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入園新生的身心特點,通過家長和幼兒園的相互配合,緩解家長自身的分離焦慮,開展家長和新生的親子試園活動,做好新生入園前的準備工作。為入園新生營造舒適安全的環境,并做好新生入園后的引導、安撫工作,能有效緩解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幫助幼兒順利度過入園關。
【關鍵詞】新生入園;焦慮;策略
秋日午后暖暖的陽光照在黃黃的軟軟的地墊上、同樣照在粉紫的矮矮的家具上,散發著溫暖的光澤,讓人忍不住想坐下來,隨手從小書架中抽一本漂亮的繪本,靜靜地享受這溫暖的陽光帶來的快樂!或坐在軟軟的地墊上,切片檸檬,看著它慢慢的融入水里,享受著這杯下午茶。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為城堡過生日的小魚兒做好了蛋糕,沏好了檸檬茶,邊唱邊跳。聽歌賞舞入迷的老師們,忘記了鼓掌,歌舞完畢,小魚兒及其認真的對老師說:“鼓掌!”熱烈的掌聲伴隨著笑聲隨即響起……
“趙老師、周老師,你們快來!”果果和彤彤懷里抱著娃娃,輕輕的呼喚老師,果果說:“我們的寶寶剛剛睡著了,我們兩個想去逛逛街,請幫我們抱著寶寶,一定要輕,千萬不要把她們吵醒。”她們的認真與可愛把園長老師都逗笑了!
一旁的雨果攙扶著樂樂向侯老師走來,只見樂樂雙手抱著自己的肚子,眉頭緊縮,臉上的表情特別痛苦,頭和身子幾乎全靠著雨果,而雨果邊走邊說:“侯老師,樂樂‘病了,我要馬上去給他買點藥,你幫我扶著樂樂。”說完,急急忙忙的去‘買藥,回來后,一邊給樂樂‘喂藥,一邊為樂樂撫摸肚子,關心的問:“樂樂,你肚子好點了嗎?”
……
這一幕一幕,都是發生在第三實驗幼兒園貝貝班的區域游戲中,這個班的孩子,是今年9月剛剛入園的2歲多的寶貝。這些第一次離開父母家人,卻能夠很快很好的融入到班級這個大集體中不再哭鬧;這些2歲多點的寶貝,他們游離于自己的世界之內,沒有規則意識,為何能在區域活動中,這么愛玩、會玩、喜歡玩!一切一切,都源于第三實驗幼兒園的園領導和老師們,針對新生入園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緩解新生入園焦慮的策略。
一、緩解家長自身的分離焦慮
在陌生的環境中,幼兒對環境的判斷更多是參照父母的反應,父母的焦慮表情,擔憂的目光會通過微妙的親子互動傳遞給幼兒。因此,不可忽視家長自身的分離焦慮。
家長的分離焦慮主要是擔心幼兒在幼兒園不適應,如何緩解家長的焦慮呢?首先通過體驗式新生家長會,讓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家長彼此認識、了解;同時通過分享繪本,創設語境,向家長介紹幼兒園需要家長配合的有關事項,以便幼兒園與家長配合做好幼兒教育工作,保證家園統一意見,堅定信念。尤其是針對幼兒入園之初哭鬧的現象,既要科學正視,又要積極面對,并且相信教師一定有能力哄好。
二、親子陪伴,互相了解
在正式入園前,組織親子活動,讓幼兒在家長的陪伴下,找找自己的小毛巾、小杯子、小床及儲物柜,同時開展以親子游戲為主的活動,主要讓每位幼兒在家長帶動下參與到活動之中,感受與大家游戲的快樂。通過師幼互動、幼兒互動以及幼兒與環境等的互動,幫助幼兒熟悉和適應教師、同伴和環境等,讓他們在自然、寬松的氣氛中感到好像在家里或在公共場合與同伴玩耍一樣,從而激發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興趣和向往。
三、創設溫馨而充滿童趣的環境,讓孩子愛玩樂玩
人和環境并不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實體,它們都僅僅是一種潛在的性能。環境會說話,當你走進貝貝班,不用介紹,也無須交談,只要留意整個環境——軟軟的家具、暖暖的色彩;新穎、安全、有趣的操作材料觸手可及,就能“閱讀”出其中蘊涵的教育理念和幼兒園的課程價值取向。
為2歲多剛剛入園的寶貝準備一個適宜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如:精心布置幾個溫馨的,讓他們能夠放松情緒的區域,讓他們在活動中找到心理安慰和“玩”出自己的精彩,讓他們從中感受到家的溫暖,這樣能更好地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走出自己的世界,進入他人的世界里,讓他們的眼界更寬闊、更豐富。他們在一個井然有序的、豐富的、刺激的環境中,能夠從一個愛發脾氣、干擾他人的人,變成一個富有探索精神的、有秩序的人,這有利于孩子們性格的發展。讓孩子們能夠更好地融入新的集體,結交新的朋友,讓他們更快地擺脫分離焦慮。
三位老師經過研討和思考,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軟、低、溫馨、舒適、有愛”的——“開心小窩”,創設了4個固定娃娃家,并且將區域活動定位在:自由、自主、分散、寬松、溫馨、愉悅上,讓幼兒一看到區域就感覺到家的溫馨,使其在“家”的氛圍中情緒得到緩解和放松。在貝貝班,除了固定的娃娃家,鋪上桌布一張桌子就是一個小家。
四、用智慧的愛,接納和包容
貝貝班的孩子是剛從個體的小家來到幼兒園集體這個大家里,會有很多的不適應。包括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陌生的伙伴等等。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讓他們首先接納老師,覺得老師是可以依靠和信賴的人,讓他們覺得有安全感,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付出智慧的愛,接納和包容幼兒的點點滴滴焦慮行為。
“愛是一種需要,得到愛就會感到幸福、安全?!眲側雸@的托班幼兒,最想“玩”的是老師,也就是說最依賴老師,最想得到老師的呵護與陪伴,三位老師把自己定位于孩子們的玩伴,能夠追隨孩子,提供適宜的游戲支持!用心設計每一個區域,每一處環境,點點滴滴,都是老師自己喜歡且留戀不舍的。在游戲中,孩子們是小玩家,老師們是大玩家,小玩家的寶寶無人照顧,大玩家來幫忙;小娃家做的美食,大玩家來品嘗;小玩家拼搭的火車,大玩家坐著去旅行;小玩家們堵車了,大玩家來做交通警察……小玩家和大玩家在一個個可愛的、溫馨的、屬于自己的“家”里,玩著有趣的游戲,身心都得到了徹底的放松,情感上也得到了滿足。
五、小小工作包,建立幼兒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能破壞安全感,沒有安全感,就沒有信任。如一個小孩通過對母親的依賴建立了超強烈的安全感,活力十射的進行著自己的生活,若他母親因為某種原因不得不離開他,他的安全感便會完全坍塌,與之前判若兩人。年齡越小的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越需要連接物。
在貝貝班,每個寶貝都有一個媽媽為他們準備的小收納包,里面裝著他們從家里帶來的、自己喜愛的物品,如娃娃、毛絨玩具、小汽車等,老師、家長和孩子們都稱它為工作包。
2歲多的寶寶,剛入園時,有的寶寶害怕與老師和同伴交往,也不喜歡玩幼兒園的玩具,小小的工作包,讓他有了安全感,因為里面裝的是媽媽的愛,滿足了他自己與自己玩的需求;小小的工作包,讓孩子們學會了分享,學會了如何與別人溝通交流;小小的工作包,讓孩子們學會了整理、收納玩具;小小的工作包,讓孩子們在交換玩具玩的過程中也找到了一份樂趣。
小小工作包,讓孩子時時感受到媽媽的愛,感覺到媽媽就在身邊,心靈獲得了安全感,從而不再畏懼分離,快快樂樂地去上幼兒園。
六、結束語
每一年的開學,對于帶過托班、小班的老師來說都是一種考驗,為了讓托班的孩子在第一次離開父母家人時,能夠更好的融入到班級這個大集體中不再哭鬧;為了讓他們能盡快離開媽媽的懷抱,適應新環境,開心來園,我們三位老師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班級管理、班級文化,一切都在和諧氛圍中展開,就在這和諧的氛圍中,孩子們開心著、老師們舒心著、家長們放心著!
參考文獻:
[1]趙宜君.緩解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有效策略[J].現代幼教,2009.12
[2]佘翠花.依戀類型理論對緩解幼兒入園焦慮的啟示[J].教育導刊,2006.8
[3]戚宇.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的成因及干預[J].教育導刊,2004.6
作者簡介:
趙紅霞(1967~),女,勝利石油管理局第三實驗幼兒入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