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云 肖芳英
[摘要]本文依托《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教材,探討了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處于多模態語境下的教學模式。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設施,提高詞匯教學效率,“自下而上”從詞匯基礎往上推進整個大學英語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多模態;大學英語教學;大學英語詞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13-011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57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引文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由原來的單一型(教師口頭授課和黑板板書)轉變為多維型(PPT課件、影視賞析、網絡教學等多媒體)。不可否認,現代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處于多模態的環境中。大學英語授課對象為非英語專業學生,他們一般在中學已經學會詞匯2228個(積極詞匯1087個)。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大學英語詞匯的學習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重要階段:即四級、六級、六級后階段。四級詞匯在原高中詞匯的基礎上增加4200個,六級詞匯在四級詞匯基礎上增加1300個,六級以后再加1000個。整個大學英語的詞匯量是8728個。由此可見,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占重要的地位,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詞匯量才能進行大學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等能力培養。
二、研究現狀
感覺和感知心理學(Sensory and Perceptual Psychology)認為,人的感覺系統(視覺、聽覺、觸覺等)能促進人感知事物的能力,易學習、接受、記憶新的知識。大學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教學,是一種交際教學;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是一種基礎教學,更需要營造多模態語境。作為非語言因素的多媒體技術出現,促進了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不再是單一的感官,而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多種感官同時進行、相互協作。多模態語境就是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進行交流,是多種不同模態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當前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已廣泛地應用于教學研究中。在國外,Fisher(2003)提出了在ESL課堂應用PPT。Guichon和Mc Loman(2008)研究了多模態對二語學習者的影響,提出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課程設計原則和方法。在國內,張德祿(2009)研究了在多模態的語境下如何提高學生的多元讀寫能力,李寶宏、尹丕安(2012)探討了如何利用多媒體網絡平臺引導學生積極地、靈活多樣地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培養跨文化學術交流能力與文化素養。
在大學英語后續教學中,與其他專業與相結合,開設了具有專業特色的大學英語課程。經濟管理專業開設有旅游英語、營銷英語、飯店英語、商務英語,計算機專業開設有計算機英語、科技英語、軟件工程英語,文秘專業開設有文秘英語,法律專業開設有國際法律英語等。這些具有專業特色英語課程逐漸進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其詞匯使用專業性較強的詞(外來詞、古體詞、正式詞匯),具有獨特的詞匯特點,不再限制于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詞匯。例如:中國時事英語詞匯(http:∥www.en8848.com)就有3453個,包括經濟、政治、生物技術、社會現象問題、體育、娛樂、健康、環保、教育、文化等類別。從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角度,專業特色英語課程不僅英語應用能力比一般要求高,而且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一般是在學生學習完了基礎的專業課程、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后,大三年級或大四年級開設,作為大學英語課程后續輔助學習。
三、多模態語境下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目的中有要求掌握“新”詞匯,而“新”詞匯的界定一般是依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在大學英語課程中使用的教材,每個單元的文章后會有新詞匯(New Words)部分。本文以鄭樹棠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為例。在單詞表中一般要求詞匯不做標記;較高要求詞匯標記為★,如★lure(第一單元);更高要求詞匯標記為▲,如▲spotlight;超綱詞匯標記為■,如■。alas;積極詞匯用@標記。第一冊,一般要求詞匯746,較高要求詞匯24,更高要求詞匯8,超綱詞匯6。生詞總量為768,占課文的比率為4.39%。第二冊,一般要求詞匯673,較高要求詞匯33,更高要求詞匯8,超綱詞匯17。生詞總量為731,占課文的比率為4.67%。由此看見,大學英語課程的安排以一般詞匯為重點,而不是難點;文章在進行結構分析、段落講解時受“新”詞匯影響度降低;閱讀側重訓練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
(一)視覺模態。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運用PPT把詞匯學習的內容制作成課件,并使用或插入一些較為生動的圖片、圖像。在視覺上,“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原本“枯燥無味”的單詞記憶變成“趣味游戲”活動。例如:reverse=re-(回,反)+verse(轉)。使用PPT中插入影片和聲音功能,截選電影中倒車片段,解釋reverse a ear(倒車);使用PPT中自定義動畫中單詞進入效果,字母ABC從左邊進入形成正序和從右邊進入形成倒序,解釋reverse the order(顛倒次序)。在視覺上,學生比較容易記住詞根“verse”為轉的意思。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運用Camtasia Studio軟件制作微課。把需要講解的詞匯進行分類,進行主題式、故事式情景教學。運用一個“熟詞”,設計學生熟悉的故事情景,教導多個“生詞”。
(二)聽覺模態。聽說部分以簡短的引導語引出單元的主題。引導語后面的一系列精美圖片展示了與主題有關的方方面面,為學生提高了練習自我、開懷暢談的素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體驗英語》中,每個單元的第一部分為Listen and Talk。(聽和說)。聽力部分是一篇與課文主題相關的材料,采取的是填寫單詞的形式(新題型的四級聽力)。學生可以先聽新的單詞或詞組,不懂的新詞匯,教師可進一步講解,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第二冊的第一單元Famous University。聽短文填寫的詞匯有:dating back to;located;eastern;establish;earn;surrounded by;atmosphere;attending;name;apartment。Lo-cate屬于四級詞匯,中文解釋為“定位、位于”。要求理解運用相關詞組搭配為:be located in/at,locate at own on a map。在聽力訓練之后,教師可擴充講解詞組搭配,根據聽力內容造句(這座大樓將建在城市中心The new building will be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city),加深學生的印象。
四、結語
當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狀況卻并不能令人滿意,一般教師總是機械地對知識做預先限定,采取教師主講、學生被動地接受的教學模式,這樣固然在知識的梳理上比較系統,但由于學生很少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沒有充分調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學英語綜合課程所取得的教學效果與其本應有的功用很不相稱。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不同于大學英語專業詞匯教學,無需從理論的角度(詞源學的角度)對詞進行闡述或講解。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記憶中,25%來源于視覺,15%來源于聽覺,兩者相結合則可達到65%。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利用視頻、音頻、計算機網絡等多媒體手段,借助聲、像、圖、物及其它多種標示調動學生的感覺系統,在多模態語境中進行詞匯學習的效果顯而易見。
(責任編輯: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