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摘要】《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通過課堂教學,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而對學生反思能力的引導和培養是影響英語教學和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必須在英語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養成不斷反思的能力。
【關鍵詞】英語教學 學生主體性 反思 分析 認識 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099-01
英語到底是什么? English is a skill. English is a tool. English is easy, just like Chinese pinyin. English is no longer a foreign language.也就是說,英語是一種交流工具,是學生未來與外界交流的手段。
《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用科學方法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英語教學的實踐證明,受教育者對某一事物從無知到有知的變化,從知之甚少到知之較多的變化,教師只能提供條件,只能幫助促進,而不是灌注,更不能代替。學習英語,真正的學習主人是學生本身。倘若學生不愿意學習,那么再高明的老師也是教不會。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我們每個英語教師的首要職責所在。我們應該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去學習。
一、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重要性。學生是學習的發展主體,一切教學影響和教學效果只能通過學生的自身活動才能實現。沒有學生的主體性,就沒有學生能力的發展和提高。所以,教師必須樹立學生主體的觀念,上課時應該調動學生懂得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多種途徑給學生提供各種學習的機會。
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例如:一個單元的學習后,學生是否能主動對本單元單詞、句型、語法和自己的其他學習行為進行系統總結,反思在學習中的利弊得失,以求今后總結經驗,再接再厲呢?通過幾次問卷調查和設計課堂反思本等形式,引導學生不斷反思自己,從而有利于今后的學習。使學生必須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自覺地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主動地參加課堂上各項聽、說、讀、寫教學活動,力求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動腦、動身、動眼、動口、動手的活動狀態,從而主動地學習。
學生要樹立“自我主體”意識。不能習慣地被動地“聽課”,只當“聽眾”的角色,要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體,要主動活潑地學習,要喚醒自主意識。懂得知識的獲得主要靠習得,而不是靠教師教得。
二、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
學生有無主體意識,能否堅持自覺學習,與其對英語學習的目的是否明確關系極大。學習目的是學生積極認知事物,參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人對某種事物一旦確定目標以后,他就會優先地并且愉快地去為之奮斗。畢竟學習英語不是娛樂,不能靠直接興趣。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使他們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了解學習任務,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和保持學習興趣。根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大多數學生喜歡英語是因為他們認識到英語是一門國際交流的工具,認識到學好英語已經有利于實現我國全方位的強大,遨游未來的高科技時代,領悟到英語有一種漢語有時難以表達的幽默感;還有部分學生想學好英語是因為想借助英語這門工具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自己的目的。
三、指導學生學會和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
英語學習方法是學生為完成任務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活動狀態,指導學生科學地用腦,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采用豐富多彩的教訓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一旦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可以不斷地獵取和更新知識,終生收益無窮。
學習英語的方法很多。有聽、說、讀、寫單項學習法和多項學習法。聽的學習方法有:聽視、聽說、聽讀、聽寫等練習。而聽視的練習方法又有:聲音與圖畫配合的練習、聲音與動作配合的練習和聲音與實物配合的練習。這些活動教師現在通過多媒體做起來更加容易。說的學習方法有:句型練習、配對對話練習和話語結構練習、回答、對話、獨白、敘述、報告、角色表演等。讀的方法有:朗讀、默讀、精讀和泛讀等。寫的練習有:書寫、抄寫、默寫、縮寫、擴寫和改寫等。常規的學習方法有預習、上課、作業、復習、活用交際等基本方法。各種方法異彩紛呈,不勝枚舉。
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訓練可以采用多種途徑。通過課堂教學,結合學習內容,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使教學全過程成為學法指導的全過程。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課堂上采用的方法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方法,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應力求科學、恰當、靈活多樣和具有創造性。
四、創設課內外活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首先應該指出,學生學習外語,是靠他們自主地學,直接與英語信息源發生作用。教師是指導者、助學者,通過優化教學過程,加快學習成果的形成。教學不是我教你學,更不是我講你聽。優秀教師的經驗證明,英語課堂是學生學習和應用英語的重要場所,教師要創造條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聽、說、讀、寫實踐活動的有效運作,實現學生認識結構的重構,達到人的素質的升華。
教學活動總是圍繞教材的內容開展的。在呈現新內容時,教師應拋開課本,采取多種形式,進行面對面的直接交流,設計出一套套聽、說、讀、寫教學活動的方案,啟動學生積極參與,在初步掌握教學內容后,學生再回到課本認真細讀。并作必要的鞏固和記憶練習活動。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依賴于這種生產性、創造性的訓練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想象力有了馳騁的天地,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將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也會在不斷的創造中得以飛躍。
參考文獻:
[1]《牛津英語Starter及7A教材教法建議》
[2]《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1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
[3]《小學英語教師手冊》,廣西教育出版社,魯宗干主編
[4]《牛津初中英語教師教學用書》,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