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菊
?
行政事業單位加強會計信息化建設研究
文/王小菊
摘要: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的時代,各行各業的日常管理與運行都高度依賴計算機技術,如果沒有計算機技術的幫助,很多工作仍將持續低效率、高錯誤率的現狀。以此類推,我國各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也開始大幅度依靠現代信息技術,會計部門作為事業單位的核心部門之一,也開始大力展開信息化建設,但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仍存在著一些阻礙和問題,如果不解決這些阻礙,將難以實現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建設,也難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部門;信息化
從改革開放開始,我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科學技術也在進行著不斷的更新換代,自90年代開始我國各個行業都開始嘗試運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進行日常生產和運營,這股科技之風也逐漸傳入行政事業單位當中,并且在會計部門中得到了重要的運用,促使會計部門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節省了人力物力還提高了工作的準確率。即使這樣,一些事業單位中仍然存在忽視信息化建設對于會計部門的重要性、不注重信息化建設的更新換代、缺乏高科技人才進行信息化建設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如果行政事業單位想要充分發揮其會計部門的作用,從而推動自身完成社會職能和社會任務就必須直視會計信息化建設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努力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進而為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保駕護航、提供堅實的后盾。
(一)對于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
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層認為行政事業單位的首要任務和唯一重要的任務就是完成本身的社會福利職能,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作為非營利性質的單位沒必要過分注重對于會計部門的建設。還有一些事業單位雖然制訂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目標,但大多是為了完成上級的任務或者塑造自身形象,并未在實踐上實現會計信息化,反而浪費了一些人力物力。再次,一些行政事業單位雖然建立起了現代信息化的會計部門,但從不予以重任,仍由領導來把持一切的財務管理和財務決策,使會計部門幾乎形同虛設。這些情況都嚴重影響了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化建設,不僅沒有推動此項建設,還阻礙了整個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為之后的財政工作帶來一系列難題。
(二)會計信息化建設中缺乏高科技人才
在實踐中,有不少事業單位早就展開了會計部門的信息化建設,但是在部門員工的選任和考核上卻存在著很多問題。首先,即使決定對會計部門進行信息化建設,還是有很多事業單位仍然任用以往的部門員工,這些員工缺乏現代化信息管理的相關知識,只能建立起一個信息化的表象,而無法使之真正運行起來。其次,一些事業單位不注重對于會計部門員工的培養,建立起信息化的會計管理體系后就置之不理,也不對會計部門的員工展開培訓和教育。眾所周知,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稍不留神就會落后于時代,所以事業單位這種不重視員工專業技能培養的態度只會導致員工素質逐漸跟不上信息化發展的要求,最終使得會計信息化建設走向失敗。
(三)缺乏統一規范的會計信息化管理模式
到目前為止,我國各行政事業單位之間還沒有統一的會計信息化管理模式,往往都按照本單位的經驗進行管理,沒有形成統一的行業標準,這也給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帶來了一些困難和阻礙。首先,沒有統一的管理模式就代表了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的會計信息化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甚至還有許多管理模式不符合事業單位的發展要求,但是礙于沒有統一的模式也就難以發現許多問題并進行糾正。其次,沒有統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也就很難促進各事業單位積極改進自身的會計信息化管理模式,也難以察覺管理模式已經太過陳舊。第三,沒有統一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更不可能有相應的監督機制,導致會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缺乏強有力的監督,這種涉及到單位財政事務的工作一旦失去有效的監督就會導致腐敗問題滋生,進而嚴重影響單位的安全。
(四)會計部門信息銜接機制漏洞百出
會計部門信息銜接機制的不健全往往是由兩種原因造成的,一種原因是因為事業單位本身對于會計部門信息現代化建設不夠重視,信息的傳遞和保存不夠完整導致本單位即使進行了會計部門的現代化建設也使得整個工作無法運行。第二種原因是因為上下級會計部門之間信息建設不同步,一部門已經實現了信息化管理而另一部門還停留在舊的管理方式上面,這樣導致資源傳遞和共享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與單位不夠重視和缺乏統一標準有關聯。銜接機制的漏洞百出使得會計部門的現代化信息建設舉步維艱,即使建立起來也無法得到正常使用,更不用談要為單位的經濟發展貢獻自身的作用。所以,在業界無統一標準的情況下如何彌補銜接機制出現的問題將是各個行政事業單位都亟須解決的事項。
(一)提高事業單位對于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
從會計信息化建設的現狀不難看出,還有不少事業單位認為自身所具備的社會福利性質造成了自身的無功利性所以無需在財會部門下太多的功夫,其實不然,行政事業單位也要考慮自身的發展問題,也要為經濟效益和員工福利著想,財會部門不僅關系到單位的經濟效益更關系到單位各部門能否正常運行,如果資金分配不均將會導致整個單位的工作陷入癱瘓,所以從領導層到基層員工都必須意識到會計部門改革的重要性,積極配合會計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展開。
(二)重視高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員工專業知識的培訓
會計的信息化建設不僅涉及到會計部門的職能本身,也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高科技的幫助,所以已有的會計部門的員工可能滿足不了信息化建設的需要。首先,企業應當大力引進高校的優秀畢業人才為會計部門的信息化建設貢獻力量。其次,企業應當注重對于員工專業知識的培訓,定期展開諸如講座、考核等活動,確保員工專業素養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再次,有條件的企業可以選拔優秀會計部門員工到國外進行深造,學習國外先進的信息化建設知識以運用到本單位的建設當中。例如:2014年7月19日—7月25日和2015年4月16日—4月22日,泰安市首批會計領軍人才創新管理與系統提升班分別在浙江大學和山東財經大學成功舉辦。53名學員緊緊圍繞會計行業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開展研究,取得了泰安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經信委、市財政局聯合頒發的結業榮譽證書,標志著泰安市首批會計領軍人才培養工程圓滿結束。
(三)完善會計部門的信息銜接機制
完善的信息銜接機制是會計部門信息化建設得以成功的必要保證。首先,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銜接機制,上下級會計部門間才能實現信息數據的無縫銜接,然后才能開展進一步的工作。其次,建立起完善的信息銜接機制,有利于會計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時時分享信息數據,時時查看信息數據正常與否,也方便了單位及時發現數據方面的問題,然后展開應對措施和追責行動。
(四)建立起會計信息化建設的監督機制
不光是會計信息化建設,任何部門的活動如果離開有力的監督機制,都可能發生貪腐問題,嚴重的還會影響整個單位的正常運行。所以,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建立一個專門的會計信息化建設監督小組,由財政局領導擔任主要監督崗位,時刻監督信息化建設工作,這樣不僅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有利于及時發現工作中的錯誤并及時進行改正。例如:為切實履行財政部門會計監督職能,充分發揮會計監督服務宏觀調控和財政管理的重要作用,今年以來,沈陽市財政局多舉措扎實開展會計監督檢查工作。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制定檢查方案。二是完善監督程序,明確檢查重點。三是重視整改落實,確保檢查成效。
參考文獻:
[1]程永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初探[J].經營管理者,2014,03.
[2]肖音.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4,28.
(作者單位:遼寧省實驗中學東戴河分校)
上接(第71頁)
的管理監督和具體執行相分離。
(四)完善權、責、利相統一的獎罰機制,強化成本費用控制意識
為汲取經驗教訓,避免重復犯錯,應有針對性的加強對員工節約意識的培訓,并完善燃氣企業投資項目建設獎罰機制。要建立成本約束機制,下達好成本控制責任指標,并層層分解至具體崗位,對明顯違反法律、法規及公司制度,尤其是違反技術標準化規定操作造成成本大幅增加的行為要進行嚴厲處罰,并組織管理和建設部門人員參與討論,分析原因、后果,研究處置辦法,在懲戒當事人的同時,警示他人;對節約了項目成本費用的員工應給予獎勵,如設置項目總成本控制效果獎、合理化建議獎、項目結算審核獎等,激勵相關人員發揮主觀能動性控制工程成本。
(五)強化財務參與,提升管理水平
為加強投資項目成本費用控制,應設立專職項目會計崗位,與管理部門和建設部門密切協作,逐項審核第三方編制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加強成本監控,尤其是對投資回收期、投資回報率等財務指標應認真審核,嚴格把關,確保其公正性。財務部門應及時將發現問題向管理部門反應,共同設法降低成本。
目前各燃氣企業競爭加劇,加強投資項目成本費用控制事關企業發展,各燃氣企業應結合自身特點,從組織架構設置、管理模式選擇、制度優化完善、業務流程再造、部門職責劃分、業務監督執行、獎罰機制落實等多角度強化管理,注重在項目各環節加強成本控制,以實現燃氣企業綜合能力提升,助力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1]夏斌.談城市燃氣建設和運營中的成本控制[J].經營管理者,2014/23:15-16.
[2]周福華.對燃氣企業工程成本控制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1/08:249.
(作者單位:深圳市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哺乳仔豬結轉為消耗性生物資產-保育仔豬;同理,當保育仔豬成長為育成豬時,則將保育仔豬成長至育成豬之間發生的飼料費用、人工費用、藥品費用、其他的制造費用最終結轉至消耗性生物資產-育成豬;當育成豬成長為育肥豬時,則將育成豬成長至育肥豬之間發生的飼料費用、人工費用、藥品費用、其他的制造費用最終結轉至消耗性生物資產-育肥豬;此外,還有后期不符合成為種豬資格的后備豬轉為育肥豬,同樣也將其后備豬生長為種豬過程中的飼料費、人工費、藥品費、制造費用結轉至消耗性生物資產-育肥豬,這個成本核算是嚴格按照生豬資產各個生長階段結轉的,符合了生豬資產生長的周期性,但要達到這中間每一階段的成本結轉的準確性,都離不開企業對各個階段所花費的費用按不同類別不同對象分別詳細記錄好,如發生飼料費用時,可以借記相關農業生產成本生豬資產明細項,貸記原材料,只有平時企業將所發生的相關費用記錄詳細,才可以清晰有條理的看出生豬資產成長過程所花費的成本數據,也為企業成本控制方面提供相關的詳細數據。
當企業將育成豬挑選出來準備當作種用的生豬,此時的生豬作為未成熟性生產性生物資產,在未被鑒定合格前將作為后備豬核算,此時需將育成豬成長至后備豬過程中發生的飼料費用、人工費用、藥品費用、制造費用結轉至農業生產成本-后備公豬/后備母豬。
當后備公豬、后備母豬被鑒定合格保留種用時,應將后備豬成長至種豬過程中發生的飼料費用、人工費用、藥品費用、制造費用結轉至生產性生物資產-種公豬/種母豬,此時種豬已作為企業培養繁殖新一代生豬的再生資源,所以需根據種豬各個階段產生的經濟收益對其計提相應的折舊費用。
[1] 王宇清. 對生豬會計核算精準化的探討-以上海農場種豬場為例[J].中國會計師,2013(125):30-31.
[2] 吳山民. 畜禽生產成本核算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中國農業會計,1992(11):19-20.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上接(第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