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鋒+李靜+馮立基

[摘 要]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一直以來都是高校的重頭工作,直接影響到高校的穩定和發展。大數據技術的誕生,給高校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可以從大數據的特征出發,分析大數據技術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帶來的積極作用,并結合當前高校的實際,提出大數據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關鍵詞]大數據;思想教育;大學生;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12-0081-03
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進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無線技術更是幫助網絡進行無縫隙覆蓋,加之智能手機為主的移動終端設備迅速普及,人們衣食住行都產生著數據,這些數據量增長驚人,數據處理能力隨之提高,數據挖掘和應用反過來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大學是很多高科技誕生和應用的地方,尤其是互聯網技術。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年輕大學生,他們都是非常“忠實”的網民,網絡時代對他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模式影響至深。大數據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行為管理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如何利用大數據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值得我們去探索和研究。
一、什么是大數據
目前,學術界對“大數據”的定義還未給出標準答案,但對大數據的作用在認識層面是趨于統一的。在被相關領域從業者稱贊為迄今為止最好的關于“大數據”論述的著作《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中,對“大數據”做如下界定:“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獲得有巨大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或深刻的洞見。”該著作的作者維克托·邁爾和肯尼思·庫克耶,被譽為“大數據時代的預言家”,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他指出大數據是一種價值觀、方法論。我國著名學者涂子沛在著作《大數據》中描述: “大數據(Big Data)是指那些大小已經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尺度,一般的軟件工具難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大容量數據。大數據之大,并不僅僅在于容量之大,更大的意義在于通過對海量數據的交換、整合和分析,發現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帶來‘大知識‘大科技‘大利潤和‘大發展”。美國互聯網數據中心則是這樣定義“大數據”的:通過高速捕捉、發現、分析,從大容量數據中獲取價值的一種新的技術架構。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研究,學術界比較統一的認識是大數據的特征,主要是指容量( Volume)、種類( Variety)、速度( Velocity)、價值( Value)等四個方面,即4V。容量,是指數據存有量巨大和數據非常完整;種類,是指數據的類型眾多,且數據之間存在有一定的關聯;速度,是指數據處理的效率高;價值,是指從大量、繁多、關聯的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東西,這是研究大數據的意義所在。
二、大數據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大數據給社會進步、行業改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動力,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高校作為新技術研究和應用的前沿陣地,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促進高校改革發展,尤其是在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發揮其作用。
(一)大數據可提高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時效性
大數據的“數據”大部分來源于各種信息平臺,大數據將各種信息平臺的數據進行匯集,實現無縫連接,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對這些數據進行挖掘。如今大學生已經全部普及手機、計算機等網絡終端,高校校園互聯網通過有線、無線網絡的無縫隙覆蓋,使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各種網絡平臺顯示自己的思想行為。相同情況下,針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數據收集、分析、反饋,也在同步進行,作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則可以及時通過系統平臺獲知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動向,并做出快速的反應。與傳統的獲知方法比較,大數據系統平臺突破了時間、空間的壁壘,提高了高校思想教育的成效。
(二)大數據可擴大大學生思想教育的覆蓋面
1.擴大了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工作對象
隨著近幾年高校的擴招,高校學生人數急劇上升,而相對的師資力量則還未跟上,尤其是在學生管理方面的師資。目前,還有很多高校專職輔導員與學生人數的比例沒有達到教育部要求的師生比,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力,同時還需要承擔繁重的事務性工作,輔導員的工作壓力和強度已經影響到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對于高校短時間內無法改變這一現象的情況,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無非是一支強心針,在不改變師生比的現狀下,借助大數據系統平臺,關注更多的學生和處理更多的事務。
2.擴大了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研究范圍
隨著高校思想教育的細化和深入,研究環境和研究對象都發生了變化,對應的研究工作也必須緊跟而行,文獻法、訪談法、問卷法、觀察法等傳統的研究方法在運用過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從而影響到研究的質量。受地域、人力、經費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研究高校思想教育的課題時,研究者只能在有限的樣本空間里選取較少樣本數量進行問題定性分析,并提出課題的研究結論。然而,在此研究中,樣本空間和數量的選取將直接影響研究結論的準確性和適應性。而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研究者利用大數據平臺,借助網絡輕而易舉就可以擴大研究樣本的空間和增加調研對象的數量,所研究的內容也更加具體和深入,因而所獲得的數據和分析的結論更具準確性、科學性和適應性。
(三)大數據可拓寬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徑
大學生思想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方面非常重視,但貼著 “90后”標簽的當代大學生所特有的特征給思想教育工作帶來挑戰,他們喜歡“宅”、“碎片化”、“網絡”等等,傳統的思想教育途徑已經很難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很難了解或掌握到準確的信息。而在當今大數據環境下,思想教育工作者結合傳統思想教育方式,利用大數據技術改變了思想教育的成效。例如,傳統調查方式的信息收集轉變為了數據平臺匯集,思想教育工作者有效地避免與大學生面對面交談所帶來的壓迫感和距離感,進而能夠采集到更加全面的數據信息,并且通過大數據技術挖掘出這些數據信息中大學生某些心理發展規律或行為變化趨勢,以便提前介入或者進行預警。
三、大數據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教育模式的構建
從大數據的主要特征可以看出,大數據技術對大學生思想教育來說有很大的促進力,也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帶來一個很好的機遇。筆者試從當下大學生的特性和高校普遍校園網絡條件下,構建出大數據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教育模式。
(一)模式構建的思路
該模式的構建思路是將各種信息平臺進行無縫對接,并把各類信息數據匯集在大數據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匯集的數據進行特定算法的分析和加工,以尋找出隱藏在海量數據中的對于加強思想教育有價值的信息,也就是將思想教育工作者之前的研究對象大學生轉化為由大學生所產生的數據,從這些抽象的數據中發現規律,并應用于具體的工作中。如圖1所示,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大數據平臺模式網絡拓撲圖。
該模式框架主要是將大學生在日常使用的校園各類信息系統所產生的數據匯集在大數據共享云平臺中,這些數據涵蓋了大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興趣、消費、健康、時間安排、活動地點等信息。大數據共享云平臺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加工,從中挖掘出大學生專業學習狀況的決定性影響因素、同學之間人際關系的變化發展趨勢以及心身狀況的發展規律等重要的信息。
(二)模式運用探究
1.運用于學生個人對象
大數據來源于學生,也應用于學生。在學習方面,通過分析學生的學業成績數據可以發現學生學習狀態的變化規律以及影響學習的其他因素,并對其成績出現下滑進行及時預警。在生活方面,通過分析學生的消費記錄數據,可以了解學生的生活經濟狀況的變化,為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有效地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在人際關系方面,通過學生各類時間的分配、網絡在線情況、興趣娛樂活動等,可以了解學生參與群體性活動內容和頻率,從而推測其性格傾向,為做好分類指導提供前期參考。在就業指導方面,通過對學生在校行為軌跡、學業狀態、就業情況等數據分析,尋找出影響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因素,為做好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個性化就業指導提供重要的依據。
2.運用于學生群體對象
大數據技術不僅實現了大學生個性化思想引導教育,也能夠在大學生群體行為導向上發揮積極的作用。目前,高校基本上實現了網絡校園全覆蓋,甚至提供了無線網絡,學生通過這些網絡訪問互聯網,此時大數據系統平臺則可以對大學生網上的行為軌跡進行跟蹤分析,例如搜索的熱門關鍵詞、頻繁登錄的社交網站以及轉發量或瀏覽量較大的帖子等,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大數據平臺的數據信息,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對國內外突發事件的認識和態度。對學生群體的行為動向有了更準確的預判,可以有針對性地把學生引向正確的輿論,及時化解矛盾沖突,維護好校園的安全穩定,引導學生思想積極向上。
四、大數據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挑戰
大數據技術帶給社會巨大社會效益的同時,無疑也是一把“雙刃劍”,給人們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給其帶來新的機遇,也會給其帶來挑戰,只有揚長避短,順應時代發展,才能更有成效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1.對于思想教育主體的挑戰
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主體之一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大數據環境下,對當前所有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開展網絡思想教育的需要,只有從思想上認識到網絡技術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能力上能夠使用網絡技術,才能更好地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思想教育工作。
2.對于數據安全性方面的挑戰
大數據技術是基于大學生日常行為所產生的海量信息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這些數據必然涉及學生的個人隱私,如何有效地保護這些數據和避免侵犯學生的隱私權,仍然需要我們認真去探索研究。
3.對預判的準確性方面的挑戰
虛擬網絡具有開放性、隱蔽性,這樣一方面給信息的傳播帶來便利,另一方面則會影響到信息精準性。大學生在網絡世界產生的數據復雜多樣,除了有直觀、具體可用的信息數據外,有大量的非結構性的信息,例如視頻、圖片。這些信息不僅容量大、內容多,在數據格式上各式各樣,在分析過程中因此可能出現誤判,因而有可能影響到對大學生思想行為預判的精準性。
大數據技術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教育途徑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雖然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會碰到諸多問題和困難,但大數據技術作為信息時代的發展趨勢,我們需順應時代潮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將大數據技術與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揚長避短,為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做出應有的貢獻。
[ 參 考 文 獻 ]
[1] [英]維克托·邁克-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著.盛楊燕,周濤,譯.大數據時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9-15.
[2] 人民日報記者.尋找通往未來的鑰匙[N].人民日報,2013-02-01.
[3] 凌小萍,鄧伯軍.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4] 周淑敏.淺談大數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5).
[5] 其其格.試析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2).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