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
核心提示:做企業,必須把客戶的追求當作你的追求,把客戶的利益當作你的利益。
當下中國,創業確實是時代最強音。我每投一個項目,都會想“又是一個Facebook”,結果往往變成“又是非死不可”。這是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過程,也讓我做投資五六年來收獲很多慘痛教訓。
為什么有的公司會死掉?為什么有的公司賬面只剩下幾塊錢也能咸魚翻身?創業,永遠跟自己的能力、夢想和意志有關。不斷追逐太陽,即使到達不了,也會離太陽最近。
好產品,爛營銷
公司A是我最早投資的三家公司之一。創始人畢業于美國一流的商學院,來到中國想做一個有可能推翻新東方的好項目。他們基于網絡辦學校,可滿足1萬人同時在線學習,半小時收費15美元。可以說,這家公司不缺好的產品,不缺好的教育團隊,但一直沒有本土營銷專家,結果好的產品沒有賣出去。五年后,其規模依然不大。
營銷為王。比如,把某種補品宣傳成補藥,廣告場景是父子倆聊天,父親對兒子說“隔壁買了某某某,你怎么不買給我?”——你可以說這是道德綁架,但不可否認這對中國人依然有效。
好團隊,壞風氣
另一個案例,依然是我投資的一家足以推翻新東方的公司。投了之后,團隊出問題了:三個合伙人都想發財,但當遇到困難時,大家就你指責我、我指責你。
若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新東方,便不會如此。新東方人力資源的核心特點是同學、同事、同鄉(3T)。俞敏洪跟王強是同班同學,我跟俞敏洪是北大同事,曾經是他的領導,后來俞敏洪是我的老板。我們的組合相當怪異,但非常堅實。當出現問題時,大家知道什么可以斗氣,什么不可以斗氣。三十年的共同情感、共同追求,不會因一個問題解決不了就拍案而起,所以這種關系相當牢固。
同夢,不同床
夢雖好,床不同。如果兩個人想的不一樣,創業就會變得非常艱難。很多初創公司,三年內基本看不到賺錢的跡象,甚至薪水只能拿三五千元,但是大家仍在堅持,為什么?因為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在納斯達克上市。
創業團隊,股份分配必須平衡合理,一定要有一個同甘共苦的分享機制。如果創始人獨占股份,人家憑什么為你賣命、跟你追夢?這樣的公司,一般都不會成功。
我早期投資的一家公司,CEO擁有100%的股份,結果前三年苦得要死。他再次創業時,就找到一個合作伙伴,兩人股權40%對開,還有20%給其他股東。這家公司主營教育培訓,他甚至把1000萬元的房子賣掉創業,到今年營收都過億元了。如果沒有找到同甘共苦的人,恐怕他的第二次創業也很難堅持下去。
好馬,配破鞍
還有一家醫療公司,做B2B生意,聯合創始人是生物學博士和法律博士。講到產品時,他們說得頭頭是道;但談到營銷時,兩人都不知道該怎么辦。實際上,B2B生意的關鍵,在于如何與購買者進行利益分配。
創業團隊,需要CEO、CTO、產品總監,一定要把人才配置好。新東方做到1995年底時,已遠遠超過了已有產能。CRI、簽證、出國……俞敏洪根本忙不過來。我將這些業務接過來,慢慢地形成完美的產品線,構成新東方早期發展的動力。
沒人才,強擴張
真格基金投了一家時尚類創業公司,產品很強大,很獨特,用戶也非常忠實,但一直找不到CTO,后來發展很困難。我說,擴張如發酵,沒有人才,就發不了面團。
新東方也有這樣的經歷:俞敏洪不來講課,學生就不來。但1997年后,就變成了俞敏洪來講課,學生卻不來。按新東方的打分體系,他應該是被辭退的。
為什么學生不再想聽俞敏洪講課了?因為他太忙,講課已經沒有活力,和學生之間缺乏親密互動。所以,創業公司得有人才配置,不斷積累人才,公司才能不斷擴張。
估值不能太離譜
創業公司做到半年或一年時,VC會過來找你,你也會找VC。天使階段的投資一般是一二百萬元,A輪融資一般有500萬-700萬元。不論誰先找誰,一定要講動人的故事。如果你的公司正瘋狂成長,可以要價高一點,但若高得離譜,大家就只好不理你了。
根據我這兩年的經驗,三五倍的估值很容易拿到。比如年初200萬美元的價格,到年底就可以要價500萬美元。我投資一家公司,投的時候是25萬美元占10%的股權。過了不到三個月,一家知名VC提出,愿意出150萬美元占5%的股權,但那家公司認為估值太低,沒有要。
后來,那家公司倒閉了。我想,如果當時要了那150萬美元投資,現在應該還能活著。當錢來的時候,千萬不要拒絕。請記住,公司以生存為大。
對客戶要有敬畏之心
做企業,要對客戶無條件地熱愛,無條件地呵護,必須把客戶的追求當作自己的追求,把客戶的利益當作自己的利益。
新東方早期,有一次老師對學生承諾,住三星級賓館、有空調、有彩電,結果學生來了發現什么都沒有。此事鬧得很大,很多人打電話來問:怎么回事,我們相信你才把孩子送來,怎么騙人呢?我們當時做了一件事:要退款的全額退,我們給路費,并就地解決三星級賓館,最終賠了好幾千萬元,此事才圓滿解決。雖然我們賠了錢,但壞事又變成了好事,反倒吸引更多學生來報名。
我們的原則,就是讓客戶滿意。永遠對市場、對客戶懷著敬畏、虔誠的心。這樣的公司,哪怕把資本賠光了,市場也會認可。(支點雜志2016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