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爭峰
[摘 要]語文作文教學從中年段開始就應幫助學生打好扎實的基礎。在中年段閱讀教學中運用“聯動式練筆”的教學模式,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能夠激活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中年段語文 閱讀教學 聯動式練筆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4-084
讀寫結合是我國語文教學的精華。在閱讀教學中進行隨文練筆,是體現這一原則的有效手段。然而,對如今中年段閱讀教學中的隨文練筆作一番認真地審視,不難發現其存在著許多問題。這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一、思考: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現狀
(一)不擇時機,為練而練
從感悟文本出發,是隨文練筆的落腳點。而有時教師安排練筆不擇時機,只為練而練,以至于練筆訓練目標不明,練筆點選擇不當,往往呈現出模式化。
(二)喧賓奪主,舍本逐末
有些課堂的隨文練筆呈現出時機與訓練目標的不合,一味地追求練筆,不顧學生的認知基礎,更不管課文的教學目標及練筆訓練所要達到的目標。
(三)理所當然,隨心所欲
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設計練筆時根本沒有考慮學生學習語文的現實意義,沒有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接受能力,導致練筆無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二、探索:中年段閱讀教學“聯動式練筆”的有效性
將閱讀教學與練筆相結合,這是一種有效的聯動,也有助于全面激活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借雙慧眼,擷取“聯動式練筆”的聯結點
1.在文本“空白處”擷取練筆點。
文本是一個引發讀者思索的憑借,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空白結構”。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捕捉這些“空白”,讓學生自讀自悟,放飛思緒,把簡練處寫具體,達到“恰是未曾著墨處,煙波浩渺滿目前”的境界。
2.在情感生發處擷取練筆點。
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往往會積蓄自己的感悟與情感。捕捉這些情感的爆發點,及時練筆,能使學生把這些情感積淀下來,并逐步內化為自己的思想。
3.在文本拓展處擷取練筆點。
在教材的言而未盡之處拓展練筆,以整體的觀照,回馬一槍,往往能開拓廣闊的空間,既充實了文本,也圓滿了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的情感體驗。
(二)溯源歸類,探索“聯動式練筆”的訓練方法
1.理解式練筆。
(1)依靠理解抒情式。抒情型的練筆即教師運用生動感人的語言,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易于激發情感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使他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喚起強烈的情感。
(2)依據文意拓展式。練筆中的拓展提升,是讓學生在解讀文本主旨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學生對文本的自我解讀,賦予了文本新的含義,提升了文本的價值,體現出教學的現實意義。如三年級下冊《花瓣飄香》的結尾:“第二天早晨,我從集市上買了兩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親的陽臺上。”教師讓學生大膽想象:①“我”把買來的一盆花送給小女孩時,“我”會對她說什么呢?小女孩聽了又會說什么呢?②“我”把另一盆花放在母親的陽臺上,母親會問什么?“我”又會怎樣回答?學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情景,寫一段通順、連貫的話。
2.積累式練筆。
鞏固語言的訓練,就是對作者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語言規律的理解和運用的訓練。文本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例子,文本里面有豐富的可供學生學習運用語言的方法技巧。如學完三年級上冊《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教師可指導學生模仿課文2-4段的構段方式,恰當地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用手中的筆描繪自己的家鄉。
3.表達式練筆。
(1)依托文本補白式。文本的空白,在課文中隨處可見。利用想象練筆,既可以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實踐,也可以帶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中,入情入境地體驗與感受。如三年級下冊《雪兒》一文第2段最后寫道:“從此,我和雪兒一起到陽臺上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云……”筆者設置了“清晨,天剛蒙蒙亮,我和雪兒( );夜晚,群星閃爍,我和雪兒( );飄著蒙蒙細雨的初春,我和雪兒( )……”的情景,讓學生想象“我們”還會做點什么?
(2)借助插圖旁白式。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是圖文并茂的。運用練筆,給圖配文,能夠細致入微地再現情境,給靜止的畫面增添動感,讓學生能從有限的畫面中想象到無限的畫外,感受到畫中的情,聽到畫外的音。這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創新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
總而言之,閱讀與寫作相結合,一直以來都是小學作文教學所要探索的一條新路徑,而“聯動式練筆”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