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軍,王建東,常曉婷
(1.大連醫科大學,遼寧 大連 116044;2.大連海洋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3)
基于勝任特征理論的高校女大學生創業就業幫扶機制的建構
楊文軍1,王建東2,常曉婷1
(1.大連醫科大學,遼寧 大連 116044;2.大連海洋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3)
女大學生創業符合就業市場需求的發展,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在政府和社會的共同支持下,高校有針對性地開展女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從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實踐等方面提升女大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對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和結構性矛盾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勝任特征理論的視角,提出了女大學生創業勝任力提升的路徑,最終構建出高校女大學生創業就業幫扶機制。
女大學生;勝任特征;創業就業
隨著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創業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就業的一種形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13處談及“創業”,表示要繼續簡政放權,為創業提供便利,形成新創業浪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了今年兩會上熱議的話題,許多代表都談到了這樣一些現象:每年報考研究生中,女大學生報名比例遠遠高于男生,考研成了她們緩解就業壓力的一種辦法,最終也使她們“贏在了考試,卻輸在了就業”。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了765萬人,創歷史新高,女大學畢業生達一半以上,加強女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指導,尤其是落實好就業促進工程,實施好女大學畢業生創業引領計劃,不僅關系到女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響到社會和諧發展。本文選取10名成功創業的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對女大學生創業者的勝任特征進行了實證性的探索研究。從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角度,提出了女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的提升路徑。
Chandler等人首先運用了創業勝任力這一術語,他們將創業勝任力定義為“識別、預見并利用機會的能力”。這種能力會隨著對市場的熟悉程度的提高而增強,被看作創業的核心能力。我國學者馮華等人認為創業勝任力指在企業創業過程中,一個績效優秀的創業主體所具備的能夠勝任企業創業任務,并取得高的創業績效所要求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特征,集中表現為創業過程中能識別、追求機會,獲取和整合資源的綜合能力。國內外分別從認知心理學、心理行為學、社會學等角度對創業勝任力開展研究,試圖通過描述心理行為及個性特征來解釋創業現象。回顧以往研究,大多數是在創業活動主體或創業者本身的基礎上界定創業勝任力,本研究則將兩者結合共同闡釋界定創業勝任力。本文采用自編量表對理論建立的模型進行檢驗與修正,最后提出女大學生創業就業勝任力提升路徑。
本文選取10名成功創業的女大學生進行行為事件訪談,對訪談文本進行編碼等質性分析。行為事件訪談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是由McClelland結合關鍵事件法及主題統覺測驗提出,通過開放式的行為回溯探察技術以揭示勝任特征。本研究采用BEI作為建模的主要方法。在行為事件訪談中主要從以下幾個問題入手: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印象深刻的比較成功的具體工作事例3件;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印象深刻的比較失敗的具體工作事例3件。通過BEI訪談結果分析,推斷出群體性特征,然后提煉出女大學生成功創業的勝任力要素,進而初步假設勝任力維度,為問卷的編制提供方向。
為了從成功創業就業的、有創業想法的及其他女大學生中收集對女大學生自主創業者的勝任特征的不同描述,本研究采用開放式問卷法對以上群體進行問卷調查,進一步豐富了女大學生自主創業者勝任特征的構成要素。開放式問卷向遼寧省大連市的五所高校共發放100份,收回的有效問卷共75份,回收率為 75%。按項目所表達的內容是否明確對勝任特征項目進行篩選,結合頻率分析共收集到210個描述性詞匯,總結出20個勝任特征描述詞。
對開放式問卷結果進行頻次和評定分數分析,發現前17位的特征要素為:自信心、責任心、抗挫折能力、創業動機、財富意識、學習能力、時間管理能力、敢為性、風險意識、創新意識、叛逆精神、行業經驗、主動精神、自我反省、商業洞察力、人際關系協調能力、靈活性。
對行為事件訪談結果進行整理,從總頻次和平均頻次角度分析,創業成功的女大學生和有創業意向的女大學生有11個勝任特征具有明顯差異,分別為敢為性、自立自強、誠信意識、財富意識、創業動機、創新精神、自我反省、學習能力、抗挫折能力、商業洞察力、人際關系協調能力。
對問卷所得數據和訪談所得文本進行整理歸納,并結合國內外相關文獻綜述,在咨詢專家意見基礎上,對詞條進行統計,提取女大學生創業勝任力要素,最終確定了13個女大學生自主創業者的勝任特征,即敢為性、誠信意識、自我反省、叛逆精神、創新精神、學習能力、自立自強、財富意識、創業動機、商業洞察力、抗挫折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際關系協調能力。
依據前期BEI訪談得到的行為特征和文獻資料,對每個勝任特征提煉4~6個行為特征,并初步編制《高校女大學生創業就業情況調查表》預測問卷。邀請專家學者對問卷的結構和項目進行修正,最終確定問卷的91道題目。
4.1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是依據測驗結果分析測驗的題目(項目),從而評價、篩選題目。項目的區分度是檢驗測驗是否有效的“指標器”。根據測驗總分從高到低排列試卷,從最高分向下取全部試卷的27%為高分組,從最低分向上取全部試卷的27%為低分組。對高分組和低分組在各項目上分數差異做t檢驗,差異不顯著則說明項目區分度低,可考慮排除。分析結果顯示:除第1、5、13、21、30、41、45、60、78、88與89題之外,其他80個題項的決斷值(CR)達到顯著水平(P<0.01)。
4.2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是用于尋找多元觀測變量本質結構并進行處理降維的方法,能夠將關系復雜的變量綜合為幾個核心因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對預試問卷剩余的80個條目降維,檢驗測驗編制的結構效度,構建理論模型。Bartlett球形檢驗的顯著性以及KMO取樣適當性度量在0.776,與1接近,說明適合作因子分析。經過因子旋轉(Rotation)后,80個項目得到了9個因子,累計方差解釋率達48.029%。但上述分析結果未達到預定假設,出現了多重負荷的項目,如項目歸屬于多個因子、預先構想的部分重要條目未構成獨立因子等。再次校正以上結果,刪除45道不合理項目,保留35道,再做探索性因子分析,累積方差解釋率達62.911%,修正后的量表結構效度較理想。從預測結果看,初步證實了女大學生創業就業勝任特征的結構是多維的,并獲得了含有6個因素的結構模型。分析后將各因素命名為:創業意識(11題)、創業精神(9題)、自我反省與學習能力(4題)、人際關系協調能力(4題)、商業洞察力(3題)、心理承受力(3題)。
4.3相關性分析
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對各勝任要素因子進行分析,探討各勝任要素因子的內在邏輯關系,對顯著性水平的檢驗選用雙尾檢驗(2-tailed),相關分析結果都在0.258~1.000,多數因子間存在較明顯的正相關,可以看出女大學生創業者需具備的勝任要素因子之間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符合實際。
5.1培養創新能力,增強創業意識
創業意識包括創業需要、創業動機、創業興趣、創業理想、創業信念和創業世界觀等。受到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大環境的影響,傳統的就業觀念阻礙了求職者創業的腳步。目前,隨著我國應屆畢業生數量的攀升,帶來了一個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學生就業難,女大學生就業更難的困境。女大學生自身要解放思想,不該糾結在自己就業的弱勢上,要從傳統的就業觀念束縛中解放出來,找到適合自己創業就業職業上,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創新是創業的核心特征,在校女大學生要利用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武裝自己,在實際活動中逐漸去鍛煉能力品質,增強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增強抗挫折能力。高校要加強性別差異教育和輿論引導,形成社會關注和支持女大學生創業就業的環境氛圍。
5.2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高校創業教育是針對大學生這一創業教育客體開展的一項融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為一體的系統工程,旨在提高創業素質,增強創業精神,培養創業意識。大學生能力不足、資金缺乏、創業形式單一等問題制約著創業對就業作用的發揮。高校就業指導在女大學生創業就業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的職能不僅是傳授專業理論知識,更是要為社會輸送創新型實用人才,制訂女大學生就業幫扶計劃,完善高校創業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女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在專業設置上,應考慮調整或設置有利于女大學生創新創業相關的專業。在創新創業教育內容上,高校應制訂配套的培養方案,同職業規劃教育一樣貫穿于大學四年,從教材的選擇、課程的設置、實際的操作和最終的教育結果評價,每個環節都要按照必修課的標準制定,促進女大學生創業知識、素質、能力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創業就業的勝任力。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理論和實際結合很緊密的一門科學,更加注重在實踐中的鍛煉。女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大多數萌芽于大學階段,教育者要充分根據女大學生教育主體的特點和創業勝任力的養成,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評價手段。高校應選聘一批專業型、實戰型、研究型的專兼職創新創業指導教師,為女大學生創業就業幫扶提供智力保障。
5.3利用社會力量,搭建女大學生成功創業就業平臺
在我國,女性創業開始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90年代以后女性創業趨勢進一步增強。目前,中國女企業家人數約占全國企業家總數的20%,女性創業比例相比十年前提高了17個百分點,達到21%以上,接近男性水平。高校要充分發揮成功創業的女企業家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鼓勵女大學畢業生要正視自己的優勢領域。政府要轉變職能,從政策和制度上給予女大學生創業就業的支持和保障,解決其創業初期難的問題,如提供小額貸款補貼、稅費減免、提供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培訓基地等。與此同時,利用大眾傳媒廣泛宣傳兩性平等的監督導向作用,營造兩性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維護女性公平就業的合法權益。
主要參考文獻
[1]黃敬寶.中國大學生創業問題研究綜述(2008-2010)[J].改革與戰略,2011(11).
[2]Chandler G N,Hanks S H.Market Attractiveness,Resource-based Capabilities, Venture Strategies.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4(4).
[3]馮華,杜紅.創業勝任力特征與創業績效的關系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6).
[4]陸巖,喬長水.和諧校園文化的內涵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
[5]席升陽.我國大學創業教育的觀念理念與實踐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7.
[6]任遠,陳琰.對城市失業下崗女性、女大學生和女性知識分子自我創業的比較分析[J].婦女研究論叢,2005(3).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65
F272.92
A
1673-0194(2016)20-0241-02
王建東
2016-09-02
2016年度大連市婦女理論研究立項課題(2016d lfn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