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Zipser
“高端化”潮流在中國的各個商品種類中持續涌現。最近,我們對來自44個城市的一萬名消費者進行了一項調查,其結果明確印證了“高端化”潮流的形成——半數中國消費者想買“最貴最好”的產品,與五年前形成巨大差距。
對于消費類公司來說,能賣更多高端產品應當是好事,似乎還能營業額和利潤雙增收。那么,事實是這樣嗎?
確實如此,在當今中國,哪家企業打對了品牌和產品組合牌就能抓住這個機遇。
高端車悖論
我喜歡借中國的汽車銷售情況來給中國消費走勢把脈。汽車行業與其他消費品類不同,汽車登記數據讓汽車行業消費者購買情況完全透明化。登記數據記錄了每輛汽車的型號和歸屬城市。
在2015年,雖然乘用車銷售總額呈兩位數增長,但市價40萬以上車型的銷售額卻下跌了7%。那么,是消費者的消費檔次降低了嗎?他們不再追求高端車了嗎?當然不是。我們來看看全球消費者眼中高端品牌(像奧迪、寶馬、奔馳、保時捷等)的狀況。2015年,這一高端品牌細分市場的銷售額上漲了11%。那為何高價車銷售額下跌7%,高端車銷售額卻上漲11%?這是因為消費者變得更明智,不再熱衷于購買最貴的車,而是尋求低價購買高端車。
消費品公司可從中獲得什么啟示?
汽車產業的現狀代表了當今中國的總體趨勢。消費者在追求“更好”更高端的品牌或產品。但與此同時,競爭也在不斷擠壓盈利空間,使各大高端品牌紛紛推出入門級產品。表面上,消費者在追求更高端的品牌或產品, 而實際上,他們只是想買比以前更好的產品。
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高端品牌在當今市場上獲得成功。但這并不意味消費者越有錢就越愿意花錢。中國消費者想要的是更大的效益和更分明的差異化,只有滿足以上需求的產品才會讓他們多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