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艷
摘要:教育改革之后的教學大綱要求小學數學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當代社會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邏輯思維能力作為素質的一種,應該從小便開始著手予以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羅輯思維;能力
所謂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是用抽象的思維方法探究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思維的成熟,有利于學生長遠的發展。因此,對小學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法進行探索,在學生的求學和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容忽視的價值及意義。本文將簡述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價值,探討邏輯思維能力的特點,并且提出了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價值
數學作為一門相當抽象的學科,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非常之高,只有擁有了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夠深入了解數學是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闡述世界最本質的道理。小學生的智力雖然尚未得到完全的開發,但是學習數學必須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教學目標實現的需要,并且也是新課程改革之后義務教育教學大綱的要求。
二、邏輯思維能力的特點
1、靈活性。思維是具有靈活性的,這一點無可置否,思維的靈活性使得解答數學題目并不存在唯一的方法,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正是由于數學中思維的靈活性使得數學多了一些迷人的魅力。對小學數學來說,教會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非常重要,只有避免思維的僵化才能應對各種數學問題而游刃有余。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課本中介紹了乘除法的運用,其中有這樣一道例題:200千克海水能夠制鹽2.5千克,那么50000千克的海水能夠制鹽多少千克?對于學生而言,這道題目就存在多種解法,如: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等,通過訓練學生對于不同解法的探索,就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深刻性。對于學生來說,邏輯思維能力更像是一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通過對于表面的觀察探尋問題內在的規律,找到內在的聯系以幫自己應付同種類型的所有問題。只有思維具有了深刻性,邏輯思維能力才算是得到了真正的培養。
3、獨創性。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賦予了學生更多的獨創性,不僅僅拘束于教師的引導中,而是能夠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正是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知識體系也得到了完善。
4、批判性。但凡學生具有了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就不會對教師的話深信不疑,邏輯思維能力給與了學生判斷正誤的能力,一旦學生接受的信息與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產生了沖突,學生就會用批判性的思想來看待問題,而不僅僅是人云亦云,這才是求學路上最寶貴的財富。
5、敏捷性。學生在初步建立了邏輯思維能力之后就應該能夠對于數學問題進行快速的反應,這就是所謂的敏捷性,在看到題目條件時學生能夠迅速對題目的條件進行分析,從而判斷是何種類型的題目,應該運用何種類型額解題方法。
三、常見邏輯思維方法
1、比較與分類。數學中的各種理論知識雖然看起來繁雜而沒有規律,但是通過對于不同知識的比較和分類則可以將原本看起來不相關的知識聯合起來,也能夠將看起來相關的知識區別開來,從而幫助學生明晰數學中的各種抽象的概念。
2、分析與綜合。教材上的知識未必是按照緊密的銜接安排的,因此學生必須具有分析和綜合的能力,既能夠對重難點進行分析掌握,也能綜合不同的知識以尋找內在的規律,幫助自己理解新的知識或者解答復雜的題目。
3、判斷與推理。一個合格的學生不應該完全聽信教師所有的言論,而是應當有自己的獨特思想。雖然這一點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求相對較高,但是小學生至少應該學到最簡單的判斷和推理的方法,幫助自己探究問題的答案。
4、抽象與概括。如果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學生在接觸到新的知識時會自然而然地去進行抽象和概括,繼而讓陌生的東西變為自己熟悉的東西,更易于接受和吸收。
四、小學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措施
1、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小學生覺得學習數學困難而枯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教師沒有運用合理的教學放法。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滿堂灌輸”,這樣學生不但無法養成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極易形成惰性,認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師都會進行解答,由此不愿意去獨立進行思考。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的方式和內容,關注和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讓數學課變得更加的生動、形象和有趣,這樣學生才有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才會學到邏輯思維能力。
2、立足課堂教學實際。事實上小學數學教材中的諸多數學知識在現實中都有著運用,因此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時不妨立足于實際,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案例來引導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生遇到困難時進行合理的引導,以便于使學生理解數學邏輯的真諦,在解題時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3、把握練習題設計難度。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智力水平終究是有限的,還存在廣闊的開發空間,因此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切勿好高騖遠,給學生布置難度過高的習題。適當難度的習題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到的新知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而難度過高的習題則會破壞學生的自信心,打消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能力大小來適當提出一些有難度的問題,讓學生充分發揮其思維,這樣既鍛煉了學生自主思維的能力,并且也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切身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總之,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是新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也是當今時代對于人才的要求。就小學生來說,邏輯思維能力的建立能幫助其更快地理解新的知識,開發自己的思維,培養各種良好的品質。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就應當運用科學、有效且合理的教學方法,真正的立足實際,把握數學練習題設計難度。只有這樣才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又可以避免挫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而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