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學英
摘要:在新的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中,明確指示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重心要放在建立生態課堂上。如何保障以學生為主體,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引起了人們的更多關注和討論。基于此,本文正視構建生態課堂的重要性,積極分析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弊端,提出了構建初中語文生態課堂的策略,以期對初中語文教師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態課堂;構件策略
語文課作為初中階段基礎課程之一,其教學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閱讀和寫作能力,同時在語文學習中不斷熏陶和積累中提升了學生的修養和素質。新課程標準中,對語文課堂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積極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由寫作、自如表達的綜合能力,需要的不是教師為提高成績而進行的灌輸式教學,而是應讓學生在生態課堂中能夠自然放松地獲取語文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勤加思考,努力構建初中語文生態課堂。
一、構建生態課堂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各種知識和文化的碰撞激烈,語言應用是學生邁入社會必須具備的生存能力。初中語文課程的設立,關系到學生的求學、就業、生活等各階段經歷,必須打好牢固夯實的基礎。建立初中語文生態課堂,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作一次創新變革,使得課堂變成生動活潑、自然協調的新環境,能夠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很快融入到教師的備課見解中,將閱讀、朗誦、背誦等語文學習的過程當成視聽感官上的享受,有助于學生更快地融入課堂氛圍、接受所學知識,更好地提升自身詞句存儲量、閱讀寫作能力、記憶能力,幫助學生在不斷積累中成為具有語言溝通能力的人才。
二、傳統語文教學模式弊端
傳統的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較深。很多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保證較高的升學率,往往忽視了對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教學模式出現很大弊端。
1、教師滿堂灌,缺乏足夠的師生互動。語文教師往往存在主觀論斷,認為每個人天天都在跟文字性的內容接觸,語言溝通、閱讀寫作等能力自然會隨著經歷而提升。因此,他們在教授語文課程時,往往采用滿堂灌,單純考慮如何能在字、詞、句、段各種語文要素上做文章,找竅門,方便學生快速掌握得分點。需要背誦記憶的內容也是囫圇吞棗,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學生沒有與教師形成語感、興趣上的交流互動,其思維自然呈現出僵化狀態,往往在遇到問題時開始依賴教師的講解,明顯在思想的深刻性、思維的發散性等方面存在不足。
2、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較差。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容易出現大包大攬的教學狀態,使得學生產生惰性或依賴心態,被動接受來自教師對文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內容情感等方面的見解。學生沒有對課文的結構、語言邏輯做出過多的研究和思考,被動狀態使得彼此的集體智慧得不到發揮,并沒有將初中生充滿想象力和好奇心的精神面貌表現出來,自主學習能力極差。
3、成績與能力不能劃等號。傳統語文課堂上,總會看到教師念、學生寫的教學場景。但凡教師說過的,學生快速記錄在習題分析或者課堂筆記上即可。等到考試時間,由于存在本校教師出題押題的可能,很多學生可以通過具有針對性的重點筆記背誦,掌握利于考試發揮取得好成績的知識點。這樣一旦步入考場,往往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由于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并沒有得到系統性的訓練和強化,其自身的寫作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也容易大打折扣。在面對一個不同的語文難題時,其往往沒有思路、不懂結構、不會理解分析,表現出與成績完全不同的狀態。
三、生態語文課堂構建策略
1、以人文本,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語文生態課堂提倡的教學理念是以人為本。教師想要每一位學生在每一堂課結束后都有收獲,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首先要清楚認識,同一個教室的學生層次是不一樣的,個體差異比較明顯,每個人的收獲不可能都是一樣的。教師應該積極留意每一位學生的課堂表現,關注學生個體的情緒感受。例如:針對一篇優美的散文,或者一則精致的哲理故事,在學生朗誦閱讀文章時,教師不應該干涉學生閱讀的語速等,而是自己輕聲也跟著一起讀。在讀后談感受時,要保持對不同學生表達的不同觀點的肯定。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自身不同的經歷去感受文中情感,寫出日記、讀后感等。
2、重視習慣養成,督促學生閱讀。生態課堂的構建必須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例如:為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教師可以在每節課安排幾分鐘的自我發言時間,學生都可以談談任何所思所想;為培養溝通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教師可以組織詩歌朗誦、演講比賽、課堂辯論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培養學生的預感和文學敏感性,教師還應該不斷督促學生增加閱讀量,多讀健康課外讀物等。當然,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養成自己動手查閱資料收集有用信息的習慣,使得學生自愿去閱讀更多的書籍讀本來增加知識。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積極轉變觀念是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基礎。建立生態課堂,就是要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的陳舊做法。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嘗試所有的問題都讓學生自己思考分析,讓其自主學習教材或有關資料來獲取問題的解題思路和解答結果。對于學生出現偏差的回答,教師應該從答案本身出發,分析解題思路的不合理性,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分析解答問題的不足。教師還可以做好充分準備,在一些課程上列出提綱,讓學生參考提綱來模擬上課,增加換位思考,以提升學生的主動性。
4、創新教學手段,調動課堂氣氛。在生態課堂中,應該全面引入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興趣性。不斷增加多種形式的課件設置,在課堂引入相關內容的視頻、圖片和聲音,模擬不同場景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在身臨其境中找到文章所蘊含的意境和情感。創新教學手段,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增加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熱情。生態課堂上能夠逐漸做到解放學生便是一個成功的突破。
四、結語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構建生態型的課堂環境。教師在課堂積極創新教學手段,才能真正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擴大閱讀范圍。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努力提升更強大的語言溝通、閱讀寫作等能力,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發掘各項潛能,培養綜合素質,從而使得語文課程學習效果達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