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玲
[摘 要]教材和教學參考書是教學的載體,教師用教材教,并不是教教材。通過對教材和教師用書的分析和解讀,給出相應的修改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權增減內容,不能照抄照搬,應懂得靈選用教學內容。
[關鍵詞]教師用書 爭議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5-012
在我區召開的“小學數學觀摩研討會”上,某位老師執教了“旅游費用的預算”這節課,課程當中該老師給學生的解答讓我產生了疑惑,可他卻說《數學教師用書》就是這樣解讀的。到底孰對孰錯?現分析如下。
一、信息的呈現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總復習的內容所呈現的信息:
小芳和爸爸、媽媽8月5日從南京出發,6日到9日在北京旅游,8月10日返回到南京。
南京與北京之間的火車和飛機票價如下所示。
他們在北京的開支預計有以下幾項。
(2)如果往返都乘坐飛機(成人機票打六五折,兒童半價票不打折),至少要準備多少元?
(3)他們準備了5000元,去時乘坐火車,返回時乘坐飛機。照上面預計的開支,大約還能剩余多少錢?
二、《數學教師用書》的解讀
根據教材提供的信息,小芳一家在北京的時間是4天。在北京期間,住宿費一共需要480元,伙食費一共需要320元,市內交通費一共需要200元,門票費一共需要750元。
如果往返都乘火車,則買火車票一共需要274×3×2=1644(元),各項費用合計為1644+480+320+200+750=3394(元)。
如果往返都乘坐飛機,買機票一共需要1010×4×65%+1010×2×50%=3636(元),各項費用合計為3636+1750=5386(元)。
去時乘火車,買火車票一共需要274×3=822(元);返回時乘飛機,買飛機票共需要1010×2×65%+1010×50%=1818(元)。各項費用合計為822+1818+1750=4390(元)。
三、對《數學教師用書》解讀的分析
1.對住宿費用的分析
《數學教師用書》指出:“小芳一家在北京的時間是4天,在北京期間,住宿費一共需要480元”。對此,我的看法是“答案不唯一”。
(1)8月5日從南京出發,并且交通工具有火車和飛機兩種,而這一天出發的具體時間未定,從網上查詢可知:①乘火車時,從8月5日乘46次出發,8月6日5:07到北京,除此時間之外,其他時間乘火車均可當天到達北京。②如果8月5日乘飛機,無論哪個班次,2個小時便可到達北京。既然是旅游,當天應該要住宿。綜合以上信息可知,一般情況下,8月5日當天便要在北京住宿,這樣應住宿5夜,住宿費用應是120×5=600(元)。顯然“在北京住宿4夜,費用是480元”的答案不完整。
(2)如果乘46次坐火車于8月5日15:18出發,第二天到北京,在北京旅游4天后,如果為了節省費用9日不住宿,當晚返回,第二天到南京也是可以的,符合題目要求。這樣共住3夜,費用應是120×3=360(元)。
(3)第三種情況便是小學《數學教師用書》呈現的,住4夜,費用是480元。
綜上所述:可在北京住3夜、4夜或5夜。顯然《數學教師用書》解讀的只有住4夜這個答案是不完整的。
2.對伙食費用的分析
關于伙食費用,《數學教師用書》給出的答案一共是320元,也是不完整的。因為課題是“旅游費用的預算”,既然是旅游,那么8月5日出發的當天和10日返回的一天都應該是旅游時間,這兩天雖然在路上,但也不能說不吃不喝。有人提出可以自備干糧,可自備也得花錢,顯然這兩天伙食應該計算在內,即使不算也得說明。
3.教材提供的信息不明確
根據以上分析,《數學教師用書》對住宿和伙食的解讀都不夠完整。究其原因,這和教材提供的信息不明確有關。教材指出:無論乘火車還是乘飛機都是8月5日出發,并沒有指明5日出發的具體時間。另外,既然住宿和伙食天數的不確定,教材又把“住宿”和“伙食”兩欄表格整合成一欄“食宿費”,這樣也讓人容易將“食宿費”一律按4天計算。
四、改進策略
1.改進教材提供的信息
(1)注明食宿天數
既然教材提供的信息不明確,導致《數學教師用書》的解讀有誤,那么可以注明或規定食宿的天數,以便符合《數學教師用書》的解讀。如:注明8月5日不住宿,來回路上伙食費用不計等。
(2)限制往返的時間和班次
對教材提供的時間和班次加以限制,增加火車和飛機的班次信息。如下表:
2.教材提供的信息不變,改進解決問題的策略
若教材提供的信息不變,可改進解決問題的策略。如上所述,住宿費用和伙食費用應根據實際情況給出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才貼近生活,也容易被大家所接受。但這樣對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實在煩瑣,一節課是完不成任務的。既然是“旅游費用的預算”,不是精算求準確值,我建議:只要讓學生知道預算的必要性,會從不同的途徑收集旅游費用的信息,能了解旅游費用的項目有哪些,知道準備的錢比預算的多一些就可以了。
總之,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學載體,《數學教師用書》是幫助教師了解教材的指導思想、教學要求和編寫意圖,是最具有權威的教輔用書,因為它凝聚了最有名的專家、學者,以及優秀教師的心血,我們應該尊重它、信任它,應該以它為標準。但是我們作為一線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在理解教材、吃透教材的同時,也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盲從,不要過分依賴《數學教師用書》,而是讓它能更好地成為我們的好幫手。
(責編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