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穎
【摘 要】“以就業為導向”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方向,但現當前每年的高職畢業生很難滿足企業的需求。誠然,校企供需失衡是一個原因,但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高職畢業生職業素養不高。本文基于企業角度,從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四個方面簡要研究了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途徑,以期對高職院校發展提供一些思考。
【關鍵詞】企業;職業素養;高職
現當前,隨著經濟發展,技術創新,企事業用人單位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工匠精神”越來越深入人心,“職業素養”也進入了人們視野,成為企業考察員工的重要因素之一。筆者曾到幾家數控公司參觀調研,調研中用人單位普遍表示,近幾年數控專業畢業生,專業技能不佳,數控機床等操作不熟練,還不如單位學徒工技術強;另一方面,由于工作在第一線,工作辛苦,畢業生跳槽頻繁,大多學生不愿意潛下心來鉆研學習??梢姡殬I技能、奉獻精神、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等內容的職業素養,已經越來越成為企業招聘員工的關鍵因素。研究學生職業素養,為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顯得刻不容緩。
1依托企業文化,培育高職生職業意識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員工在企業長期發展中,形成的企業共同理想、企業傳統習慣、企業愿景、企業規章制度和基本價值觀念等意識總和。企業文化是培養學生職業意識的有效載體,要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育人功能。
首先,加強企業制度文化建設。通過相關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執行,讓學生們了解該專業的發展方向,了解當前社會對專業的需求及專業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有利于同學們更好地調整自身職業規劃;其次,注重企業物質文化建設。通過車間標語、廠區建筑、企業樓宇、布告欄等營造職業意識培養氛圍,感染學生;再次,加大企業理念及典型模范事跡的宣傳力度,開展相關的企業沙龍、知識技能比賽,通過以賽促學,加強同學們團結協作、與人合作溝通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職業意識。
2加強崗前培訓,提高高職生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指某一行業從業者必須遵守的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辦事公道等基本要求,各行各業由于工作內容不同,對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有差別。如教育行業要求為人師表、無私奉獻;服務行業要求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醫學行業要求愛崗敬業、嚴謹求實。只有置身真實職業情境之中,才會對某種職業道德有更深刻的體驗與領悟。企業頂崗實習、工學結合正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
高職生在校雖然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但由于師資、經費等方面限制,學校實踐教學與企業實際操作存在一定的差別。學生進入企業實訓,容易出現專業知識與實踐不匹配,對于實操不知從何入手的狀況。此時,企業應加強學生實訓前培訓,幫助學生更快地融入企業,熟悉企業生產操作。企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根據崗位實際情況,對車間規章制度內涵進行分析,強化遵紀守法意識。例如針對鐵道工程技術、鐵道運輸與控制等專業的高職生,可以根據鐵路運輸段及車站的特點,進行安全入門注意事項、貨運組織、客運組織等重難點講解,用相應的職業標準要求他們,增強高職生紀律意識,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
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企業道德模范的榜樣示范作用。學生參加頂崗,與企業指導教師、員工一起工作,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的行為產生直接影響。因此,企業要挑選高素質的員工擔任學生的指導教師,對實訓生進行耳濡目染的宣傳教育,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向企業模范員工請教學習。學生以“準職業人”身份參與車間實際操作,能夠更加真切的領悟到職業道德的內涵,感受到員工良好的職業道德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而自覺以行業標準要求自己。
3完善實踐場所建設,提升高職生職業技能
高職生職業技能的提高,離不開實踐性教學,特別是生產性實訓。只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生產中,才能切實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高技能人才。因而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是提高高職生職業技能的必要途徑之一。
3.1建立教學產業園,做好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企業投入,學校管理的校內實訓基地,既不是單純的模擬車間,也不僅僅是幾個學生實習實訓場所,而是具有多種功能,能滿足學校和企業雙方各方面需求的綜合“校中廠”,一個裝備齊全的企業生產模擬園區(以下簡稱“教學產業園”)。例如產業園對于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實訓教學,建立了含有沖床區、磨削區、裝配區等的仿真車間;再如物流專業,建立了一個囊括收貨區、分貨區、驗貨區、退貨區四部分的物流配送中心。這樣的學生實習鍛煉平臺,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實實在在的內容和技術,還可以節省學生的實訓支出,如實習的住宿費用、交通費用等等。
便捷化的教學產業園區,使得學校實踐教學“車間化”,學生實習“企業化”,真正實現“半工半學、工學交替”。學生每學年的專業課程,可以隨時到園區里進行強化實踐鍛煉,而不是集中到大二下半學期或者大三實習,使得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夠無縫對接。另一方面,產業園還可以為企業的員工開展崗前培訓。
3.2拓展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彌補校內實訓基地不足
校外實訓基地是校內實訓基地的有力補充,彌補了校內實訓基地空間、設備、經費等方面的不足,緩解學生校內實訓教學上的壓力。校外實訓基地濃厚的職業氛圍,嚴格的操作要求,先進的生產設備,使得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升華,職業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4推行8S管理模式,規范高職生職業行為
8S管理是在企業“5S管理”理念基礎上,結合高職教育特點,進行的一種教學化設計綜合教學活動。8S管理是在企業“5S管理”理念基礎上,結合高職教育特點,進行教學化設計的一種綜合教學活動。5S管理理念起源于日本,是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因為首字母都為“S”,故稱為“5S管理法”。結合高職特點,筆者在5S的基礎上又增加節約(SAVE)、安全(SAFETY)、習慣化(SHIUKANKA)這三個要素,形成了“8S”管理模式。
“8S”實施要點是:①整理,是指在實訓車間要隨時自查摸底,明確“必需品”與“非必需品”的標準,在崗位上只放置必需品;②整頓,是指把必需物品放在規定位置,規定擺放標準,對于非必需品做好處理;③清掃,是指保持實訓場所清爽,將衛生清潔工作落實到個人,并制定清掃的標準;④清潔,是指落實以上3S要求,實訓場所每天必需自查,實訓教師做好監督;⑤安全是指建立車間安全工作規章制度,進行員工安全培訓,安全演練,儀器操作規范,消除安全隱患,加強學生安全意識;⑥節約,是指對時間、空間、物資都合理分配,愛崗愛企,珍惜車間一針一線,物盡其用,節約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⑦素養,是指遵守規則制度,工作積極主動、敢于創新,敢于承擔,養成良好工作習慣;⑧習慣化,是指將上面的7S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內化為自身行為的一部分。
推行8S實訓管理辦法,把高職生職業行為培養與企業實訓結合起來,使學生進入企業,就被企業這種氛圍所感染,每一次操作都按“8S標準”嚴格要求,慢慢養成做事認真負責,積極主動的良好職業行為,最終養成良好職業素養。
5小結
職業素養是職業人在工作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是一個人自身修養的綜合體現。提高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高素質高技能職業人才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化工程,不僅需要企業行業積極參與,也需要高職生加強自我教育、政府支持、學校重視,各方配合形成合力,達到共贏。
參考文獻:
[1]劉松林.淺議5S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 商業經濟,2012,13:42-43.
[2]吳偉萍.從企業需求出發探究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4,18:105-107.
[3]隆平,夏豐.論校內實訓基地“6S”管理與高職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 職業時空,2010,0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