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現在的大學生受到很多社會因素的影響,面臨的最大考驗就是就業困難的問題,面對新的就業觀念和對大學生價值觀的種種考驗,該怎樣才能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成為我們應該深入研究的問題,在對現代大學生就業觀進行全面總結和分析之后,根據現在女大學生的就業情況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女大學生;就業;擇業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13-004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21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由于高校招生的范圍逐漸增加,女大學生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但是對于就業機會來說,女大學生的優勢卻相對較低,同樣接受高等教育的很多女大學生找工作都會面臨困難,男生就會容易一些。所以女大學生就業一直都是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長期以來,對于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國內外都進行過研究,但是很少有人研究大學生的就業觀問題,對于處在弱勢地位的女大學生就業觀問題更很少有人研究。只有真正了解現代女大學生的心理訴求,才能根據他們的想法來制定出相應的對策,為用人單位提供可靠的理論支持,也能讓家長及學校對女大學生就業做出合理的指導。
一、當代女大學生就業觀的特征
(一)女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呈多元化傾向
1.追求自我價值
中國傳統理念中的相夫教子早已經不是現代女大學生追求的人生目標,在對人生的定位中,她們把工作作為體現自身價值的一種方式,希望通過事業發展來實現自我。
2.重視經濟價值
女大學生在相同的社會地位條件下選擇職業,首先考慮的是經濟收入,對未來發展產生直接影響最有利的職業也會納入優先考慮范圍,研究大學生擇業選擇的條件我們不難看出,差不多有近31.5%的人都會看重工資和待遇問題。
(二)女大學生風險意識和創業精神不足,高穩定性仍然是女大學生擇業的重要特征
對一些具有高風險性和創新性較強的職業女大學生選擇相對較少,調查結果顯示選擇高風險創業的女大學生還不到1.1%。這也說明,女大學生還是對傳統的職業較為側重,這也是男女心理差異造成的一大特點,女性都比較謹慎,沒有敢于挑戰的勇氣,所以穩定性強的工作更適合女性的特征。
在眾多職業當中比較受女大學生歡迎的職業有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原因之一是工作環境穩定,其二就是待遇比較高,這些因素都有較大的誘惑力,這也證明大學生求職都注重穩定的工作環境。選擇這些單位的女生比男生要多。由于人才過剩,就業將會越來越難,大學生找工作難也會成為比較普遍的現象,女大學生面臨的困難更加明顯,所以工作的穩定性也就成了女大學生擇業的重要標準之一。
(三)家庭對女大學生就業決策的作用減弱但仍舉足輕重
在女大學生就業選擇上家長也已經不再起決定性作用,但還是會幫助指導和提供就業信息,即使父母不會影響大學生的就業觀,但是還有19.6%的就業信息是由父母或是親友提供的,就業選擇機會比男生高了近九點三個百分點,這也證明在自由擇業的環境下,家庭親友為女大學生就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對未來發展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就不難看出女大學生就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家庭的影響,而男生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小。
二、女大學生在就業觀上存在的誤區
(一)在價值主體上,個人的價值取向較強
市場經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觀念,影響了現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對女大學生的影響更加深刻。過于看重職業本身帶來的個人利益,卻忽視了職業產生的社會價值;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忽略了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產生的價值,在面對支援西部和偏遠地區就業的問題上,只有10.9%的學生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去西部和基層就業,這也證明了現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缺失。
(二)就業期望值偏高
女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轉變,但是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女大學生還是把擇業目標定在了大城市,從調查得到的數據結果來看,有差不多近一半的女大學生都想留在北京或是上海。愿意留在偏遠地區的大學生只有很少一部分,留在大城市的女大學生多數都會選擇進入政府機關或是國企工作,因為這些地方收入可觀、待遇較高而且特別穩定。由于選擇這些單位的人員比較多導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人為加大了就業壓力,對女大學生就業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三)成就意識偏弱,就業目標模糊
現在的女大學生還保留著傳統意識中的“以男性為中心”思想,同時女性角色社會責任也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她們不能給自己做到準確的職業定位,不具備職業規劃,筆者依據調查統計結果發現,充分自信的女大學生只有3%,她們有著明確的職業目標,再有,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也會遇到不公平現象,這也導致她們喪失自信心,不易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能給自己制訂明確的就業目標。
三、女大學生就業觀問題探索
(一)調整國家政策
政府各級部門要在就業方面制訂完善的政策法規與社會保障機制,保證女大學生可以在就業中享受公平待遇。利用法律保證勞動力市場實現和諧發展,防止在勞動力市場中出現性別歧視現象,制訂嚴格的獎懲措施,如稅收,同時對其進行嚴格監督。制訂完善的市場勞動用工制度,不但要做到人權的平等,而且利用法律法規約束用人單位的行為,保證勞動力市場的競爭體現在知識與能力的競爭方面,防止由于人為因素、觀念因素、性別因素體現不公平現象。
(二)明確高等學校的教育任務
大學生形成穩定的就業觀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中占有重要地位,緊密聯系著大學生的思想認識與道德水平。大學生在大學中的學習階段是形成就業觀的階段,所以,高校一定要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就業教育,才能保證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
1.優化就業指導內容,建立全程化的就業指導模式
我國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才剛剛起步,當前就業指導還停留在就業方面,也就是只能指導大學生謀職,這種現狀不適應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不適應當前學生的終身學習與職業發展規劃,不適應大學生培養職業能力,不適應大學生增強自我適應再生能力。所以,只有不斷豐富大學生就業指導內容,才能有效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在當前高等教育開展的大學生就業指導中,主要內容包括宣傳就業政策、指導就業法律、指導就業觀、形成就業心理、學習就業技巧、科學規劃職業生涯、提高創業意識、個性化發展等。
2.優化學科專業設置
這對高校教育機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建立符合市場需要的人才培育制度,設置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學科,以保證人才培養具有針對性,本著對社會負責的態度,才不會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不同工作崗位對性別具有一定的要求,可以在專業設置的時候作為首先考慮條件,進行合理利用。例如有些專業男性更具優勢,有些職業女性更適合。把專業和招生相結合,對各專業男女的比例進行協調,為以后就業分配打下良好的基礎,避免產生資源不合理的現象。
四、針對女大學生的對策建議
(一)樹立自主的擇業觀
一女大學生要做到自立自強。女大學生是女性中的精英,要以更好的心態面對就業,不再存有“依賴性”心理,要求自己做到獨立自主,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要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二女大學生還需具備敢于吃苦、自主創業思想。最近幾年,高校招生人數越來越多,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供需矛盾。女大學生在某單位就業,只能解決自己的問題,而如果可以創業則不但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而且還幫助社會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而且當前國家政策也積極扶持個人創業,自中央到地方都制訂了優惠政策,創業當中也存在各種各樣的方式與策略。所以,女大學生創業也是實現就業的較好做法。
(二)樹立職業流動的就業觀
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然確立,正著力改革勞動制度,全社會都會出現人才流動與再就業現象。職業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地區,不同職業都能取得成功。如果自己的第一次就業不能取得成功,那么還可以在今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就業中尋找機會。所以女大學生可以尋求多個就業機會,不要因為就業遇到挫折就灰心喪氣,要正確面對職業流動現象,遇到失業時勇于面對。
(三)樹立競爭的就業意識
女大學生還需加強競爭意識與風險意識,在心理上不擔心自己失業,不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如果在就業中遇到了失利,也需積極面對,保持樂觀情緒,積極研究市場發展方向,以利于重新實現就業;同時要提高競爭實力,而提高競爭實力的關鍵因素就是擁有較高的知識與技能。女大學生要具備一定的遠見卓識,要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較高的知識水平、過硬的能力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取得勝利。
總之,政府各級部門要制訂完善的法律法規和社會保障機制,為女大學生就業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有利于女大學生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高校要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在就業上給予女大學生更多的幫助;家庭、社會在教育女大學生時要拋棄性別因素,要根據時代發展特點,促進女大學生實現自立自強,樹立較強的自信心,敢于創業;女大學生更應保持良好心態,利用各種措施不斷提高自己能力,形成健康的就業觀。女大學生是當前女性中受教育程度最高、最具智慧與活力的人群,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有利于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有利于發揮女性優勢,有利于促進社會的持續性發展。
(責任編輯: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