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勇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具有“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顆靈魂喚醒另一顆靈魂”的作用。其終極目標是“人的教育”:教一個大寫的“人”,育一個完整的“人”。說實在的,一個學校如能“看見”人,這個學校才稱得上是成全生命的好學校,如“看不見”人,這個學校就失去了靈魂。
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學校教育不應只為眼前著想,而更要適合人的思想和人的生命成長,讓人成為人。不管是“溫和的教育”,還是“嚴厲的教育”,都需關注人。
校長關注“人”在哪里,尊重人的“不同”,就真正理解了教育,置身其間的每個學生與教師的生命都能開出一朵花來。如此這樣,教育定會走得更遠,看到詩和遠方。
教育,對教師應深情關注
校長的發展,要與教師的發展同步,甚至要超前。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校長的生命涵養在教師中。學校發展最根本的是教師發展,唯有教師發展了成長了,學生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
教育是件幸福的事,它蘊含在教師對這份職業價值的認可以及這種價值的實現過程中。因為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而正是有了幸福的學生,我們的世界才會有一個幸福的未來。
教師是以改變學生的現實生命為業的人,在“照亮”學生的同時,也應該“照亮”自己,尋求一種生命的意義、追求的樂趣。教師只有將“人的培育”作為一種精神追求,才能夠在沉重與艱辛的教育生活中,在時常迸發的苦痛呻吟中,追尋并回歸教師職業的心靈“桃花源”,教師擁有希望的光亮才有可能獲得優雅而富有品質的靈魂。校長讀懂了這點,去發現教師,點亮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就能把準管理脈搏,找到管理方向,成為一名好校長。
教育不僅是一種理性的職業,更是一種德行的事業。好的教師應該能夠觸摸和關懷人的心靈和情感,激發人的良心和智慧。由此,好校長應通過多種路徑了解教師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專業特長、工作經驗和發展潛力,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教師,引領他們培養健全的人格、向善的人性和高尚的情操,愉快工作、品質生活。校長應給教師應有的閑暇,以便讓他們去欣賞生活的美好,去觸摸內心的寧靜,去享受閱讀的美妙。一句話,教師的生活多一點美麗和優雅,教育或許就會多一點舒緩、多一點從容。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心靈,對象是人,人的管理重點不在“管”而在“理”,在于心通?!敖處煛眱蓚€字里,包含著理想與使命,充盈著熱忱與希望。校長辦教育,懷有敬畏之心,牢記自己是教師,懂得尊重教師,善待教師,放下身段,放低重心,平等地與教師交流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上的難題、發展中的瓶頸。須知,他們的自尊心需要呵護,積極性需要保護,他們渴望真誠的溝通,期盼人格的平等。領導的一個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心領意會的動作,都會讓教師感動不已,喚醒他們對職業的責任感、對專業的敬畏感。好校長的價值在于走進并觸動教師的內心深處,融入教師心靈,最大限度地傾聽教師的心聲,給教師多一點人性空間、多一點人文關懷、多一點人情溫暖,去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向著教育那明亮的方向前行,走遠。
好校長成就優秀的教師真的并不難,沒有奧秘,只要用情。
教育,從學生喜歡學校開始
學生有未來,學校才有品質。
學生是向學的生命,是教育的出發點,又是教育的旨歸。顯然,不研究學生,不認識學生,教育的旨歸無法實現,教師也不可能成為名師,校長也不可能成為好校長。由此,作為校長,心中要有學生,要懂學生,做學生生命的放牧者,去引導學生尋找“豐美的草原”。
校長走近學生,與學生交流、攀談,傾聽他們的想法和建議,知道學生喜歡什么,學生才會喜歡你,從而喜歡學校,接受學校教育。校長對學生的一次善意的微笑、一個慈愛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哪怕就是相視一笑的瞬間,彼此的心中也會多一抹陽光,多一份開心。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心中,會增添一份對學校的好感,對校園的眷戀。“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只有學生真的喜歡學校,擁有平靜的心態和平常的生活,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教育才算真正找到了起點。
張康橋校長曾說過:“教育要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贝蟮乐梁?,悟在天成。這其實就是要求校長應給每一個學生以尊嚴、個性、平等的空間,切實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仰望星空的機會。讓他們去嬉戲、去鍛煉、去發現,盡情釋放著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同時,在他們需要立界的時候,不忘及時幫助他們形成邊界意識。學生的成長,如河邊的蘆葦,不見其長卻日日增長。
好校長培育靈魂優雅的學生也不難,只要用心。
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苯逃谋玖x在立人,給予人發展的能力,并引其向善。學校教育有了對生命的觀照,師生才能有飽滿的人性。如果忽略了“人”,即使形式多樣,其實教育也沒有真正發生。說實在的,校長辦教育唯有關注人,才會融入師生群體,與師生共呼吸,最終讓教師做一個精神豐富、精神燦爛的人,讓學生做一個人格完整、心態健康的人,從而也讓自己時刻呈現“好校長”的教育姿態。
(江蘇省高郵市臨澤實驗小學 22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