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如
摘要: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優化了作文教學的過程,是作文教學實現低耗、高效的又一途徑。尤其是對于我們民族地區,有效利用多媒體整合有用的信息,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運用手段;優化作文;教學
隨著科技的進步。教育的發展,現代教學手段不斷地運用到課堂中來,并發揮著它獨特的作用。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在作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觀察、想象能力,從而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拓展思維空間,使作文課變得生動活潑,大大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精心制作課件,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作文成功的先導,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前提條件,是一個人積極探求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各種能力的提高,而學習興趣的培養,關鍵在于教師的激發與引導。作為教師一定要在導向上多動腦子,在教育方法上認真探索,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提高教學質量。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幫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
電教媒體借助現代化的聲光手段、動畫技巧、音響效果,通過多種媒體信息來表現作文教材的內容,形象具體,生動有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信息,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豐富學生的想象,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如果我們根據作文教學的需要,經常從學校的電教資料庫中取材,用心編制作文教學資料,把學生限于生活環境無法親眼目睹而又十分感興趣的現象或過程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如海上日出、火山噴發、龍卷風、天安門廣場等等。課堂上,把作文教學所涉及的視聽環境鮮活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縮短學生的主觀認識與客觀事物間的距離,這樣在學生心中會引起強烈的真實感。解決課堂教學時間空間的限制,解決學生無法親歷教學內容所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及變化過程的難題,會有效地提升課堂作文教學的質量。
二、用好信息技術,增加閱讀量,為寫作打好基礎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自外而內的吸收,是學習語言;寫作是閱讀的目的,是自外而內的表達,是運用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必須以學習語言為基礎,必須通過閱讀的內化吸收完成。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不僅能提高閱讀教學效率,而且能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傳統教法中的“讀”,主要有教師范讀、學生默讀、朗讀等形式,對于死板的文字,學生自然會感到枯燥乏味。對教材中一些敘事性較強的記敘文及抒情味較濃的散文,如果采用與教材配套發行的課文朗讀錄音,其效果就會大不一樣。播音員的語音平穩和諧,娓娓動聽;主持人的語氣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令人賞心悅目。然而,每個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個教師既有播音員的聲音又有主持人的語氣,而在教學中運用錄音媒體便能揚長避短。學生對于自己沒有或很少聽到過的專家、名人的朗讀錄音懷有極濃厚的興趣,注意力會更集中。可以使學生正確領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幫助學生掌握規范的聲調,提高閱讀興趣,擴寬閱讀面。互聯網是一個無邊無際的世界,它里面的資料包羅萬象內容豐富極了,你需要的資料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輸入關鍵字,不需幾秒功夫,許許多多相關或者相近的資料就會展示在你的面前,讓你挑選。那色彩鮮艷的圖畫、優美動聽的音樂、豐富多彩的內容能深深地吸引學生,喚起他們學習的潛在意識,激發他們的興趣、情感。這改變了學生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的狀況,使學生逐漸由消極的接受者轉變成積極的知識探索者和主動的能力構建者,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習效果顯著。
三、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再現生活情境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故作文教學時,教師須引導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直接參與各種活動獲得第一手材料。但是,小學生的活動大多在家庭與學校這兩塊巴掌大的天地里,作文材料僅局限于自己親身經歷的那么幾件事,作文源泉定然枯竭,教師的作文又囿于課堂,習慣于“教師命題”學生榨“文”的傳統封閉式作文教學模式。而多媒體教學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視覺、聽覺形象,為豐富學生的表象,開拓學生的思維想象力提供了物質基礎。這樣在作文教學時,可突破時空的限制,將人、事、物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又為他們提供了作文的素材。
在作文教學中運用錄像教學即事先組織學生開展有關活動,并根據寫作訓練的要求進行拍攝,剪輯成錄像。由于錄像教學具有超越時空的特點,它集反復、暫停、切換、快慢等多種功能,形象鮮明,再現迅速,表現力豐富。在指導寫作時演示,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活躍學生思維,引起學生回憶,收到令人難于想象的奇特效果。
四、運用電教媒體積累材料,豐富寫作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普遍存有“畏難癥”。不論是命題作文,還是給材料作文。教師在提出寫作要求后,盡管反復提示、啟發、引導,學生還是不知從何處下筆,常有“無話可寫”之感。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寫作必須擁有與作文相關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積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動中通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這就要求學生在寫作前必須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進行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獲取寫作素材。由于學生平時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亂的。面對作文題目自然也就難以下筆成文。倘若所寫之物。都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實地觀察后再寫,這又是極不現實的。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解決這一難題。
此外。還可以借助投影(或幻燈)、錄像(或電影),對學生進行課堂指導。比如,要求學生寫山水游記、狀物繪景類的作文。可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題目、寫作要求及相關的提示性文字。這樣,教師按投影字幕依次講解。既節省了板書時間。又可以加深學生印象。與此同時,播放供學生進行觀察寫作的自然山水風光錄像片。并指導學生逐一觀察,對所要表現的客觀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學生有了生動可感的寫作材料,下筆成文也就比較容易了。
總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優化了作文教學的過程,是作文教學實現低耗、高效的又一途徑。尤其是對于我們民族地區,有效利用多媒體整合有用的信息,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