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冬梅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成都 611130)
芻議在校大學生醫保的困境及策略
廣冬梅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成都 611130)
從政府層面、學生層面以及醫保制度層面分析在校大學生醫保存在的問題,通過研究發現,政府行政與經濟支持不足、在校大學生缺乏投保意識和醫保工作信息化程度偏低是目前各地在校大學生醫保最常見的問題。對此問題建議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大學生醫保政策,落實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大學生投保意識,建立信息交換平臺、推動學生無障礙參保。
在校大學生;醫保;困境;策略
1.1 政府行政支持不足(政府層面)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走進高校是惠國惠民的新生事物,但目前尚在初始階段,工作量大、覆蓋人數多,很多工作都要依靠學院、班級齊抓共管,并需要大學生干部的積極配合、參與[1]。然而政府給予的行政支持不足,導致在校大學生醫保辦公經費、設備等不足,大多數經辦人員都是兼職,這一系列因素使大學生參保陷入困境,推遲醫保推行進度。此外,政府行政支持不足還體現在:第一,保險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大學生投保意識不足;第二,現在不同地方、學校以及不同學歷、戶籍大學生醫保政策不一,而且現有醫保制度將民辦大學學生和非本地戶籍生源學生排除在醫保體系之外;第三,雖然從各地的大學生醫保制度看,學生自行負擔雖為“小頭”,但對于貧困家庭學生來說,還是不小的開支;第四,大學生醫保兌現存在各種阻力。
1.2 在校大學生缺乏投保意識(學生層面)
國內保險投保率不高是不爭的事實,人們很多時候都是在吸取了慘痛教訓才會意識到保險有多么重要,該現象的出現與國人固有的觀念有密切聯系,在校大學生也不例外。通過對本校大學生的調查發現:很多大學生都抱有僥幸心態,輕視醫保,總認為自己身體好、年輕,抗病能力很強,不愿意參保;還有很多大學生對社會保險政策缺乏了解,有的甚至混淆商業保險與居民保險,認為保險的目的都是盈利,在思想上抵觸醫保;更有個別大學生因異地實習等因素而沒能及時參保,等患病住院或遭遇傷害事故時為時已晚。
1.3 醫保工作信息化程度偏低(制度層面)
大學生醫保的推行缺乏合理的、科學的信息管理系統。國內普通市民醫保的推行較早,已經形成完善的、成熟的醫保信息管理系統,但該系統對在校大學生而言存在很多局限和困境。現有信息管理平臺是內網,只在市醫保部或街道勞動保障所等內部安裝,錄入醫保信息只能憑借內網平臺,所以工作范圍很受局限。而高校醫保工作單一,在校大學生人口基數較大,在高校內部安裝醫保信息管理平臺或逐一將醫保信息錄入對很不現實,導致大學生醫保工作進展緩慢。
2.1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大學生醫保政策
政府應給予大學生醫保工作必要的行政支持、經濟支持,教育部門、醫保部門、高校之間應協同配合,保證醫保推廣工作能夠盡早取得實效[2]。一是實施領導包保責任制,并完善建立由主管領導親手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配合抓的領導責任體制。大學生醫保主管領導要親手抓調查研究工作,掌握實際情況,解決大學生醫保推行中的各種問題、困難,從而強化醫保目標責任制,真正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崗,保證能準時完成大學生醫保的階段性推行目標。二是組織各個學院、班級形成醫保推行合力,在在校大學生參保、繳費、報銷等環節抓好引導工作,大力推廣大學生醫保。同時,政府還應要求高校積極組建大學生醫保辦公室,如果高校在校大學生的人數達到一定的標準,就必須配備大學生醫保的專職人員,并將其納入高校人事管理編制;專門設立大學生醫保辦公經費,做到專款專用。
2.2 落實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大學生醫保意識
高校可憑借天然優勢舉辦一些講座,在大學生的健康教育課程中滲透醫保政策,有效培養和強化在校大學生的參保意識。同時,高校醫保辦公室還應充分發揮各個大學生團體的紐帶與橋梁作用,通過電郵、網絡等媒體多形式、多渠道其向大學生宣傳醫保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讓大學生充分意識到參保不僅是保護自己,更是一項社會責任。參保人在有需求時能得到多少回報直接由醫保基金的多少來決定,只有絕大多數人參保,才能救濟少數患者,從而讓在校大學生深刻了解醫保的長遠作用,主動自愿地參保。
2.3 建立信息交換平臺,推動學生無障礙參保
怎樣應對大學生醫保工作與經辦機構力量嚴重懸殊的困境,以實現在校大學生快捷、準確、便利地參保、繳費、報銷是醫保中心必須要解決的重要課題。盡管一些地區在啟動當地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醫保時采取了高校收集參保檔案、外包代理錄入、醫保中心導入數據等流程,使大學生參保信息從收集到核實都進入了醫保系統,但該周期較長,數據可靠性、準確性等存在缺陷。為使醫保政策能更好地惠及在校大學生,市醫保中心應注重滿足大學生對醫保的差異化需求,并聯合電子科技公司、軟件公司共同研發高校學生醫保工作信息化管理軟件平臺,積極建立大學生醫保信息交換平臺,實現與高校管理系統的對接,在新生報到之前就采集個人信息。當學生到學校之后只需輕點鼠標就能完成醫保的申請、繳費等工作,做到大學生參保、繳費等數據信息的無縫傳送。通過使用信息交換平臺,不僅大學生參保更加方便,醫保中心與高校登記、錄入大學生醫保信息的工作量也大大減輕,信息采集速度、數據準確率有顯著提高,從而推動大學生無障礙參保,有效促進在校大學生醫保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政府不斷出臺醫改政策,全民醫保體系越來越完善,在校大學生作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社會群體被納入醫保范疇。但任何制度的建立與推行都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大學生醫保也不例外,只要在推行大學生醫保的過程中正視困境,并積極應對困境,未來在校大學生醫保工作也會逐步完善和優化。
主要參考文獻
[1]馬碧俠.大學生醫保政策知曉率現狀及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8):193.
[2]劉登祥,賀勝梅.以信息化和社會化推進大學生醫保工作[J].中國醫療保險,2014(1):42-43.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5.117
F840.6
A
1673-0194(2016)15-0187-02多輪修改的新醫改方案在“兩會”后對外公布,其中大學生被納入醫保是一大亮點。在新醫改方案下,大學生需要自行繳費進行醫保,這對于目前普遍體質較弱的大學生而言,其醫療問題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一大問題。本文即以某校在校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從政府層面、學生層面以及醫保制度層面分析在校大學生醫保的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化的解決對策。
2016-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