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愛華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隨著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這一重要指導思想的明朗化,小學數學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發展他們的思維,求異和想象能力,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關鍵詞】參與 ?鼓勵 ?激活 ?激發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31-02
一、主動參與,突出主體地位
參與有兩種:一種是被動參與,教師設框框,學生來參與;一種是主動參與,學生成為自身的需要和動力,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僅僅強調學生參與是不夠的,要引導學生樹立參與意識,發揮主體作用,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才能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二、正確評價,樹立學習信心
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各種活動,特別是主動探索的精神,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學中要以激勵的語言,贊賞的眼光,贊可的手勢給予積極地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及時表揚,激發學習興趣
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辦法,是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受到教師和同學的表揚。我們從實踐中體驗到:要使學生學好數學,教師首先要表揚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有信心的學習數學。
四、鼓勵質疑,發展學生思維
質疑是探求知識,發展問題的開始,也是積極思維的結果,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可見“問題”的重要性。培養創新精神要從問題開始,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大膽質疑,促進學生思維不斷發展。
1.創設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大膽質疑。為了讓學生敢想、敢說、敢質疑、敢爭論,課堂教學應該是愉快、和諧、民主的。讓學生有足夠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空間,他們才能主動參與,思維敏捷,大膽質疑。
2.應用教具、學具進行動手操作,讓學生主動質疑。課堂教學要盡可能地采用教具、學具、電教手段以及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等,使教學手段現代化和多樣化。教師的教具,學生的學具,為學生提供了教學模型和豐富的感性認識,他們一邊操作一邊學習,如遇問題主動質疑。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產生質疑,既培養了分析、比較的能力,又發展了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
3.創設問題情境,置學生于“憤”“悱”狀態,使學生不得不疑。學生對在困惑中所獲得的知識,理解更透,印象更探。也就是“受挫更深、獲益更豐”的體現。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不得不疑。
4.運用主體意識教學結構模式,培養質疑能力。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信息的傳遞,情感的交流,思維的碰撞。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學生明確質疑必須認真觀察,善比較,勤學善思,有創見。
五、激活思堆,引導學生求異
學生學習教學的過程應該成為一個連續不斷同化新知,構建新意義的過程,成為一個自身操作活動和主動參與的過程。成為一個以解決問題的活動為基礎的認識過程。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克服思維定勢,不要人云亦云,鼓勵學生敢破常規,敢探新境,獨辟蹊徑,尋找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教法靈活,激發學生想象
著名科學家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作不出偉大的發現”,而創新往往建構的是眼下不知道的事物,這就需要想象,也就是要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對記憶中的表象,經過重新組織加工而創造了新形象,析概念的思堆活動。課堂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呢?
1.利用直觀演示,引導想象。
2.動手操作,激發想象,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3.精心設問,喚起想象。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設置問題,讓學生根據語言的描述形成相應的圖像,不僅可到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更可以發展想象能力。
4.聯系實際,豐富想象。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例舉身邊的實例,讓學生的想象有理可依,降低問題的難度,讓想象的翅膀飛得更高。
5.組織嘗試,發展想象,先讓學生嘗試、就是把學生推到主動位置,不受教師講解的束縛,可以嘗試出各種結果,這就為學生留有創造的空間,促進學生創造精神的培養。
此外,科研型教師隊伍的培養、教改、課改,考試制度的改革,都會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發揮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組織,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最終實現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創新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