣,并從閱讀材料中學習其中的文化以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由于教師對閱讀教學的忽略,使學生的各方面發展受到了嚴重限制。
三、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中的實踐
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探究式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立足于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主動進行研究和分析,并在學習完后進行總結歸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自身進步與發展。教師在整個過程中主要起到引導學習和組織學習的作用。
1.引入情境,激發興趣
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初始階段,應該注意引導學生進入閱讀情景,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新的英語知識,是愉悅身心和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進而讓學生將個人興趣與探究動力相結合,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為學生奠定學習的基礎。例如:在學習某篇與家庭相關的閱讀材料時,教師可以利用一則小的故事引入學習內容,讓學生對閱讀材料有一個基本認識,并對閱讀材料充滿興趣,進而主動進行閱讀。
2.帶入氛圍,攻讀文章
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基本條件,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將學生帶入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對閱讀材料和新的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3]。例如:在學習某篇閱讀材料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組員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入剖析,并讓小組成員進行閱讀分工,如:某位學生負責閱讀全文,掌握文章主旨,某位學生負責劃分文章段落,找出段落的中心句和關鍵詞,某位學生負責收集與文章相關的信息等,利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與協助,并讓學生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對文章結構和文章內容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同時,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攻讀整篇文章,完成閱讀的主要目的。
3.攻克難點,掌握方法
高中教學的直接目標之一是為了高考,這是中國教育體制下暫時無法改變的現狀,因此對學生進行難點講解十分必要,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盡管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但是對于學生無法自主構建的新的語言知識要進行調撥與引導。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文章進行初步閱讀,閱讀完后,將不懂的或者理解困難的語句和詞語標記出來,然后對文章中存在的語法結構以及容易出現理解偏差的語句和語法進行總結性講解。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受到點撥,學習效率會得到大幅度提高。
4.拓展學習,開拓思維
開展教學活動不應局限于課堂教學,要延伸到課堂以外,延伸到學生的生活和思考之中[4]。由于教學時間和教學場所的局限性,學生在一節課中并不能學習更多的知識,甚至在一節課中學習如此多的知識后出現一定的疲勞感,因此,適當進行拓展學習,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十分必要。例如:高中英語教師可以抓住某個興趣點,讓學生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和調查。一方面,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仍然存在,可以激發學生對課外新知識的了解欲望,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和主動學習;另一方面,學習課外知識并不會受到課內各方面條件的約束,學生在學習和探究時會更加深入,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思維和思想都得到了開拓,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總而言之,探究式學習與新課改的基本方向一致,這種教學方式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了改善,逐步向著創造性學習改造,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了變革。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學生可以對探究目標、探究內容以及探究合作伙伴進行自主選擇,進而通過合作學習、拓展學習等方式,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掌握閱讀文章的內容和內涵,提高自身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張淑芳.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B版,2014,15(3):85-85.
[2]魏彩玲.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速讀(上旬),2014,12(12):164-164.
[3]郭亞麗.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20(32):134-134.
[4]林彩丹.試論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16(2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