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娜
【摘 要】為了能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效結合、互補不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都紛紛出臺政策、規定,指導和要求學校設立家長學校。但由于缺乏詳細的實施細則和有力的監管手段,很多家長學校逐漸名存實亡。面對當前家長學校有名無實的現象,學校管理者不應熟視無睹,而要充分認識并還原家長學校的教育價值,讓其擔負起應有的職責,發揮應有的功效。
【關鍵詞】家長學校 管理者 家庭教育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最完備的教育是二者的結合。”為了能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效結合、互補不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都紛紛出臺政策、規定,指導和要求學校設立家長學校。初衷雖好,但由于缺乏詳細的實施細則和有力的監管手段,很多家長學校都漸漸成了應付上級檢查的“面子工程”,難以發揮其應有的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家長學校是學校聯系家庭和社會的橋梁和紐帶,是做好整合各方面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為此,對于當前家長學校有名無實的現象,學校管理者不應熟視無睹,而要充分認識并還原家長學校的教育價值,讓其擔負起應有的職責,發揮應有的功效。
一、學校管理者要正確認知家長學校的意義與價值
家長學校的建設為什么會有名無實?其根本原因就是學校管理者和家長都對家長學校缺少一個正確的認知,不清楚建立家長學校的目的、意義為何。所以,要想讓家長學校不再流于形式,學校管理者必須從思想入手,正確認知家長學校的意義與價值。一方面,學校管理者要及時糾正自身思想上的認知偏差,清醒認識建設家長學校不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做的“面子工程”,而應是針對家長的家教誤區而設立的,期望通過學校牽手家庭,通過家長學校這個平臺帶動家庭和學校共同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辦好家長學校對于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創建平安和諧校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另一方面,學校管理者要通過適當的方式,如廣播、電視、寫標語、辦宣傳欄、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多種渠道,全方位地對家長學校進行宣傳、解說,讓家長從內心真正認識并接受家長學校這個新生事物,正確認識建設家長學校的育人價值。要在思想上引起家長的共鳴——家長學校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辦好家長學校可以幫助家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營造有利于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的家庭環境,對孩子健康成長大有裨益。如此,家長學校必然就會被學生家長所重視,并促使其積極投身到家長學校的建設和學習中,而不是對家長學校不聞不問,任其自由發展。
二、學校管理者要用心建設家長學校,充分還原其應有教育功效
一是要切實做好家長學校硬件建設。家長學校要有校牌或標志,設有固定的辦公室、教學場所和會議場所,配足配齊閱覽桌椅、書柜、家庭教育書籍和多媒體等必備的教學器材,要確保其具有足夠的辦學條件和資格。二是要做好軟件建設。學校管理者不僅要及時建立、健全家長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旗幟鮮明地提出適合當地特色的辦學理念,而且要完善家長學校內部組織機構,聘任家長學校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輔導教師等,確保家長學校能夠正常開班、正常培訓。同時,定期對家長學校師資隊伍進行家庭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幫助教師掌握家長學校的工作方法,更新家庭教育知識,確保其能及時幫助家長消除在家庭教育中碰到的疑惑和困難,幫助家長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三是要科學設置教學內容。學校管理者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學生家長的實際情況,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科學、合理地設置教育內容,以滿足不同家長、不同層次的學習需要,并因地制宜適時開發出相應的家長學校校本課程,對家長進行持續、系統的教育,讓學校的每一位家長都能切實感受到學有收獲、學有所悟。如此,必能極大地激發和調動家長們的積極性,使其積極投身家長學校的建設和學習當中,也只有如此,我們的家長學校才不會流于形式,真正發揮教育功效。
三、學校管理者要創新家長學校的教育方式,切實提升教育效果
一要創新學校的辦班形式。平時家長學校的授課模式都是采用傳統班級的集中授課,即把參加培訓的家長集中到一間教室,由輔導員集中講課,但學生家長由于受到工作時間、家庭狀況等因素的制約,絕大多數家長很難做到每次都能按時到校學習,致使其不能系統地接受和掌握培訓內容,其教育結果自然也是收效甚微的。這就要求家長學校必須要靈活轉變辦班形式:一方面,學校可以繼續嘗試在校內開設家庭教育課程或是定期開展知識講座,分專題系統地向家長傳授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使他們能夠正確地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與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嘗試建立“網上家長學校”,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自身特點和需求自由選擇需要的課程,只要家長愿意學習、想學習,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學習。這種教育方式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家長學校的覆蓋率和使用率,讓更多的家長有機會走進學校學習,還能切實提升家長參與學習的激情與熱情,更加有效地發揮出家長學校應有的作用。二是創新家長學校的活動形式。改變單一的“你講我聽”教學模式,綜合運用多種有聲有色家長易于接受的寓教于樂的方法,如定期邀請教育專家到校開展家庭教育知識講座,更新家長教育觀念;定期開展家長走進課堂活動,讓家長了解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邀請優秀家長到校做報告,讓他們現身說法,講述自己在平時工作中是如何協調孩子教育與自身工作之間的關系的,對家庭教育中常遇的“困惑和難題”進行實地示范、剖析指導,讓家長通過具體的案例學習,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切實提升家長教育培養子女的能力和水平;結合傳統節日(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的有利契機,開展親子活動,為家長與孩子間溝通思想、消除矛盾、平等對話搭建平臺,讓家長學校真正成為家長、子女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開放式大課堂。三是創新家長學校教育內容,變統一照本宣科為根據學生和家長的不同,確立不同學習主題,因材施教。要重點針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重點關心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培訓,如一年級新生家長,重點向其傳授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知識,明確怎樣做好孩子入學準備工作,知道怎樣幫助孩子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畢業班學生家長重點就“怎樣的畢業生才是合格的畢業生”“臨近畢業學生的心態分析和我們應注意的問題”“如何做好小學與初中的銜接工作”等方面進行講授,有側重,有解決。如此施教,家長學校豈會流于形式?
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教師的教育引領和指導培育,更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精心呵護和親情感染,學生的成長實際就是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中汲取營養的過程。而作為學生第一課堂的家庭,更是孩子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我們一定要切實重視并辦好家長學校,真正讓家長學校成為學校聯系家庭和社會的橋梁,成為做好整合各方面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為家庭教育注入更多科學的正能量。
(山東省海陽市育才小學 2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