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斐 陳盛彬 鄧阿琴
【摘要】《園林工程施工技術》是一門以實踐操作為主的課程,本人在該課程的實踐教學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和短板,其教學和學習效果不夠理想。針對這些問題和不足,提出了幾點改進措施一起探討。實踐表明,采取這些措施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園林工程 實踐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222-02
目前高職院校招生競爭激烈、渠道多樣,對于就讀農林類院校的大多生源來說都首選省會等大城市,從而導致省會以下城市院校招生門檻普遍降低,人才培養的環境受到了影響,難度隨即加大。這就要求我們重新變通思路、重塑教育理念、做出特色示范。以園林類專業來說,學生選擇本專業的認知度不足,對專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一片茫然,包括他們在學校學生習的過程中目標不明、興趣不高,畢業之后企業招不到能用的人才、學生找不到適合的崗位。因此,課程設置和教學至關重要,園林類畢業生畢業之后,主要從事園林工程施工、資料管理等相關工作。就《園林工程施工技術》課程而言,其具有實際操作性很強的特點,課程教學建議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現場教學、項目教學等方式進行。
為了更好地滿足職業崗位的需求,《園林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應改革以往“紙上談兵”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實用性的技能操作訓練,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和創新精神[1]。針對以上問題,現就本課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提出一些參考建議,旨在促進本專業的教學改革,為今后的人才培養找準思路、增加興趣、拓展市場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采取的建議與措施如下:
1.更新實踐教學內容,優化知識結構
現代園林建設理念和建設特征不斷變化,追求鄉土特色的同時,力求景觀效果的個性化和創新性,加上各種新信息、新技術、新材料和設計理念的大量出現,因此,原有的課程體系將不能完全適應園林工程類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要求,為適應市場發展需要,園林工程這門課程的內容也應推陳出新。我校在制定園林工程專業學時,遵循拓寬專業面、加強能力與素質培養的原則[2],擬定園林工程教學模式為理實一體化。在原有的土方工程、園林給排水工程、花壇與砌體工程、水景工程、園路工程、假山工程、綠化工程和園林供電與照明工程共八章內容上,增加了《園林工程實驗實訓指導書》,即對每一章的內容進行有目的、有步驟的可行性和實用性的實踐教學。新的實踐教學內容不僅拓寬了學生知識面,而且更加適應園林行業市場發展需要。
考慮到學校學生上實驗實訓課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對于《園林工程實驗實訓指導書》的教學內容目錄調整如下:微地形(沙盤)制作、園林噴灌圖的繪制、小型砌體工程施工、園林噴泉管道制作安裝(PPR)、園路工程施工、塑石假山工程、大樹移植工程和園林照明圖的繪制。
從操作的方式來區分,即有:
①施工圖設計類:園林噴灌圖的繪制、園林照明圖的繪制和園林植物配置圖的繪制;
②施工圖設計與施工類:微地形制作、小型砌體工程施工、園林噴泉管道制作安裝(PPR管)、園路工程施工、塑石假山工程、大樹移植工程。
從施工制作的場所來區分,即有:
①室內實訓室完成類:園林噴灌圖的繪制、園林照明圖的繪制、園林植物配置圖的繪制、微地形(沙盤)制作、園林噴泉管道制作安裝(PPR管),完成時間與理實一體化教學(其課時共計60學時)同步;
②室外實訓基地現場完成類:小型砌體工程施工、園路工程施工、塑石假山工程、大樹移植工程,完成時間為一周(每天4學時,共計20學時)。本門課程的教學總課時為60+20=80學時。
2.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2.1強化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專業課中的職業素養和技能素養息息相關。首先要上好第一堂實驗課,條件好的學校可以到校園的廣場和正在開工的現場進行講解,顯然校園廣場對于大二學生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不過老師要先做好備課計劃,抓住重點,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帶領學生深入體會園林的文化和內涵。在實驗室教學的過程中,要用實用的適用的實驗指導教材和多媒體課件,挑選一些典型的工程案例,從工程施工圖、現場照片再到成品實景圖片,從工程設計規范、施工說明要求到施工圖設計方法進行講解,展示一些工程的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由淺入深,深入淺出地分析,進一步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相結合,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討論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由被動轉入主動。按照企業施工員和綠化工的要求訓練學生,加強學生的整體素質。此外,培養部分優秀學生并讓他們參與老師的工程項目來,使學生了解園林工程的操作流程,熟悉項目管理過程,了解市場需求,促進優秀學生的帶頭引領作用。
2.2加大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進程飛躍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園林行業急劇轉型升級,園林人才供不應求,園林院校工程施工類師資力量空前匱乏,通常是一個老師身兼多門課程,加上新進老師大都是大學剛畢業,缺乏工程實踐經驗,教育教學往往是停留在理論基礎層面。老師的言行舉止讓學生獲知和模仿,老師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追隨和崇拜,老師的艱辛付出讓學生受益非淺,通過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活學生求知的欲望,從而帶動學生各方面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學質量是一項長期的且不斷更新完善的工作,學院領導要高度重視,組建有領導和組織能力的師資科,師資隊伍建設任重道遠,功在千秋。為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我們通過組織教師參與園林工程建設活動,鼓勵教師到園林企業一線進行培訓或掛職鍛煉,從中了解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掌握成熟的施工技術,積累施工經驗,創新教學觀念,提升了教師職業技能;領導主持園林項目建設,帶動專業老師共同參與學術活動,拓寬了老師的教育理念,加強了老師的教育責任感和價值觀。作為教師,必須是專才、通才,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和教學能力,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愛和激情,力爭成為德才兼備的“雙師型”教師,在職業崗位上不斷學習、腳踏實地、堅持教書育人的職業道德[3]。這就要求園林工程教學的教師緊跟行業發展,不斷更新知識,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具備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教育技能。
3.案例示范,實地操作,將課程項目做出成效
為了與園林行業項目接軌,對于課程實踐,我們制定了詳細的實訓計劃和方案,帶領學生在實訓基地實地施工,做真實的樣板工程,做實用的園林小品。下面以我校2013級大二學生在園林工程課程結束后的“園路工程施工實訓報告”作為案例。報告題目:《園林工程施工技術》課程實訓總結——2013級園林技術二班(第一組),題目下設有:實訓時間、實訓地點、指導老師、班級、組長、副組長、組員和實訓工具、實訓項目內容和實訓心得體會(略)。
實訓項目一 園路工程施工(圖1-10)
1?鄢1m雨花石園路施工步驟:第一天上午聽指導老師講解和點評上屆學生的作品和實訓報告,進行分組,下午做好施工設計方案,做好施工前各項準備,每組所需工具和材料:鋤頭、鏟子、磚刀、鐵灰板、灰桶(3個)、扁擔、簸箕(2個)、木模板、水泥和砂卵等。
①在老師指定的范圍內,選擇一塊平坦的地塊,定點放線,挖出長寬深為1200?鄢1200?鄢200的路床,進行整平夯實,然后放入木模板固定,模板內寬為1?鄢1m。
4.結語
園林工程施工技術課程實踐教學,重在實踐,旨在帶領學生動手操作實驗項目,這就要求老師能應以身作則,熟悉施工流程和規范,有施工操作和項目管理經驗。老師先示范,能做出小部分樣板,學生參考著做,加做邊指導,但不一定每章節的實驗項目都是現場操作的,也有部分章節的實驗項目是用AutoCAD繪制的,這也要求老師能運用AutoCAD操作演示,講解繪制流程和注意事項。對于室外操作的實驗項目,學校應有實訓基地作平臺,在實施過程中履行經濟實用原則,有些材料可重復利用,做完就拆洗。不過有些學校是在室內運用簡易材料進行實踐教學的,例如:用泡沫板、石膏或花泥做假山模型,用仿真花草作搭配。不管哪種教學手段都是可取的,各有優勢,在實驗實踐操作過程中充分讓學生了解施工項目的流程和步驟,了解各種工程素材和設施設備,通過培養學生的判斷力、想象力和自信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園林類專業學生通過現場教學和參與老師的項目,積累了現場組織與管理能力,增強了職業認同感、責任感和就業適應力,同時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德威.園林工程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林業教育,2007.(5):70-72
[2]劉維東等.提升學生專業素質,促進園林工程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4.9(22):51-52
[3]鄧阿琴等.職業教育課程設計教學反思[J],成人教育,2014.9(333):100-102
作者簡介:
徐一斐(1979-),男,海南儋州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與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