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光體
摘要:筆者在本文中講述,初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中,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精講多練,學生多加應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計算機;提高教學效果
在中學教學中,計算機操作課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如何提高計算機操作課堂教學效果就值得眾多計算機教師去努力探索;雖然“向45分鐘要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直都是我們教師努力探索的目標,但是,計算機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它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一節課內要使學生盡可能學到更多的計算機知識,操作熟練,需要教師花費一翻心血,尋找使每節課達到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徑,因此說這一課題,值得計算機教師努力探索。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挖掘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人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獲得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要想提高計算機操作課堂的教學效果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優化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學習。
目前,大部分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的通病是一味從學科角度強調知識內容的理論性、系統性,教學內容顯得繁瑣、復雜。教師對這種教材內容如果缺乏精心準備和思維加工,就照本宣科,其結果必然會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失去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為此,我們在遵循新課標的前提下,可有機結合初中生喜歡信息技術學習的特點,適當滿足初中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強烈需求,對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以利于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在優化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上,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扣緊新課標,按照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對教學內容重新編排,藝術加工;二是可把教材內容劃分為信息技術基礎課和技能課兩部分。信息技術基礎課主要是信息技術入門知識和基本原理;技能課是在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基礎課之后,采取任務導向,給學生布置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務,要求學生上機動手實踐,并在一定期限內完成。由于教材和教學內容是由信息技術教師自己編寫,注重教學內容之間的銜接,而且組織教材內容主要采用實例的方式,有詳細的操作步驟,有利于教師熟練地設計好教學目標,在精講中做到突出重難點、抓住關鍵、簡明扼要,深入淺出,有利于充分照顧學生,使學生能夠較快地抓住學習要領,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消化、吸收知識。
一、選擇合適的教法,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
計算機操作課是有趣、好玩的,因此,教師在教法的選擇上應注意激發興趣。常言道:學習興趣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巨大動力,是激發創造的精神源泉。學生的興趣越濃,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最旺,知識遷移最快,信息交流量最大,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效果當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法的選擇、運用,必須有利于激發興趣、培養興趣、穩定興趣、發展興趣,將枯燥的知識技能溶入到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中。在上課初期,我在講計算機畫圖時,會結合“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游戲,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
例如在進行《網頁制作》這一教學內容時,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好的網頁給學生看,告訴他們在網頁中不僅要有好的文字內容,還要有優美的背景音樂,以及一些好看的動畫效果。這樣的網頁在教學過程中演示,學生會立即表現出興趣。通過這樣一個情境,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網頁,并教會他們利用所學過的軟件來制作網頁,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二、計算機輔導中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習自主能力
自學是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是學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基礎。有效地教學方法應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的有機結合。通過教師認真編導教程,積極引導,不斷輔導,落實到重在導思,導操作上,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及不斷的練習,能獨立完成有關操作,在學生認知水平能夠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適合自學的內容讓學生自己掌握,從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始自學的內容要少而簡單,等學生認為自學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且樂于參與時,再適當加大自學的難度。
自學主要包括對教材的自學,還有就是課余時間對教材之外的一些相關知識的自學。前一類為課堂學習和后一類自學打下基礎,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知識;后一類則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學,帶有廣泛性和選擇性,是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相關知識的獲取。所以在學習計算機時,老師不僅要在課堂45分鐘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外,還要在課余時間,提倡學生到學校機房或者家里有電腦的在家中,多多練習,不斷思考,熟悉掌握。
三、計算機課程,少講多練,精講多練
初中計算機課程是一門重在操作的課程,教學中應強調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由于很多學生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加之計算機教材的理論性較強,抽象的概念也比較多,這對學生們學習接受都產生一定的障礙,針對這一情況,我把教材《用計算機畫圖》的內容放在前面來講,再配合“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游戲,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們對電腦已不再陌生,我就帶著他們進入Windows的"畫圖世界"。在畫圖紙上進行畫點、畫線、畫圖形等操作,使得抽象和枯燥的講解變的形象有趣。這樣,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就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在課堂上,有些內容講得越多,學生越糊涂,講一節課不如操作十幾分鐘。在許多操作課程中,注重教學質量,采取少講多練習,通過精心導入,讓學生了解本節課學習的基本內容,然后再授新內容,最后進行鞏固練習訓練。一堂課一般只安排十幾分鐘進行講解、示范,空出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上機練習,對所學內容得到鞏固、操作熟練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時也可根據學生的理解知識能力,講授內容作一些適當調整,著重講一些重點、難點、疑點,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讓學生親自去操作實習。
四、鼓勵學生多應用計算機技能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親自動手、親自實踐,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奧妙。才能體會成功的樂趣,這里說的“躬行”不僅僅是前面提到的簡單的練習操作,而是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用于解決現實中的具體問題,為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真正目的。例如在學習“畫圖”時,同學們可以利用畫圖中的一些工具,隨心所欲地繪制出美妙的美術作品,可以當禮物送給別人,也可以當作自己的電腦桌面;學習“文字處理”內容時,可以利用所學的字體、段落、藝術字及插入剪貼畫等手段制作板報、賀卡和校報校刊;在學習“網絡基礎知識”時,可以在互連網上搜集學習資料,進行網上學習;學習excel表格時,可以計算自己的多科成績等等。
五、結語
以上即是筆者在初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幾點膚淺認識。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為了緊跟科技的發展,適應初中計算機教材內容的更新頻率,我們應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教學是一門藝術,計算機教學剛剛起步,還需要我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