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蘭
摘要:新課改的實施下,對教師如何教學、培養什么類型的學生等多方向發展提出了更多非單一性的要求、教師不再被強迫“生產”應付考試的“機器”,而是會說、會寫、會想的高中生;學生也不是單純地做練習題,拼命地背課文,甚至還背作文,而是積極樂觀地學習,平靜地面對考試。為了達到目的,教師和學生應共同應對課改新形勢,互相配合協作,探討出雙方都能發揮自身最大潛能的教與學的方式。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創新教學
高中語文教學和初中語文教學因考試難易程度的不同,教學方法也不一樣。高中語文教學方法豐富多彩,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認為必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采用新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一、突出主體作用,給學生一個平等的學習環境
首先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就應該把新的教學理念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轉變老師唱獨角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明白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是地位平等的,在教學中是屬于雙向參與模式因此,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給予那些創新的學生鼓勵并積極的創造創新的學習環境。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的改變首先就應該從教師的教學方式開始變革創新從而逐漸地影響學生。學生作為知識的研究者,要不斷的提高自己在語言能力上的修養,那么,教師如何才能使學生積極地發現問題,推敲問題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呢?以曹雪芹先生的《林黛玉進賈府》為例,教師在講解之前可以先播放《林黛玉進賈府》的視頻,讓學生們了解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知道賈府由王熙鳳掌財政大權,賈母的地位最尊貴,寶玉和黛玉是如何相遇。這樣可以吸引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后再讓同學們閱讀課文,提出問題,大家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如果老師只是按照傳統的的教學模式,讓同學們集體朗讀課文,后理清情節,分析人物形象,對于現在的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很難正確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高中語文教學要想提高學生的鑒賞理解能力,只有將教學的重點從語文知識的學習轉移到語言的學習,知識的積累,學生能力的提高上,那么語文教學的目的就達到了。
除此之外,教師要打破常規,就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機會的平臺,比如老師可以通過作文講評課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在課堂上讓學生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只有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才會感覺到自主學習收獲的喜悅,讓他們表現自己的創造力。作為語文教師也可以借助網絡資源建立一個自己的網站供學生發表創新性作品或評論,總之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供不同的展示平臺讓學生的創新思維有發揮的舞臺。
二、意境教學法讓課堂更生動
作為中華文化藝術瑰寶的古典詩詞,古代詩詞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表達詩人們的愛國情感、政治抱負、生活遭遇等等,因此,要求讀者帶著豐富的情感進行閱讀,才能深刻領悟到古詩詞中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從而提高古詩詞的教學質量。例如:我在教柳永的《雨霖鈴》這首詞時,詞中的“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表達多情才子對戀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行反復閱讀,再讓學生互相討論、評價,讓學生從討論中得出這首詞的真正意境。此外,還可以將古詩詞的意境教學進行優化。高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之所以枯燥無味,是因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古詩詞中的意境給淡化。詩詞的靈魂就是意境,只有將古詩詞的意境進行優化,才能快速掌握作者的詩意。例如在教《念奴嬌·赤壁懷古》此文時,我先讓學生自行想象詩詞中所涉及到的畫面,然后再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與分享自己對于此詞的感受。經過討論,學生積極發表意見:有的同學說“我感受到一種磅礴氣勢,就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還有的同學說:“我感受到了宏偉氣魄,即‘大江東去,浪淘盡”,還有的同學說:“我感受到了英俊灑脫的周瑜,即“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等等,學生們在老師正確的指引下,感受著古詩詞的美好意境,體悟作者豪邁的情感,進而提高了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所以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老師積極利用古詩詞意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的領悟古詩詞的魅力,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三、對比教學法讓課堂更高效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存如枯燥無味、毫無意境、學生難以理解詩意等諸多問題,使很多學生失去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在古詩詞課堂上出現厭學情緒,從而大大降低了古詩詞的教學質量。要想提高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效率,必須在新課改下使用創新的教學模式,才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快速提高古詩詞的教學質量。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上使用對比法,我個人認為比較有效。所謂的對比教學方法,就是將兩篇具有相同的背景、使用手法、風格等古詩詞進行比較,從而提高學生文學修養以及鑒賞詩詞水平的一種教學手段。比如,可以對比來自同一作者的兩篇文章。就像李清照的《醉花陰》和《聲聲慢》,我在進行教學時,就利用這兩篇文章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看看其中主要表達作者哪種哀思。同時也可以把問題設計好,分任務給學生,讓學生分組討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并讓每組派出一個代表進行講述他們的不同之處,老師再進行總結。李清照的《醉花陰》是她早期的作品,詞中所描述的情感是她早期生活里的相思之情;而《聲聲慢》是她晚年創作的,主要描述的是作者在歷經國破家亡之后,年老體衰的她,無依無靠,孤苦伶仃,比前一篇的作品的哀思更為厚重。通過比較后,學生能開啟思維,并積極發表自
己的意見或見解,從而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課堂氣氛也變得活躍,學生學起來不再覺得枯燥無味!
總之,為了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實際運用的能力,讓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和判斷能力得到良好的發展。就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以創新為學習方法,以學生活動為主體,課本結合社會實踐,利用古詩詞的、對比教學法和意境教學法等,才能培養學生識記、理解、分析、表達和鑒賞五種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