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菲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 201306)
?
加快我國現代港口物流系統整合的對策建議
肖菲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 201306)
摘要:港口物流是作為物流過程中的一個無可替代的重要節點,逐步形成以航運為核心的物流產業鏈。我國現代港口系統整合的內容包括:信息流整合、物資流整合和資金流整合。發展中存在港口信息化管理和技術水平較低,港口之間缺乏協同合作,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功能結構單一等問題。為加快我國港口物流系統整合,提出以下對策建議:開發物流信息管理系統,提高信息共享程度,發展航運物流服務供應鏈,提高港口綜合服務水平,開展一體化服務,提高區域物流服務水平。
關鍵詞:港口物流;系統;整合
目前,由于我國港口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運輸相對獨立分散,港口物流還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未形成綜合、有效的集裝箱運輸網絡,港口的服務質量和信息技術也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高科技運用相對匱乏,導致港口作業和集裝箱多式聯運發展受到制約。因此,研究我國現代港口物流系統的整合優化,使物流運輸方式組合、運輸路線達到最優,提高客戶滿意度具有現實意義。
一、我國現代港口物流系統整合的內容
港口物流系統整合就是優化資源配置,獲得整體最大效益,提高港口物流綜合服務能力,降低港口物流的成本,主要從信息流、物質流、資金流三個方面來進行整合。
1.信息流整合
港口物流要對不同種類、不同客戶、不同流向的貨物進行管理、倉儲、加工和配送,這就使港口需要擁有很強的信息處理能力。信息是物流的基礎,在港口物流中占據重要地位,港口信息流的整合主要通過建立港口物流信息系統來實現。現代國際物流流程長、銷售市場覆蓋面廣、周轉環節多,因此,信息的迅速處理和傳遞是物流高效運行的基本保障。現代港口的電子信息交流逐步由分散的流通方式向高密度的信息流通方式轉變。承運人、港口及其他各方可以以互聯網為基礎,建立電子數據交換(EDI)。目前,港口的信息可以與專門從事EDI服務的企業進行物流信息管理合作,逐步由內部局域網向物流電子商務網發展。港口物流中心貨物的信息流,可以為客戶提供及時、便捷和有效的信息服務,港口信息化程度越高,港口物流的效率就越高。
2.物資流整合
物資流的整合主要是針對現代航運物流系統里的港口物資流進行整合。港口物流運送的物資主要是干散貨、油品和集裝箱,貨物具有各自的特點和流通特性,因而需要科學合理地分配不同的儲存場地,要合理規范港口儲存秩序,減少因堆放不科學增加的成本,避免出現安全隱患。可以用線性規劃和非線性規劃的數學方法和模型來整合物資流。對不同物資在現代港口物流系統里的運輸、裝卸和存儲等活動進行優化,減少流動環節、合理調度,以達到優化物資流動、降低企業成本的目標。
3.資金流整合
對資金流的整合,能夠為港口建設特別是信息流的整合提供資金保障,使生產企業可以通過物流銀行有效解決資金問題,滿足各層次資金需求。特別是給中小物流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持,解決了中小型物流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能夠有效防范單一客戶的授信危機,既有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也有利于銀行深度挖掘產業鏈中蘊含的金融服務價值,爭取到穩定的集群客戶。一般采取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服務相結合,采取物流企業授信模式,減少原來質押貸款中繁瑣的環節,使企業更加便捷地獲得資金,也能更加靈活地開展資金共享。
二、我國港口物流系統存在的問題
1.信息化管理和技術水平較低
目前,我國多數港口物流仍沿用傳統的管理信息系統(MIS),缺乏高端信息化技術支撐,信息化水平不能與港口管理很好地匹配。針對散貨碼頭的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基本空白。信息規劃和數據庫平臺等構建先于網絡硬件和軟件平臺的建設以及應用系統的開發,造成本末倒置,港口物流信息化管理往往掉入“技術陷阱”。
2.港口之間缺乏協同合作
我國港口物流市場發展觀念落后,競爭大于合作,港口與港口之間缺乏協調,不能及時地互相傳遞和共享信息,港口之間、企業與港口之間、管理部門之間未建成信息網絡的互聯互通,導致信息孤島的形成。管理方式和理念的落后又使港口物流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特別是國際客戶的需求,直接導致我國港口物流缺乏市場競爭力。
3.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功能結構單一
我國港口普遍存在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情況,設施的標準化程度很低,物流功能較弱,甚至青島、上海、秦皇島等大型港口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發達國家差距也很大。各港口主要仍由貨主單位自建簡易碼頭或者利用自然岸來完成裝卸工作,規模化、機械化程度不高,缺乏整體性。碼頭散、亂、小且功能結構單一,眾多港口仍處在港口物流發展的起步階段,仍以運輸為主,潛在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
三、加快我國港口物流系統整合的對策建議
1.完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信息系統及信息管理已成為當今航運業發展的關鍵,完善我國港口信息管理系統是航運企業發展的前提。港口建設必須全面認識到物流服務信息系統的重要性,整體物流系統需要快速敏捷的反應,訂單的及時響應率對于港口物流的發展,特別是對時效有很嚴格要求的冷鏈類物流的發展至關重要,要求信息更加迅速和準確。港口物流服務供應鏈中的服務主體之間信息共享程度,是影響服務供應鏈運作效率的關鍵因素,信息共享程度越高,供應鏈節點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交換越暢通,越有助于服務供應鏈產生協同效應,促進整個供應鏈系統向有序方向發展。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收集、處理、傳輸和顯示系統,滿足港口物流發展對信息的綜合需要,適應產業進步并提供多樣化的物流服務。
2.發展航運物流服務供應鏈,提高港口綜合服務水平
航運物流服務供應鏈是指以航運物流為核心主業,以港口、航運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主要節點,由集成型物流服務供應商將各類功能型物流服務供應商、相關政府監管部門有效地整合起來,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向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實現航運物流系統優化的功能網鏈結構,能夠提高港口的綜合服務水平,建立貨物集散中心和綜合物流服務基地。通過港口物流的發展帶動臨港加工區的發展,并且輻射到周邊地區,帶動進出口貿易,反過來又可以促進港口物流的發展,實現良性循環。
3.開展一體化服務,提高區域物流服務水平
開展一體化的物流服務,提供腹地運輸在港口、海運的最佳物流運輸方案,整合報關、包裝和庫存管理等方面的服務,把港口物流與加工業相結合,積極培養港口物流鏈,為工業提供專業的物流服務,進而促進港口經營效益的提高。近年來,無水港(陸港)把我國主要港口及內陸中心城市相連接,將港口物流的腹地和輻射面擴大,在內陸各地場站、倉庫建立物流中心和物流服務樞紐,以進一步擴大物流服務的規模和范圍,利用便捷的內陸交通,提高區域物流服務水平。我國港口也可以將一些臨港和泊位租賃給跨國公司,跨國公司可以建立專用物流中轉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為我國港口物流尋找多元化的發展途徑。
四、結語
整合現代港口物流系統可以提升物流能力、擴展物流信息空間,提高我國港口績效和資源利用率,提升港口物流的吞吐量和運營效益。通過搭建信息平臺,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和利用,實現資源規模化以獲得最優規模經濟,能夠對貨物實時跟蹤和反饋。同時,可以利用運籌學和模型有效對整個物流系統的物資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整合優化,提升航運企業及整個港口的效益,有利于拓展企業物流服務業務、提高信息平臺搭建及運營效益。依托強大的腹地經濟,將產業基地和港口相結合,建立以港口為核心的高效物流網絡系統。
[參考文獻]
[1]蘇君,吳輝.現代商業企業物流系統管理[M].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
[2]何明坷.物流系統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郝淵曉.現代物流信息化[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4]王彥,孫光沂.我國航運業的基本情況及面臨的市場形勢[J].世界海運,1997(2).
[5]賽令香,趙錫鐸.論我國航運企業在新經濟下的經營發展戰略[J].珠江水運,2002(2).
(責任編輯:張彤彤陳鴻鵬)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2-0083-02
[作者簡介]肖菲(1991-),女,江西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航運、金融和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