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婧
摘要:隨著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以品格教育為核心的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正在成為理論研究的熱點。本文從簡述留守兒童教育的現狀入手,著重分析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獨特性,進而總結出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引導留守兒童樹立正確人生品格的有效教育策略。
關鍵詞: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品格教育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5-000-01
根據2010年全國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我國2015年留守兒童數據已達6102.55萬人。留守兒童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期出現的呈現一定規模而且將長時間存在的獨特現象。從我國目前研究留守兒童問題的理論研究成果來年,留守兒童的生存環境、家庭經濟情況和家庭成員知識水平等因素直接決定了留守兒童人格的形成,留守兒童家庭品格教育起決定性影響。
一、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狀況
品格教育主要指以道德為核心的行為習慣的培養。主要包括穩定的人格因素、良好的道德修養、積極的生活態度、良好的溝通交往能力等基本內容。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品格教育是兒童失去父母陪伴后接受的教育。這既有對兒童品格形成不利的影響,也同時造就了留守兒童在某些方面的特殊品格。目前我國留守兒童家庭品格教育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狀態。
1.隔代監護人在家庭品格教育上的弱化
留守兒童往往與隔代監護人生活在一起,照顧留守兒童的往往是祖父輩的長者,他們對留守兒童有著天然的溺愛成份,隔代監護人的教育目標主要是保證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文化知識,很少關注到兒童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認為只要孩子能平安的長大就可以,不少留守兒童在這種情況下錯過了品格形成的關鍵期,使本就沒有父母參與的家庭品格教育更加缺失。
2.家庭品格教育內容單一乏味
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較為簡單、接觸社會事物相對較少、隔代監護人的文化素質也相對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家庭品格教育主要被道德認知教育所替代,除了教給孩子基本的善惡觀念外,其它重要的人格品質、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教育很少能有效傳遞到孩子的思想世界。很多留守兒童只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認知,還沒有形成應當在這個年齡具備的人格體系,一些重要的主流思想、價值觀念沒有傳遞給孩子,造成留守兒童在人格上的缺憾。
3.家庭品格教育方式簡單直接
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式十分簡單,既沒有復雜的形式,也沒有過多的教育手段。隔代人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有相當一部分選擇了以溺愛的形式進行,不少隔代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要么不聞不問,要么對孩子行為放任不管,要么就對孩子的行為采取包庇縱容的太度,還有的隔代監護人對兒童教育采用暴力的試,打罵恐嚇留守兒童,對不遵守行為規范的兒童只采用棍棒下的管理等粗暴手段,這種方式嚴生踐踏了留守兒童的自尊,使留守兒童在心理上留下了恐懼的烙印和叛逆的行為原因。
4.家庭品格教育有極大的實踐色彩
留守兒童雖然在沒有父母的監護下成長,但是他們要比同齡孩子更有機會處理社會問題,需要更堅強的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往往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隨著孩子社會實踐機會的增多,留守兒童有更多的機會實踐家庭品格教育中學到的常識,如果大從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得當,會使留守兒童可以獲得更好的成長,從而使留守兒童形成較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應對策略
1.引導隔代監護人樹立正確的家庭品格教育觀念
提高留守兒童家庭品格教育的質量,首先要提升隔代監護人的教育能力和素質,要對隔代監護人的家庭教育理念進行充分的轉變,使家庭監護人在注重道德觀念教育的同時,注重兒童人格的完善和行為能力的培養。要改變傳統家庭教育中重養輕教的觀念,要想辦法讓隔代監護人不能只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長。具體來說,應當在農村舉辦必要的家庭教育培訓活動,廣泛的宣傳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從而有效改變隔代監護人的家庭教育觀念,起到促進家庭品格教育質量提升的目的。
2.有效彌補父母教育的缺失樹立起榜樣的力量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品格教育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的缺位造成的,任何隔代監護人的教育都比不上父母積極正確的引導。而且榜樣的力量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是十分關鍵的,必須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經常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多與子女溝通,多采用現代科技手段彌補父母教育的缺失,多讓父母傾聽孩子的心聲,多讓父母與孩子進行情感的互動,從而彌補父母不在身邊對孩子的影響,要在尊重理解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合理的人格教育,要在心理上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形成學校與家庭品格教育的有效銜接
家庭品格教育缺失對農村留守兒童來說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替代作用,要使學校與家庭做好有效的銜接,利用學校教育盡量彌補家庭品格教育的缺失。例如,采用家庭作業的方式,布置盡可能豐富的家庭品格教育作業,使家庭品格教育始終處于學校教育的影響下,使家庭有針對性的履行好對孩子的教育義務。
4.創設實踐環境培養行動能力
家庭品格教育不是說服教育,而是要有效改變孩子的行為。讓留守兒童真正通過家庭品格教育來改變他們的行為才是教育的目的。為農村留守兒童創立更多的品格實踐機會,允許他們依據自己的主觀想法獨立完成某些實踐活動,例如購買簡單的物品、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參與家庭或社會公益活動等等。
三、結論
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留守兒童的家庭品格教育需要監護人、父母、學校的共同努力來完成,針對留守兒童家庭品格教育存在的教育方法簡單、教育內容缺失和教育行為的失當,可以采取提高監護人素質,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給留守兒童創設更多實踐機會的做法,促進留守兒童家庭品格教育的實現。
參考文獻:
[1]何建云.農村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2,01.
[2]郭紅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品格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報,2014,03.
[3]董偉偉.我國農村留守兒童人格教育問題初探[J].三農問題,2013,08.
[4]陳小麗.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基礎教育,2015,03.
作者簡介:田 婧(1988-),女,漢,陜西西安人,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