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摘要: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語文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變興趣為參加實踐的動力,并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為語文的學習與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興趣
在教育實習和閱讀大量教育著作的過程中,我對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與保持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權利,讓學生擁有自主探討的空間。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借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使之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思考新知識。尤其是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幫助教師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問題思考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是情境的創設者,在創設情境中,教師要選擇能夠激發學生強烈求知欲的問題,從而能引起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二、創設各種情境,“激活”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傳承社會文化的載體。語文中有無窮的魅力等著我們去挖掘。如教學《翠鳥》第三自然段是寫翠鳥行動的敏捷,這一段學生較難理解。教師可設計這樣—個問題:“從哪些地方看出翠鳥行動的敏捷?”學生很快找出“難以逃脫”“銳利”“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等詞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葦桿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這樣的關鍵句子。此時,通過演示翠鳥釣魚的情景,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看到翠鳥活了、飛了,動作是那么敏捷。教師順勢提問:“葦桿的搖晃和水波的蕩漾持續的時間長嗎?翠鳥到哪里去了?”學生茅塞頓開,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再反復朗讀課文,品味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精煉。我們要緊抓課本中的優美詞句,讓學生反復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緊抓課文中每一個真、善、美的要素和亮點,激發學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賞。要根據作品中的具體形象,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豐富和補充作品中的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充分調動了語文的自身魅力,文章對學生有了吸引力,文中所描繪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注的情和意,所闡發的道理,就會輕易叩擊學生心靈,在學生心中引起共鳴。從而,使學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與提升,使學生的興趣得到誘導和培養。
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在教學中,我曾十注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自認為效果不錯。但有一次,我在批改日記本時,看到一名成績十分優秀的學生這樣寫道:“我喜歡語文,喜歡它的豐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語文課上學到的東西太少了,我對語文課太失望了。”這段話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確,我在重視一部分學生的同時,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學生,尤其是對優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導。發現問題,我及時采取了措施,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讓學生們都有收獲。課上精心設計問題,難易搭配;課下布置彈性作業(難度不同的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對不同的學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為優等生布置課外閱讀作業,向他們推薦經典作品,并要求他們寫閱讀筆記。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對他們的要求也應不同,讓他們都有收獲,這是讓學生對學習語文有興趣的一個關鍵。
四、課外閱讀延伸,體驗學習樂趣
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對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平時,我除了經常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勤奮好學的名人故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課外書之外,還每周為學生安排一節“讀講活動課”。活動課中,學生“讀”自己在課外看到的文章,講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半個學年下來,全班同學都能輪到一次讀講機會。通過這樣的課外閱讀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五、開展實踐活動,促進興趣發展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學生興趣,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講故事、古詩誦讀、查字典比賽、作文評比、“我與好書交朋友”演講比賽、出板報、辦手抄報、講民間故事、成語接龍等系列活動。活動過程中,要充分展示學生的特長優勢。事實上每一位學生都有其特長和優勢,有的字寫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話講得標準、流利,要讓他們盡情發揮語文的點滴特長。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還不能把所知的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在“做”上教,促使學生在“做”中學。在學生完成一項任務之前,教師要估計到他們會遇到的困難,并及時給予熱忱的啟發式的指點和幫助。如果說存在“興趣+克服困難=成功”的公式,那么關鍵一環就是“克服困難”。教師必須把好這一關,既不能包辦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觀。
六、利用先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并已進入到教育教學領域。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信息豐富。而且表現力強。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學生對多媒體教學的好奇心和吸引力的影響,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得的培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只要教師有強烈的教學責任感,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全力搞好語文教學工作。就能夠創新思維,轉變觀念,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教學活動中認真研究,努力探索,找出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愉快學習,輕松學習,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