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偉明
狀物,猶如繪畫中的寫生,就是把事物的形狀、顏色、性能等特點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出來。這里說的“狀物文”指的是側重于狀物的文章,一般分為“狀靜物文”“狀動物文”“狀植物文”。這類文章或是以托物寄情為主,或是為了借物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學中,若迎合兒童的童心,采用趣味盎然的教學方式,孩子們就會樂在其中、情思飛揚。
一、抓住特點生發趣,托物言志寄深情
情感教學心理學研究指出,要善于用情景來烘托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氣氛,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教師利用實物演示和實地觀察,就能讓孩子既能抓住植物表面的特點,又能挖掘蘊含的隱性情感,從而在愉悅的情境體驗中發展積極的自我情緒,達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之效。
1.演示實物趣橫生
描寫植物類的課文可觀可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們色香味俱全,若采用實物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學生更有一種親歷感,更能通過觀察、思考直觀有趣地獲得知識。教學《石榴》,讓每個小組領回一個石榴好好觀察,孩子們趣味的觀察和品嘗后,用眼、口、手等感官去親近,打通了多感官的鏈接,不僅學會描寫石榴的樣子、顏色、滋味,而且在朗讀與說寫訓練中感悟到石榴的喜人,加深了對石榴的喜愛之情。而接下來的小型石榴展銷會,讓孩子拿著石榴介紹又一次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孩子在創意的推銷中對石榴有了更多的喜愛。
2.親近植物趣無窮
教育家方智范先生說:“最好的閱讀境界是身臨其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方教授的話一語中的地指出語文教學要關注孩子的體驗。教學《荷花》一課,我讓孩子把課文當導游詞,在小組內介紹取得旅游證,積淀對荷花真切細膩的感情,幫助孩子逐步形成自主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當孩子們對荷花心有所感、情有所思時,我組織他們去東洲公園欣賞荷花。那一刻,他們一門心思撲向荷花池邊,近距離觀察荷花時個個專心致志,于是,現場描繪荷花的姿態拉開了比賽的序幕,孩子們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將荷花的婀娜多姿、生機盎然描繪得栩栩如生,充分展現了荷花素潔高雅的本色。親近荷花,讓孩子們學會用好奇和探索的眼光觀察大自然,在自然的大書中心隨景動,情隨文涌,既享受到荷花的美麗和神韻,又陶冶了情操。
二、把握習性激發趣,保護生靈話親情
動物園之所以深受廣大孩子歡迎,是因為動物的機靈好動迎合了兒童的天性,他們一遇上個性鮮明的動物就會心花怒放。如果我們能利用這興趣的優勢,讓孩子看個夠、探個明,他們會始終保持濃厚的閱讀興趣,真正享受到學習的情趣。
1.動靜結合細心察
觀察為兒童打開了一扇了解動物的窗戶,也是他們親近、喜愛動物的前提。可以說,兒童的觀察能力越強,對動物的認識越清楚、越深刻。所以,教學動物類文章時,引導動靜結合的觀察不僅能激活學生的思維,還能深入角色體會課文豐富的內涵。教學《美麗的丹頂鶴》,讓孩子為丹頂鶴化妝,孩子們在繪畫中自讀、精思、感悟、吸納,豐富和拓展了閱讀的“心境”,激活了積極探索的熱情,既加深對文字的感受與記憶,又加深對丹頂鶴顏色美的印象。對于丹頂鶴的姿態美,我鼓勵孩子化身丹頂鶴介紹自己的姿態,孩子們展示了各種姿態,如“追逐嬉戲、悠閑散步、尋找食物、低頭沉思、翩翩起舞”,他們在有效的讀演互動中欣賞了丹頂鶴的美麗高雅,產生了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
2.潛心探究辨習性
心理學告訴我們,動態的變化著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很多孩子特別喜歡看《自然探秘》《動物世界》等電視節目,如果我們把一些動物類的課文也設計成動畫趣味導讀的形式,就能讓孩子在鮮明的動畫圖像中找尋到閱讀的快樂。教學《恐龍》時,我利用電腦課和孩子們一同上網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每個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恐龍進行專門研究,用各種方法展示它們的特點,形態、習性。孩子們有的自制頭飾自我介紹,其語言有機整合文本與資料;有的截取到了動物世界中有關的視頻,竭力再現史前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使大家身臨其境;有的以給人類的一封信給大家以心靈的震撼。此時再讀課文,孩子們親切有加,因為他們在不斷探索,不斷發現中與作者、文本有了心靈的共通。一篇課文帶動的是孩子的自主學習,給予的是孩子濃濃的研究興趣,這樣的課才是激發孩子潛能的有情趣的課。
三、順藤摸瓜探求趣,展開聯想抒真情
小語會會長崔巒老師指出:“要由分析課文的教學,轉向以策略為導向的教學,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運用語言能力以及學習能力。”而狀物類課文有其獨特的結構,它總是通過具體形象的描述突出物體的特點。所以,我們要順學而導,引導孩子我口吐我情、我手寫我心,在遐想和傾吐中享受無窮的樂趣。
總之,學習狀物類課文,我們要引導學生在趣味化的學習中用眼細察、用心體驗、用口表達。唯有這樣,他們才能在愉悅的情感推動下與文本產生共鳴共震,在潛心探究中抓住特點辨別習性,在聯想仿寫中托物言志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