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慶志
[摘 要]數學課堂中,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小數 整數 單位 探索 討論 習題 拓展 轉化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5-035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涉及的計算較多,尤其是“小數乘整數”的知識,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還要求學生進一步探索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因此,數學課堂中,教師應緊抓教學重、難點,多角度、多層次地展開教學。下面,我以“小數乘整數”一課教學為例,談談如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實施有效策略,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
一、轉化單位,引入新課
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進行整數與分數之間的運算,以解決一些問題。因此,教學“小數乘整數”一課時,課始,教師可從學生熟悉的人民幣單位轉化入手,引導學生探究小數乘整數的運算。
師:夏天,大家最喜愛的水果應該是西瓜了。現市場上西瓜賣8角錢一千克,買3千克西瓜需要多少錢呢?
生1:8×3=24(角)。
師:但在超市里面,我們經常看到價格都是以元為單位的,這樣的話應該怎樣列式呢?
生2:應該列式為0.8×3。
師:這里涉及小數與整數的運算,我們應該怎么計算呢?那么,0.8×3與8×3的計算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
……
上述教學,由于學生基本上都有超市購物的經驗,所以能夠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得出小數乘整數的結果。這樣教學,在提高學生感性認識的同時,進一步揭示將要學習的知識。
二、學生試算,初步探索
在得出小數與整數相乘規律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探究,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師:大家都是怎樣計算8×0.3的呢?
生1:先計算8×3=24(角),根據角與元的換算關系,得出24角=2.4元。
生2:0.8與3相乘,實際上就是3個0.8的和,所以是0.8+0.8+0.8。
生3:用豎式進行計算。
師:大家總結得很好。那列豎式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呢?
生4:沒有進行過小數與整數的豎式計算,但在整數計算的時候要注意末位對齊。
師:其實,在小數與整數相乘的過程中,也是要注意末位對齊的。那么,3應該與哪個數字對齊呢?
生5:3應該和8對齊。
師:很好,在小數與整數相乘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積的小數點位數等于兩個因數小數點的位數之和。那在小數與整數相乘時,可不可以看作是兩個整數相乘,再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就可以呢?
生6:是的,這樣小數與整數相乘就變得簡單多了。
師出示問題:冬天的時候,西瓜賣2.35元一千克,那買3千克西瓜需要多少錢呢?
……
上述教學,教師在組織學生試算及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及時給予他們恰當的鼓勵,使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更好地總結每種解題思路的優缺點,選擇較為簡單的解題方法,形成自身獨特的數學思維,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三、小組討論,習題拓展
小組討論是指教師對全班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布置相同或者類似的學習任務,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基礎上,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例如,教學“小數乘整數”時,教師可進行以下的習題設計。
(1)請直接說出下列題目中積是幾位小數,并嘗試說說自己是怎么判斷的。
3.8×0.5 0.99×0.2 38×9 0.347×0.9
(2)根據148×23=3404,請快速寫出下列題目的答案:1.48×23=( ),0.148×2.3=( ),14.8×0.023=( ),148×2.3=( )。
(3)學習小數與整數相乘后,那55個0.12的和是多少呢?
……
不難發現,教師在綜合考慮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和分層教學等原則的基礎上,設計的練習符合絕大多數學生對學習知識的基本需求,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較好的練習效果。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從學生熟知的買西瓜情境入手,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為后續小數與整數相乘的教學做了鋪墊,更好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