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澄
【摘 要】課前熱身(Warming-up)是指教師在開始一個新的教學內容之前,組織學生進行課前的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活動。教師如果能利用好這個時間,將會給后續教學內容的順利展開搭橋鋪路,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率,從而增強整節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前熱身 常見問題 對策
課前熱身(Warming-up)是指教師在開始一個新的教學內容之前,組織學生進行課前的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活動。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一般學生的注意力都比較集中,配合度高,相應的對內容的記憶程度也較好。教師如果能利用好這個時間, 將會給后續教學內容的順利展開搭橋鋪路,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率,從而增強整節課的教學效果。然而,筆者在日常的聽課過程中發現,當前很多教師不重視課前熱身的設計,且存在著很多問題,導致課前熱身不但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阻礙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問題一:簡單直接的交流是否有效?
【問題陳述】在小學英語眾多的課前熱身活動中,交流熱身是最常見的。交流熱身是指,在新課內容呈現之前,師生圍繞一個或者多個話題用英語進行自由交談。精心設計的課前交流能夠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喚起學生的求知熱情,從而為英語課堂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交流氛圍。目前,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都采用這種熱身方式,然而由于交流內容單一、互動方式機械等原因,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相對較低,課堂氣氛也沒有被真正調動起來。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譯林版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第二課時開場時,是這樣和學生進行交流的。
T: Hello, S1. What do you like doing?
S1: I like reading.
T: Good. What do you like doing, S2?
S2: I like dancing.
T: Great. What do you like doing, S3?
S3: I like cooking.
…
【分析及對策】從表面上看,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非常順暢,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其實這樣的交流互動僅僅局限于個別學生愛好的淺顯層次,交流方式也僅僅是教師和個別學生之間的機械式問答,這樣的交流熱身帶給其他學生的語言輸入量極其有限,交流的內容十分單薄,交流的范圍非常狹窄,沒有起到很好的熱身效果。在同樣的這個熱身環節,來看另一位教師和學生的交流。
T: Hello, boys and girls. Last lesson we talked about hobbies. Do you have any hobbies?
Ss: Yes, we do.
T: Me too. Hello, S1. What do you like doing?
S1: I like drawing.
T: Thats a nice hobby. Can you draw well?
S1: Yes, I can.
T: Oh, you are good at drawing. What can you draw?
S1: Dogs, cats and tigers.
T: Oh, really? I love animals. What does S1 like doing, boys and girls?
Ss: He likes drawing animals.
T: Good. Do you drawing, S2?
S2: No, I dont.
T: Boys and girls, lets ask S2 together.
Ss: What do you like doing, S2?
S2: I like reading.
...
同樣是交流熱身,第二位教師充分利用了Do you have any hobbies?/What do you like doing?/Do you like ...ing?等多種不同的句式,與全班學生、個別學生展開了縱橫交錯的多向語言互動交流,其中既有教師與全班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有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還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拓寬了交流熱身的深度和廣度。
問題二:隨意找來的歌曲是否有益?
【問題陳述】兒歌以其優美的旋律和歡快的節奏吸引并打動學生的心弦,它既能使學生獲得音樂的享受,又能使他們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上課伊始,學生的注意力還未從課間的玩鬧中收回,如果教師利用兒歌熱身,因其節奏明快、氣氛熱烈,學生會感到新奇振奮,從而自然地進入到學習的氛圍。但是在歌曲的選擇上和對課堂教學的幫助上,很多教師把握不準。
如一位教師在譯林版四年級上冊Unit 5 Our new home第一課時開場時,首先用一首《I can skate and I can jump》作為上課開始前的熱身活動,然后教授學生歌曲里面出現的skate,jump等單詞,隨后開始了“Guessing game”,把剛才那幾個詞的圖片遮住一部分,讓學生來猜。學生看上去參與興致很高,紛紛大聲回答。
【分析及對策】《I can skate and I can jump》這首歌曲是上一個單元Song time的歌曲,雖然非常好聽,但是和本課的主題“Our new home”關系并不大,用在開頭除了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之外,再無其他用處。隨后的“Guessing game”更是浪費時間,因為skate,jump這些單詞并不是本課的重點詞匯。學生為了唱歌而唱歌,明顯偏離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顯得漫無目的。這種對表面熱鬧的追求,是對新課程理念的曲解,違背了課前熱身的初衷,也不符合英語學習的規律。教師在設計課前熱身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不要為了吸引眼球而活動、為了活躍氣氛而播放歌曲。在同樣的這個熱身環節,來看另一位教師和學生的課前熱身活動。
T: Hello, boys and girls. Its a lovely day, isnt it? So Im very happy today? What about you? Are you happy too?
Ss: Yes, we are happy.
T: Then we are in a happy house! Lets enjoy the song《Happy House》,OK?
Ss: OK.
(Teacher plays the courseware and Ss are watching)
Door, window, bed. Happy house, happy house.
We live in a house. In a happy house.
A house with a wall, a big wall.
A house with a door, a little door.
A house with a window, a window.
Happy house, happy house.
We live in a house. In a happy house.
T: What a lovely song!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at you can see in this happy house?
Ss: A window./ A bed. /A door...
通過這首歌曲,教師引出了教學的內容“Our new home”。學生對于歌曲的興趣是顯而易見的,這首和新學內容關系緊密的新兒歌迅速地讓學生集中了注意力,并且以輕松開放的姿態進入了后續內容的學習。
問題三:千篇一律的游戲是否可取?
【問題陳述】活潑好動是學生的天性。教師可以在課前熱身活動中投其所好,設計一些新穎別致,并且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游戲活動,既可以作為新課導入的引子,又可以作為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為新課的呈現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但是,很多教師在設計這些活動時片面追求表面形式,導致教學效果不升反降。
如在教學譯林版三年級下冊Unit 7 On the farm中出現的動物名稱時,一位教師首先采用的是“Look and guess”的游戲,讓學生看只有一半的圖片猜測動物的名稱。然后,教師采用“Whats missing”的游戲,抽掉了其中的一張圖片,讓學生來猜測少了哪一張。接下來,教師采用了“Listen and guess”的游戲,讓學生聽聲音來猜測是哪一種動物。這些游戲看似很有趣,但是學生的興致普遍不高。
【分析及對策】在這節課結束之后,筆者了解到,以上的這些游戲幾乎每一節課教師都會使用,學生對此早已經厭煩。顯然,這位教師沒有很好地把握學生渴望新奇的心理。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造,游戲活動有了創造性才有它在課堂中的活力。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游戲,而不同的游戲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中也要相應有所變化。同時,在做游戲的時候,可以引入競爭機制,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游戲的分組方法也要經常變換,如按座位前后、男女性別、學習小組等多種方式分組。
問題四:刻意設計的情境是否可行?
【問題陳述】上世紀90年代以來,英語情境教學方式開始得到普遍運用。直觀真實的情境確實能夠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但是,如今的英語課堂上,有些情境熱身活動看似百轉千回,其實很多是在浪費時間,是為了情境而情境。
如譯林版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第一課時的教學,一位教師以電視節目《芝麻街》的視頻為熱身活動引出圣誕節的話題,然后將Sam,Bobby和Mr Turkey的動畫情境穿插在其中,設計出他們來到芝麻街,分享在中國過新年的經歷,從而引出Cartoon time,進而開始Cartoon time的教學。
【分析及對策】At Christmas這個單元的主題非常清晰,就是談論圣誕節的相關活動,因此教師設計的課前熱身活動的主題要基于整個單元清晰的主題,無須再創造復雜的情境。另外,Sam和Bobby的角色已經陪伴學生兩年,不需要重設情境引入。上述設計不但耗時而且分散了學生對于主題的注意力,情境創設與本課的主題嚴重脫節。
其實對于學生來說,簡單和貼近生活的主題及活動設計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一個話題、一則新聞、一個觀點甚至一個詞匯,都可以成為情境熱身活動的載體,并由此上升到一個有意義的主題。
總之,小學英語的課前熱身方法和形式多種多樣,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是,無論采用何種方式,教師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設計、巧妙的運用,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為這節課后續的學習作好充分的鋪墊。
參考文獻:
[1]陳燕萍.小學英語課前5分鐘活動設計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1).
[2]陳繼紅.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12).
[3]王詠梅.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熱身藝術[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8).
(江蘇省揚州市花園小學 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