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智美
如何加強事業單位資產管理
——以高校為例
文/譚智美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要想可持續發展就意味著要順應新形式,改變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其中,較為緊迫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提高資產管理水平。資產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事業單位的發展。筆者將在下文中以高校為例,探究如何加強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
摘要: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高校資產;信息化系統;可持續發展
事業單位是指由國家、由政府使用國有資產建立的,職能為提供教科文衛等服務的社會組織。隨著社會深入發展,公眾對事業單位提出了更高的公共服務要求。事業單位只有不斷加強資產管理工作,提高資產管理效率,才能充分發揮公共服務職能,獲得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提高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國有資產服務社會的效用,正是我們當下迫切需要去研究的課題之一。
(一)事業單位管理層對資產管理工作不夠重視
高校作為事業單位的一類代表,其資產總量已經達到相當規模。例如目前僅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兩所高校的校辦企業總資產已近千億元。然而大多數高校領導層對資產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夠,資產管理意識淡薄,加之領導層的財務、資產管理專業知識缺乏,間接導致了國有資產管理混亂的局面。
(二)高校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部門職能不清晰
目前多數高校資產管理制度仍存在缺陷。長久以來,大部分高校資產管理職能劃歸至各個不同的部門,如產業處、基建部、設備處、圖書館等。由于多頭管理,職能不夠清晰,資產管理處室間常以學校沒有明確授權其對所有資產管理權而推諉資產的管理清查工作。由于實物資產管理的不到位,部分高校還存在著資產流失現象。部分高校資產產生了重復采購、專用設備購置后無專人管理、資產長期閑置。由于缺乏統一、強有力的資產管理部門統籌管理,就直接導致了很多高校資產財務賬面數據與實務資產無法核對。
(三)高校資產會計核算制度存在固有局限
高校適用的是高校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一方面,固定資產只有在報廢時才能核銷,加之固定資產報廢要經過教育廳審核通過后才能作相關賬務處理,因此很多資產在毀損或達到使用壽命后,并不能及時從賬面上清理掉,導致很多高校資產嚴重虛增。另一方面,部分校內單位為了逃避政府采購程序,對固定資產采用開具耗材等發票報支,導致部分固定資產因無資料記賬而虛假盤盈。
(四)高校資產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數據無法共享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固定資產數據仍無法在財務及資產管理職能部門之間共享。資產管理職能部門登記資產流水賬,財務部門根據購置發票和資產部門登記的紙質資產卡片記錄資產賬面價值。但由于部門之間沒有采用信息數據可以共享的資產管理系統,財務部無法將資產細化鏈接到具體資產卡片;此外,根據財務參照財政部規定將固定資產分為六大類,而資產管理部門又參照教育部的資產分類依據分為十四類,口徑不同,信息未經整合,無法得出可以相互依賴的數據。
(一)樹立正確的高校資產管理觀念,提高資產管理能力
高校領導層重視對高校資產管理工作至關重要。因此,高校領導層要轉變觀念,不斷學習新的資產管理方式,促進高校資產管理方式的現代化轉型。同時,高校領導層還需要增強自身的相關專業素養,增強對學校資產管理工作的了解。主管資產管理和財務部的校領導應當定期召開學校資產管理工作會議,加強資產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認識,協調各資產管理部門之間的工作,統籌整個高校資產管理。
(二)健全高校資產管理制度,強化資產實物管理和對資產專管員的培訓
高校資產管理需要過硬的資產管理制度作保障。通過責任到人、清晰劃分職能、領導層統籌等制度規劃加強資產實物管理,推動資產管理變革。
加強對資產管理者的培訓,通過對外資產管理交流培訓會、內部分享會等形式進行定期、有效的資產管理工作培訓,切實提高人員資產管理水平。對貴重的實驗設備、相關儀器等理工科教學、科研用具上,培養專業的設備維護、監管隊伍,充分利用設備效能,盡最大可能減少資產浪費。
(三)借鑒外部經驗,引入適用高校的MRP或ERP管理系統,提校內各部門數據共享力
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當下,高校應借鑒外部經驗,適時引入ERP或MRP管理系統,將高校教研、資產、后勤、校辦產業等各方面信息整合。尤其是資產管理,如實驗材料的管理、圖書、專用設備、房屋等各方面的資產都可以通過系統隨時更新狀態,提高管理效率,以便更加高效的利用國有資產,提高高校為公共服務能力。
在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等各個方面都在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已經成為了當前事業單位發展的重點工作。我們要不斷尋找當前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促進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1]羅麗婷.我國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4.
[2]張燕.新公共管理視角下我國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
(作者單位:江西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