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困難重重的今天,廣大外語教師從未停止過實踐改革的嘗試。元認知的價值及其對外語教學所起的重要性已是有目共睹。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語言學習有多種策略可循,但如果沒有必要的元認知技能來幫助他們決定在某種情況下使用哪種策略或改變策略,那么他們就不是成功的學習者。學生元認知能力的缺乏是導致其語言學習效率低下及學習失敗的原因所在。在文獻檢索這一門實踐課中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能夠促進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自覺調整學習策略、不斷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同時又能促進高校教師改進教學管理、獲取教學反饋信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本文從元認知策略的具體手段出發,對文獻檢索的課程設置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學習策略 ?元認知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103-02
一、英語文獻檢索課現狀
大學英語的教與學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一個誤區,即認為英語學習的過程僅僅是一個由感知、注意、理解、思維、記憶等人類基本技能構成的認知過程。學生沿襲了高中英語學習的不良習慣,認為進入大學后的英語學習依然只是被動接受和記憶知識要點,教師反復講解的效果往往不甚理想。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語言知識點為目標的大學英語教學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使用到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交際策略以及情感策略等學習策略,其中以認知策略的使用為主,有一下幾點值得關注:(1)大學英語的教學重點依然在單詞語法的記憶上,面對信息量較大的英語教學內容時,認知策略的教學成果便不甚理想。(2)極少使用交際策略。大學英語的學習基本以理論學習為主,實踐太少。(3)情感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的使用頻率較低,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導向促進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但許多學生沒有將備考與英語水平提高有利結合,導致了學習過程枯燥無味,學習興趣降低很快,不能持之以恒。而培養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積極培養學生的自助學習和創新意識,構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則成為了重中之重。而作為大學英語教學實踐手段之一的文獻檢索課,如何積極地發揮元認知學習策略的作用成為了本文的研究重點。
二、基于元認知策略的文獻檢索課程設置
在所有學習策略中,元認知策略被認為高于其它策略,因而處于一個更高的層次, 元認知策略控制了認知策略的使用 (O'Malley & Chamot , 1990)。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習者作為一個有意識的個體,自主地使用元認知知識對學習任務進行合理的安排,計劃,監控,調節和評價,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不斷地對學習進行調整,使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過程更加合理,高效,學習效果更加明顯。這一過程便是一個教師和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進行合理安排、有效監控和及時調節,讓學生不僅僅能夠在學校實現學習的過程,在畢業離開校園后也能進行可持續的自學提高。大學英語文獻檢索課程的開設將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觀點,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形式以及內容進行改造,培養學生的元認知學習策略。
元認知策略要求學生自主地處理學習過程中積累的眾多問題。在一門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文獻檢索課程中,從以下幾點出發對此課程進行設置。
1.計劃策略——計劃策略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而言,從開設文獻檢索課出發,培養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是一條有效的途徑。通過對受眾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自主地設置其文獻檢索課程的學習目標。以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為例,首先,學生通過搜集信息,設置跟物流管理專業相關的學習目標:了解國際貿易中的各種英文貿易術語通則及相關條款使用情況。其次,學生選定相應的瀏覽閱讀材料,對互聯網上廣袤的信息來源進行合理的篩選采用。第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不同的信息查找方法進行分析,鼓勵學生解決信息檢索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為什么不同的信息查找方式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為什么查找的方法稍有差異,就會導致結果大相徑庭。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往往能夠自主地認識到該課程要學什么;該課程為什么值得學習;如何使該課程所教授的方法為我所用。這是一個學生學習依賴性較少,學生學習獨立性相對較高的學習過程。元認知策略在文獻檢索課程中作用很大。著手進行文獻檢索課程教學之前,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訂一個計劃表。計劃中考慮解決以下問題:檢索什么主題,檢索這一主題的目的,檢索的方式有哪些,檢索過程中有哪些關鍵問題,等等。
2.監控策略——在文獻檢索中,有效監控策略指的是對文獻檢索的對象,個人使用的文獻檢索方法加以跟蹤、對檢索的對象材料進行自我提問、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監視和提高個人的效率。一些研究表明,從幼兒到大學生有許多人都缺乏這種領會和監控技能,大部分學生都缺乏這樣的有效學習策略,總是把重復作為他們解決問題主要辦法,這樣的學習方式導致了學習效率的低下,而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對大學英語學習失去應有的興趣,同時又迫于專業學習的壓力,不得不投身其中。在設置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文獻檢索課程之時,要重視對學生的元認知學習策略教育,利用學生對各自專業的興趣實現提高英語學習的幸福,而同時通過英文文獻檢索的實現提高專業知識技能,以次來實現雙贏。元認知知識指的是人們在認知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積累經驗而獲得的關于認知對象的陳述性和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是關于客觀事物及其特征的知識。這一部分知識在前一部分提到過。程序性知識是關于如何做事情的知識。在進行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設置之時,教師和學生應重視文獻檢索教學過程中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文獻檢索課程設置時應該注意:①變化不同的檢索方式。以適應對不同檢索對象的需求。②使用不同的檢索詞,以此達到同樣的檢索目的。③有根據地篩選檢索結果。檢索結果成千上萬,一定要快速選定對自己最有用的項目。
眾多監控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種就是領會監控。文獻檢索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以下監控策略:
1)方向監控:明確文獻檢索的目的,確定應該采用何種文獻檢索方式。運用順序查找法:按照時間順序由遠及近地利用檢索系統進行信息查找。例如:要了解計算機編程語言的發展脈絡,就可以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檢索。
2)進程監控:識別檢索材料中提示的重要信息,從材料入手同時展開閱讀、觀察、整理、刪減、篩選。按照要求,領會文獻檢索的目的在于檢索的進程。
三、基于元認知策略的教學評價
以元認知策略為教學指導展開對學生文獻檢索課程的評估和調查。應該從英語學習和專業提高兩個方面進行評估和自查。課程結構配置是否合理,英語檢索內容難易程度是否適用于具體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創新與實用性是否適當結合,檢索內容是否能夠對學生的專業知識起到一定作用,檢索內容是否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繼續深入研究調查。基于元認知策略的文獻檢索以啟發式為主,注重工作經驗與課題理論相結合的教學;非英語專業文獻檢索是以實踐性教學為主,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分析研究能力,達到了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英語水平,完善專業知識技能。
參考文獻:
[1]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NJ: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87.
[2]Flavell, J. 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9, 34: 906- 911.
[3]O'Malley, J.M. and Chamot, A.U.1990.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王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7, 12.
作者簡介:
林蔚(1984年5月-),女,四川南充人,成都工業學院外語系,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